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2021年“交響絲路·問道崆峒”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如約而至——5月19日(第十三個中國旅遊日)在崇信縣華彩綻放!本次節會突出“問道崆峒·養生平涼”主題,圍繞“一源四鄉”共舉辦開幕式、道源崆峒、書畫之鄉、武術之鄉、圍棋之鄉、建黨百年6大類21項活動,涵蓋文化、旅遊、體育、商貿、研學等諸多方面,好戲連臺,敬請期待!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平涼為什麼要著力打造的“一源四鄉”品牌,這其中究竟有什麼深刻內涵?平涼文旅“一源四鄉”系列將帶你一同探索其中奧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道源崆峒”,瞭解中國“道文化”的瑰麗神奇,感悟崆峒“道源文化”的古韻沉香。

中國“道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濫觴於道法自然的樸素世界觀,發展於諸子百家,光大於黃老之學,是最為重要的中國古典哲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和“魂”,對中國社會發展、歷史演進、民族交融、百業榮興,乃至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產生著極為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肇始於傳統“道文化”和古老神仙方術的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尊老子為教祖,奉《道德經》為經典,是根植於中華民族靈魂深處的中國本土宗教。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平涼是中華文明的誕生地,黃帝在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孕育了中華道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是聞名天下的“道源聖地”。伏羲畫卦、王母降生、黃帝問道的故事在這裡輩輩相傳,隴山西麓的葫蘆河流域,有華胥氏“履大人跡而孕伏羲”的關山天池朝那湫,有伏羲降生地的國保單位古成紀城遺址,是隴東祖脈文化圈的重要標誌,隱藏著遠古的文明信息。

道文化肇始於伏羲畫卦,昇華於黃帝問道。而無論是歷史的巧合也罷,還是歷史的邏輯演繹使然,伏義畫卦和黃帝問道,都發生在平涼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使之承傳了中華文化的大道之淵,綻放出了璀璨奪目的光芒。歷經爪千年漫長岌月的沉澱,這片土地依然延續著道文化的深厚底蘊,散發著獨特的古韻沉香。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據《史記》載,“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伏羲”,即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在雷澤這個地方踩到大腳印感而受孕,生伏羲。雷澤即今地處莊浪縣的關山朝那湫。因華胥氏孕12年而生伏羲,12年為“一紀”,故將伏羲的誕生地稱為“成紀”。成紀即今地處靜寧、莊浪兩縣交界的成紀故城遺址。伏羲成人後,就在成紀這塊土地上,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始畫八卦、刻文字,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的陰陽之道,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源頭,被後世奉為“三皇”之首。雷澤朝那湫、成紀故城遺址,平涼境內465處仰韶、齊家等新石器文化遺址,以及與平涼毗鄰的秦安大地灣遺址,無不強有力地證明了平涼就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主要活動地。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崆峒山,雄踞西北,東瞰五嶽,自古有“道源聖地”、“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崆峒山歷史文化悠久,道源深厚,具有豐富多彩的道教文化,有著典型的道教風采,自古以來流傳著不少道教故事傳說。

崆峒山的魅力在於道源聖地。人類歷史上最早發祥、繁衍道文化的地方就是崆峒山。崆峒山的道文化起源於何時?據崆峒山旁邊的大地灣遺址證實,這裡早在八千年前就有人類活動,並開始稼穡。崆峒山的道文化應該從這時就已萌芽了。考古專家還在距今7500年的仰韶文化中找到了“廣成”符號,這就意味著代表崆峒山道文化的廣成子思想在那時就已存在,到三皇五帝時代,以廣成子為代表的道家文化已經成熟,並聲名遠揚,引來不少賢達名人前來求學,軒轅黃帝就是其中的一個。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崆峒山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登山問道的聖地。被中華民族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曾親自登臨崆峒山,向在崆峒山修道的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這一歷史在《莊子、在宥》中記載:“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修煉,故往見之。”《神仙列傳》中記載廣成子是老子的前身,五千年前有軒轅黃帝向老子的前身廣成子問道,所以崆峒山被稱為“中華道教第一山”。

道在廣成子與黃帝認同後形成“廣黃哲學”,再發展為“黃老哲學”,繼而又成為“莊老哲學”、“老子”。這種含有玄念神靈的思路,把“道”的原始涵義“道路”展開為與宇宙自然社會聯繫:“形而上者謂之道”,“一陰一陽謂之道”。這樣把千差萬別的世界變化又理解為世界的法則和本源,稱為“天道”“大道”“人道”。黃帝得此大道而使中華古國以道傳國。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廣成子是傳說中的道家仙人,隱居修行在崆峒山石室中,年一千二百歲而未老。黃帝聽說他精於至道,修養有法,一生兩次專程前往崆峒山求教治身的要道,廣成子告訴黃帝:“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並送他《自然經》一卷。由於古籍經典記載了這段傳聞,故千百年來,崆峒山不僅是聞名全國的道教發祥地,更有“道源聖地”之美譽。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2021年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領略中華大道 感悟道源崆峒

來源:市文旅局節會宣傳報道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