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0《我不是藥神》改變了中國法律,主演徐崢卻落選影帝

近期,我重溫了《我不是藥神》

點滴心得,想拿出來跟大家分享。

這是一部永遠不會過氣的電影,這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話題。

因為電影《我不是藥神》切合了最深刻的“看病難、看病貴”“進口抗癌藥藥價登天”“命就是錢,沒錢買藥就得沒命”這樣艱深的話題。

只要還有人患癌,就會有人感同身受。

豆瓣評分9.0《我不是藥神》改變了中國法律,主演徐崢卻落選影帝

這恐怕是全片最震撼的一句話了

電影的劇情我就不再贅述,主演徐崢的原型是陸勇,因患了慢粒白血病,需要特效藥“格列寧”,這種藥瑞士生產,國內藥價4萬元一個月,陸勇吃不起,又不想死,就在日本代購,4000多元一個月,服用效果也很不錯。他動了心思,根據藥瓶信息,直接聯絡仿製藥的生產廠家,從對方那裡直接購藥,也就是影片中的印度藥,算下來比日本購買的還便宜,每個月只要3000元,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陸勇幫助病友帶藥,維持他們的生命,之後被抓,到後面無罪釋放。

陸勇事件

就是到了“命、藥、錢”劃上等號的時候催生的悲劇,生存毀滅,是最為深刻的命題。

相信看完影片的人心裡都壓抑著不痛快,嘟囔著咒罵那些個沒有良心的醫藥商,憑什麼把藥賣得那麼貴,賺病人的“救命錢”,甚至罵向了瑞士的“格列寧”製造商諾華公司,你既然是醫藥商,醫者父母心,怎麼就忍心如此定價,搞得病患生不如死?你已經賺錢了,幹嘛不讓印度的仿製藥生產商多生產一些,多救兩個病患,如此不是積德行善嗎?

其實大家都錯了,這個事情,真的不賴人家諾華公司。

為什麼說不應該批評瑞士諾華公司?

首先,瑞士諾華為了研發了藥品,1997-2011年,14年間先後投入了836億美元的成本,卻只有21種新藥獲准上市,平均開發一種要花費數十億美元,卻只有十年的專利期。

一旦專利到期、配方公開,所有藥廠都可以生產,競爭優勢自然也就不復存在。所以這些藥業巨頭要做的就是在專利期內利用定價權收回成本實現盈利。

專利藥特點就是研發的成本極其高昂,人家賣力研製,回籠成本,無可厚非。

豆瓣評分9.0《我不是藥神》改變了中國法律,主演徐崢卻落選影帝

瑞士諾華公司

進口藥我們能不能吃得起?

按理說,以如今我國的經濟實力,西方人能吃得起的藥,我們國人應該也能負擔,但為何我們依然喊著貴呢?

這就要問我們“中國買辦”們了。

豆瓣評分9.0《我不是藥神》改變了中國法律,主演徐崢卻落選影帝

醫藥代表

也就是電影中那個“醫藥代表”,諾華公司的抗癌藥在國外定價不便宜,但不能說完全吃不起,平均一個月需要1萬元,而經過我們“中國買辦”的手之後呢,一個月需要4萬元,整整多了4倍,4倍啊朋友們,諾華公司千辛萬苦,付出巨大的資金和智力投入,冒著如此巨大的風險,賺的錢還不及我們國家“買辦”們的三分之一。

試想一下,有如此好的生意,誰還有心思去研發新藥?

許多人質疑,為什麼我們國家抗癌藥研發如此落後?你想啊,你若能研製出來,等於斷送了買辦們的“財路”,不會有人願意的;而且,國內醫藥公司無需自己研製,勞神廢錢還不一定研製得出來,等諾華這樣的國外公司“專利期”一過,抗癌藥專利公開,大家排隊仿製多好。

頂級買辦胡雪巖

豆瓣評分9.0《我不是藥神》改變了中國法律,主演徐崢卻落選影帝

胡雪巖的傳奇我們當真值得推崇?

說到買辦,我忽然聯想到一個歷史人物--胡雪巖!

胡雪巖是鼎鼎大名的清朝首富,紅頂商人,富可敵國,他的生財之道以及傳奇故事已經被演繹成大大小小的諸多故事,任後世評說流傳。

直到現在推崇胡雪巖的也是大有人在,將他那套為人處世生財之道奉為聖經。

其實崇拜胡雪巖的人,心態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首富”,任何時候都受人崇拜,今天換了馬雲照樣,拜金作祟,一回事兒。

另外一少部分崇拜者,崇拜的是胡雪巖的“紅頂”,就是跟官場“大佬”打交道的本事,學習如何從官方手中拿到“配額”,和現在排隊“拿項目”的人也是一回事兒。

其實,胡雪巖的發跡也是來源於“大單”,當時,胡雪巖幾乎壟斷了清朝的軍火生意。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軍火行業非常暴利,晚清天天打仗,軍火是最大的開銷。當時負責軍火生意的就是左宗棠,而胡雪巖也憑藉和左宗棠的關係拿到一個個“大單”。

經過是這樣的

首先,胡雪巖憑藉自己的洋行背景,從洋人那裡購進軍火,然後憑藉和左宗棠的背景簽下大單,轉手倒賣;最後,和洋行簽訂壟斷協議,只能由胡雪巖獨家專營,以此反過來鉗制左宗棠,徹底壟斷大清軍火生意。

這樣一來,低價買入,高價賣出,中間的差價豈止十倍,胡雪巖賺得盆滿缽滿,風頭一時無兩。

當時的左宗棠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一生清廉,雖然和胡雪巖關係好,但也不是傻子,他買了幾年的洋人軍火,自己琢磨研究,發現槍械構造並不難,於是同胡雪巖商量,看能否我們自己打造,爭取國產。

此刻胡雪巖的做法卻讓人大跌眼鏡,他不斷強調洋人技術的精湛無法仿製,而且還力阻本土槍械製造商的發展。

胡雪巖回到自己駐地和身邊人說了一段話,暴露了這類“紅頂商人”的劣根性,他告知身邊的人:“能買何必自己造,如果咱自己能造,我怎麼能有這麼大的利潤呢。”

如何定性

說白了,胡雪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買辦,靠著自己的關係網絡,買進賣出賺差價而已。

可惜了大清王朝,重用的盡是些為自己“榮華”不顧民族死活的買辦們,焉能不亡。

左宗棠有胡雪巖,作為他的死對頭李鴻章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大搞洋務運動,派出一大批留學生,你知道這些留學生在國外都在幹些啥嗎?

據史料記載,當時清朝的留洋學生和日本學生一樣多,長相酷似難以分辨,但只要一出校門就能一眼辨別,因為中國留學生出校就去了各大船舶軍火銷售點,用一口流利的外語和老外討價還價,爭取以世界最低的價格購進各種先進武器,如此,李鴻章派出的留學生忙著當買辦買東西,辦洋務運動。

那麼同期的日本留學生呢?他們進了車間,學習別人的造船技術,學習造槍造炮的技術,他們篤定,日本彈丸小國資源匱乏,無力購買,只能靠自己生產。

高下立判!

我們的培養的人才,都是高級買辦,而別人培養,就是高精尖的製造業。

結果如何,甲午海戰,一戰定輸贏,2億兩白銀打斷了我們的脊樑骨,你買來的東西說白了你連內部構造都沒摸清楚,甲午海戰開打,我們一大幫水兵棄艦逃跑,打沉一艘少一艘;而日本掌握了核心製造技術,不光了解整個艦艇的使用、維修、戰術佈置;人家打沉一艘可以再造一艘,你怎麼和人家打?

一部電影的深刻內涵

講完胡雪巖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經明白。

現如今我們的“買辦”思想依然盛行,正如網絡上那個段子:“同樣是製作捕鼠器,國外公司每天考慮如何精進技術,捕捉更多老鼠;而我們公司忙著簽訂協議,阻止其他公司捕鼠器搶市場。”

回到開篇,李總理在2018年4月和6月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並鼓勵創新藥進口,如此,相當於斬斷了買辦們的一隻手。

而另外一方面,國家衛生委副主任著重提出要提高我國抗癌藥品的研發能力。

若能落實,相當於斬斷了買辦的另一隻手。

期望政策落地生根,讓更新更好的抗癌藥能及早到達患者手裡,也希望中國那些把聰明勁都用在買辦上“人才們”,把你們的才智轉到造福人民的事業上來,做點實事,實業興邦。

至於主演徐崢,感謝你,用一部電影,改變了這一切,為千千萬萬癌症患者帶來了福音。

他本人,卻落選了金雞獎影帝!

豆瓣評分9.0《我不是藥神》改變了中國法律,主演徐崢卻落選影帝

徐崢落選影帝

是觸怒了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