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美的入主格力,高瓴張磊究竟看中了什麼?

高瓴資本一向以穩健的價值投資理念出名。去年年底,轟動國內一二級市場的"格力股權爭奪戰"終於落下帷幕,高瓴資本用417億元拿下格力15%的股權,成為格力的大股東。這次股份轉讓也成為了私募股權投資參與國企混改的經典案例。


然而在此之前,高瓴資本HCM中國基金悄悄退出了格力的老對手美的集團前十大股東之列……格力美的的競爭從來就沒停過而且一直難分勝負,那麼張磊帶領的高瓴資本撤資美的入主格力,究竟是看到了什麼呢?


放棄美的入主格力,高瓴張磊究竟看中了什麼?


最近,張磊的新書《價值》在投資圈火了起來,盜版電子書pdf早就被傳了好幾圈,被很多人奉為價投經典。其實投資格力這件事已經過去半年多了,當初張磊到底看中了格力的什麼,我們或許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線索。


放棄美的入主格力,高瓴張磊究竟看中了什麼?


一、選擇格力背後是"重倉中國製造"


高瓴投資格力的背後是對中國製造業的投資,在這背後又是張磊"重倉中國"的價投邏輯:


真正的"重倉中國",就是要幫助中國製造業更好更快地實現轉型升級。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製造大國,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統計數據,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達到3.9萬億美元,佔全球的28.2%,並連續 10 年位列世界第一。對於中國而言,製造業不僅僅是立國之本,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評估基準。但中國製造業也面臨從"製造"到"智造"的轉型升級問題,高瓴的重倉也有幫助企業改革、提升數字化、信息化水平的願望。


那麼問題來了,格力和美的都是"中國製造",高瓴為什麼選擇格力呢?


放棄美的入主格力,高瓴張磊究竟看中了什麼?


二、為什麼是格力?


在談到中國製造與傳統企業時,張磊在舉了格力電器、福耀玻璃、藍月亮的例子之後又提到了以下三點:


第一,要實現資產的動態配置,優化資產負債表;

第二,要有精益化管理的思維和能力,提升運營效率;

第三,要擁有全球視野,能夠走出去,進行國際拓展。

可以把這三點看作是高瓴選擇格力最底層的邏輯,我們來一一解讀。


關於第一點:資產動態配置


什麼是企業資產的動態配置呢?書中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解釋,而"資產動態配置"更多是用於描述基金的投資策略。這裡我理解的是,不管企業的資產動態配置具體是如何操作的,只有資產的流動性足夠好才能保證實現。

那麼企業資產中流動性最強的是哪一部分呢?當然是貨幣資金。


從美的與格力的貨幣資金總資產佔比上來看,格力有著絕對的優勢。2016-2019年格力貨幣資金佔比達到52%、46%、45%、44%,而美的最多也只有24%。2020年上半年格力賬上貨幣資金含量達到1296個億,能達到這個量級的都是銀行、房地產等企業了。


所以,有充沛的現金是自由配置資產的大前提,格力很符合這個條件。


放棄美的入主格力,高瓴張磊究竟看中了什麼?


關於第二點:管理層戰略


在之前關於"洋蔥模型"的文章中我們說過,分析企業最核心的一層就是對於管理層"人"的分析,這層東西無法用數據去量化。作為普通投資者,關於管理層戰略的選擇其實很難去評價,好在張磊在書中為我們呈現了他自己的判斷,也是三條:


1.格力電器於1996年在A股上市,從一家地方國企轉變為國有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公司治理的逐步規範化,並開始探索市場化的運營管理模式;

2.格力電器於2006年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引進戰略投資者,並建立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在市場競爭中開拓更加靈活的管理模式;

3.格力2019年通過股權轉讓,進一步運用市場化改革的力量,探索更加科學的治理機構、更加高效的執行效率、更加市場化的激勵機制,以及更加靈活的發展空間。

關於第三點:國際化


格力與美的最主要的差別之一就是:格力追求產品的專一化,而美的追求多元化。從產品收入構成上來看,格力的核心產品空調收入佔到總收入的88%,而美的只有47%,其餘是其他消費電器佔到43%。


放棄美的入主格力,高瓴張磊究竟看中了什麼?


而對於走向國際這一目標,很顯然格力的專一化是更有潛力的,畢竟想要實現國際化,"做的事情多"遠不如"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更有效。從國內空調市場看,格力多年持有30%以上的份額,而且格力是全球的空調龍頭,市佔率超過20%。


放棄美的入主格力,高瓴張磊究竟看中了什麼?


從技術上看,格力對空調的研究更勝一籌。目前公司擁有24項"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國內專利申請數量雖不如美的多但是含金量更高。


而且從戰略上來看,以"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為目標的格力似乎更有動力。


三、總結


當然看問題要全面,格力目前也是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的。比如相對於產品多元化的美的,格力單一產品空調在面對行業週期性的時候更難以分散風險;同業競爭加劇以及互聯網新零售的來臨使目前格力的經銷商體系面臨改革;董明珠強勢的性格以及與格力品牌的綁定也會增加不確定性等等。


其實個人認為,張磊選擇投資格力並不一定代表著美的不行、格力完美,而是格力目前的狀況、未來的改革可能性等更符合高瓴的投資邏輯。畢竟投資一定是一件極具個性的事,而認準了自己的投資原則,剩下的就只需要交給時間證明,就像《價值》寫在後記的:


我們希望在長期主義的實踐歷程中,尋萬物流轉,覓進退有章,做時間的朋友,迴歸內心的從容。


文末劃重點。

有趣又有料的乾貨財經,

“小北讀財報”與您共同學習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