鍾南山:未來醫學研發實踐應積極投入前沿科技力量

中證網訊(記者 傅蘇穎)11月8日,2020騰訊醫學ME大會(簡稱“ME大會”)正式上線。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在會上表示,未來的醫學研發實踐還應該積極地投入前沿科技力量。

據悉,ME大會由騰訊攜旗下騰訊醫典聯合全球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其獨家授權的中文數字媒體《NEJM醫學前沿》共同舉辦。

針對仍舊嚴峻的疫情形勢,嘉賓在會上分享了防控經驗和趨勢研判。在鍾南山看來,這次疫情里人們得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是要進一步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我們通過社區的聯防聯控策略,迅速的遏制疫情,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社會各界在醫學科普上的大力投入,讓公眾消除了恐慌的情緒,並且理解和遵守各種的防禦措施,從而有效的應對了疫情。”同時,他也認可科技在疫情中凸顯的價值:“ AI、大數據、5G、網絡,在疫情預報、疫苗研發、病情診斷方面都給予我們巨大的幫助。前沿科技是推動未來醫學發展的一個變革性的力量。”

對於下一步的疫情防控,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在這場疫情當中,全球成為抗疫的共同體,當世界的疫情沒有結束,中國無法獨立於世界之外。中國經驗就是“比病毒跑的更快”的策略。 “我們接下去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要跑的比病毒更快,迅速對出現疫情的地方進行控制並對相關接觸人群進行檢測,直到發現每一個病例。同時,我們需要通過提高疫苗接種率以迎接世界重啟與開放。”

另外,心血管疾病是導致我國國民死亡的頭號殺手,作為國際醫學界最有影響力的心臟病研究專家之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表示,中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已達到3.3億人,近年病例爆發性增加的原因在於源頭預防沒有做好。他認為“高膽固醇血癥、肥胖以及肥胖導致的糖尿病、吸菸以及高血壓,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爆發性增加四大危險因素。”控制危險因素是從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最好手段,併為大家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的範式:遠離肥胖、少吃鈉鹽、多吃蔬果、戒菸戒酒、適量運動、充足睡眠,並提倡定期體檢。

癌症,則是人類健康的另一大殺手,其中大腸癌已經成為致死率第二高的惡性腫瘤。多年來紮根腸癌科研及臨床診療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蔡三軍教授指出,腸癌的發生、發展需要5到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為大眾提供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甚至早期發現腸癌的寶貴機會。蔡三軍強調,改變生活方式,做好病因預防、篩查和早期診斷,能夠有效減少大腸癌的發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