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添活力 發展添動力--06要聞生活--人民日報--報刊雜誌--版權渠道--首頁

圖①:常州溧陽騎行愛好者在七彩曹山彩虹公路開展環山騎行活動。
把 希攝(人民視覺)
圖②: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資料圖片
圖③:連雲港港航拍。
資料圖片

創新——

新技術加速產業化

本報記者姚雪青

北京冬奧會組委會近日發佈消息,2022年將採用5G毫米波技術為觀眾提供自由視角的直播和觀賽體驗,這令眾多目光投向“紫金山”。

毫米波頻段相當於在通信的高速公路上拓寬車道,可以將現有的5G速度再提升10倍,是未來移動通信發展的黃金頻段;但它的無線傳輸距離短,這也成為制約其應用的短板。

為此,近年來,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聯合東南大學等攻關團隊,連續突破了兩大核心技術——自主研製的5G毫米波芯片,以及在此基礎上集成大規模相控陣。

芯片和相控陣,不僅關鍵性能指標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發射機效率和接收機功耗等指標更是遠超國際先進水平,而成本僅為傳統技術路線的幾十分之一。

這一位於南京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及其最新成果,也是江蘇積極創新的生動縮影。

2020年,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超2800億元,對全國的貢獻超12%,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為2.85%,接近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1%,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6.1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逾3.2萬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46.5%,技術合同成交額超2300億元。江蘇區域創新能力繼續位居全國前列,成為創新活力最強、創新成果最多、創新氛圍最濃的省份之一。

攻關——

小爪極闖出大市場

本報記者尹曉宇

全球每三輛燃油汽車中,就有一輛使用了龍城精鍛集團的爪極。

在江蘇常州武進區的龍城精鍛集團汽車發電機精鍛爪極智能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一個爪極直徑約10釐米,機器人、數控中心等智能製造設備實現了生產過程的實時調度、故障的自動報警與分析,完成了覆蓋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智能管理。

龍城精鍛集團執行總裁莊明告訴記者,公司經過100多次的技術攻關終於掌握了爪極的核心製造技術,“我們與不少高校建立了合作,公司有國家級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每年研發投入費用佔到銷售額的4%,自動化爪極設計製造一體化平臺,讓產品開發時間減少了24%。”

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是江蘇“十四五”時期的任務之一。

工業經濟由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全省規上企業數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佔全國約1/8,工業增加值達3.8萬億元,總量佔全省GDP的36.7%。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規模穩居全國前列。製造模式加速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上雲企業超30萬家。

升級——

數字化激發新潛能

本報記者尹曉宇

以公共服務一件事、社會治理一類事、政府運行一項事“三清單”改革和數字政府統一入口建設為抓手,江蘇正著力推進業務協同和數據賦能,加快形成面向政務人員、企業、群眾的整體型數字政府。

去年,江蘇麗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打算在鎮江新區開個新廠,用於生產精密數控機床,9月27日土地掛牌公告,11月11日便取得了一系列相關證書,45天實現了項目開工。

“拿地即開工”的行政審批模式,是江蘇公共服務一件事通辦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氛圍下做出的創新舉措之一。

在鎮江新區行政審批局的辦事大廳,記者看到,現場辦事的人並不太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登錄江蘇省政務服務網的鎮江旗艦店,進入工程項目審批板塊即可進行項目材料的提交,項目備案信息、前置審批證件均可進行自動信息採集和調取。

行政審批的加速離不開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在江蘇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大數據管理中心的推動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平臺和江蘇省投資項目在線監管平臺、江蘇省住建廳誠信與監管一體化平臺、江蘇省政務服務網實現了數據共享,企業只要一個端口進入即可實現56個審批事項的“一網申報”,審批材料可以自動抓取,審批部門協同辦理,極大方便了企業。

開放——

工業園煥發新活力

本報記者王偉健

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旗艦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之一,面向全球引進創新資源。今年一季度,蘇州工業園區利用外資迎來“開門紅”:新增外資項目89個、同比增長59%,新增註冊外資8.2億美元,其中註冊外資超1000萬美元的項目達14個,保持歷史高位。

外資企業持續看好的背後,是對中國發展的信心和營商環境的肯定。

康美包中國區總裁範立冬介紹,康美包公司於2002年落地園區,從一家純生產型企業起步,如今已構建起融生產、研發、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全產業鏈佈局。“康美包深耕園區並發展壯大,與蘇州優質的營商環境、高效的政策支持以及靠前的政府服務密不可分。”範立冬說。

一批批“頭回客”變“回頭客”的同時,蘇州工業園區不斷豐富開放的內涵,圍繞產業鏈佈局創新鏈,推動開放與創新結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園區擁有外資總部企業突破百家,外資總部企業數量佔江蘇省近20%,佔蘇州市近30%,位列江蘇省第一。

保護——

化工園變成生態廊

本報記者王偉健

“要想發,到江邊刮”,這曾是泰興市虹橋鎮三橋村人熟知的發家路。33年前,陳秀娣就跟著丈夫黃耀明在江上謀生,網江魚撈河蝦,採蒿草編掃帚……

“長江大保護我們都支持,就上岸了。”說起上岸後的生活,陳秀娣說,“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跟著潮水跑,冬天下網,手冷得沾水就抖,也掙不了多少錢。”上岸後,陳秀娣當起了老闆娘。“前年,我家買了挖掘機,一年下來,能掙個五六萬。”她說。

三橋村緊靠長江,屬於泰興沿江生態廊道核心區。虹橋鎮副鎮長、虹橋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兼虹橋鎮黨政辦公室主任燕東峰說,為了保護好沿江生態環境,虹橋鎮投入1000多萬元,重點打造毛家圩生態景觀核心區。

泰興緊臨長江,以前當地發展化工產業,導致水質受到汙染,群眾投訴不斷。黨的十八大以來,泰興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改善環境。泰興生態環境局局長鄭逸新介紹,近年來,泰興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切實治理突出環境問題。

在長江邊搞了30年化工產業的孫文武也在2017年3月關掉了化工廠,轉型做起膠帶生意。如今,他的新工廠已步入正軌,現在他每天走進廠區,都會明顯感受到,“綠化好了,鳥也多了,這些年環境變化挺大!”

泰興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在保護長江的同時,泰興創新做好“生態 ”文章,讓地方經濟更有韌性,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今年3月,泰興市出臺《美麗泰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明確提出以人民為中心,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泰興成為城市與鄉村互促共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15日 06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