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高,他就有多成功

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意思是,追求榮華富貴,是人之常情,但真正優秀的人,懂得用正確的方法來獲取財富和地位。

毋庸置疑,擁有一定的金錢和地位,就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生活中總是存在著“二八定律”——20%的人掌握了這個世界上80%的財富。

所以孔子認為,一個人能不能站在金字塔尖,取決於他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高,並且,孔子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孔子: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高,他就有多成功

孔子學琴

很多人都記得唐朝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的這句話:“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孔子和師襄的故事。

師襄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樂官,孔子30歲的時候,曾經向師襄學琴。

師襄教了孔子一首曲子之後,孔子每天都勤奮練習,沒有一天懈怠厭倦,彈琴的手法也漸漸地從生疏到熟練。

孔子: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高,他就有多成功

過了十天之後,師襄聽完孔子的琴聲,對孔子說:“這首曲子你已經彈得非常不錯了,現在我教你下一首曲子。”

孔子聽完這話,恭恭敬敬地站起身來,說到:“老師,我雖然對這首曲子的曲譜很熟悉了,但還沒有真正掌握彈奏的技巧。”

於是,孔子又一如既往地練習這首曲子。

孔子: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高,他就有多成功

又過了很多天,師襄認為孔子彈琴的手法已經很熟練了,樂曲聲也非常悅耳動聽,便對孔子說:“你已經掌握了彈奏這首曲子的技巧,可以另外學一首曲子了。”

孔子說:“我雖然掌握了彈奏技巧,但我還沒有領會到這首曲的思想感情。”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來到孔子的家裡,聽到孔子彈奏的琴聲之後,不由得被迷住了。

待到曲罷,師襄長吁一口氣,說到:“你已經領會到了這首曲的思想感情,並且融入其中了。可以開始學下一首曲。”

孔子又說:“我雖然彈得像點樣子了,但我還是沒有體會出這首曲的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孔子: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高,他就有多成功

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專門去請師襄來聽自己彈琴。當孔子彈奏完這首曲子時,師襄感慨道:“聽這琴聲,你現在已經體會到作曲者是個怎樣的人了吧?”

孔子高興地說:“是的!我認為這個作曲者一定有著黝黑的臉龐,魁梧的身軀,雙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這個作曲者,是不是周文王?”

師襄聽完孔子的話,既驚訝又敬佩,說到:“你說得很對!我的老師曾經告訴我,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文王操》。你百學不厭,竟然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厲害!”

孔子: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高,他就有多成功

你對自己的要求,決定了成功的高度

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很多人在學習或者工作的時候,通常都很難達到老師或領導的要求。但孔子卻遠遠地超出了老師的要求。這便是成功與平庸的區別。

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越高,他成功的高度也就越高。

舉個例子:在工作中,如果你給自己定的業績目標是完成20萬銷售額,那麼你最後完成了這20萬,當然也是成功;

但與那些目標是100萬的同事比起來,20萬的目標,高度就低了很多。

孔子: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高,他就有多成功

同樣,在我們上學的時候也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每次考試,我們總能聽見學霸說“這次考砸了”,結果試卷一發下來,每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其實,這並不是學霸在故意“裝”,而是人家真正地覺得——如果不拿95分甚至100分,就等於考砸了,就是失敗。

由此可見,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你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高,決定了你將來成功的高度。

反過來,如果想要站在自己想站的那個成功高度上,就必須要對自己嚴格要求。簡單來說,就是像孔子一樣,做好每一件小事,把每個細節都做到100分。

很多人總覺得,自己一個月只拿三五千的工資,憑什麼要幹七八千的活。實際上,這就是一種不嚴格要求自己的表現。

孔子: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高,他就有多成功

結束語

孔子的另一個老師老子曾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無論幹什麼,只要都要像剛開始的時候那樣慎重,這樣就不會失敗了。

做人做事,其實很多時候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的態度。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端正自己態度,將它們都儘量做到極致。

只有把這種“嚴格要求自己”的態度培養成習慣,才會讓領導逐漸重用自己。從而,才能實現自己想要追求榮華富貴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