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馬謖去守街亭?

簡館


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是一方面是基於自己的私心,想在軍中提拔自己的親信;另一方面也是出於無奈,關羽張飛去世後,蜀中無將可用。

劉備白帝城,託孤以後,諸葛亮進一步掌管軍事。為了報答先主的知遇之恩,諸葛亮開始親自督戰,出師伐魏,進軍長安。

在諸葛亮的戰略規劃中,收復中原必須先取長安,取長安必須先取隴右;積蓄糧食、訓練士兵,有力量就進攻,沒力量就固守。

街亭的“重要意義”

蜀魏以秦嶺為界對此,若要取長安,必須穿過秦嶺。過秦嶺有三條路線,一是東取子午道,奇襲長安,二是兵出斜谷,攻郿城取長安;三是西出陽平關,繞道渭水之西,再取長安。第三條路是諸葛亮採取的道路,此路雖然離長安較遠,但蜀軍兵力集結和糧草運輸搬運異常方便。街亭正是此路的戰略要塞,控制街亭,就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蜀國已經無人堪當重任的窘境

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他也深知街亭的重要性,他曾說過,街亭雖小,干係甚重,倘街亭失,吾軍休矣。為此他需要心腹之人來鎮守街亭。可是思來想去,蜀軍只有三人可以選,那就是魏延、姜維和馬謖。

魏延相對激進,他建議諸葛亮兵出子午道,奇襲長安。可諸葛亮以為子午道地勢顯要,不易通過就否決了魏延的建議。若把街亭交給魏延,說不定魏延帶著守軍去奇襲長安了,所以魏延不可選。

姜維是諸葛亮看中的繼承人。可是姜維剛投靠蜀國,為了避嫌,不宜重用。再說讓降將來統領軍隊,難以服眾,故而姜維也不是最佳人選。

思來想後,也就馬謖可以擔當此任。馬謖在平南蠻過程中,提出了“心戰”的想法,這和諸葛亮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諸葛亮十分器重他,讓他跟在自己的身邊。雖然先主曾經交代過,馬謖徒有其表,不可重用。但諸葛亮依然覺得馬謖是可造之材,為了雙保險,他命令馬謖凡事要和有戰鬥經驗王平商議,相信只要馬謖按自己的命令行事,肯定能守住街亭。

諸葛亮的“私心”作祟

第一次北伐之時,諸葛亮在軍隊的領導力並不重要主要兵權都在劉關張三人之中,諸葛亮初攬兵權以後,第一步就要鞏固自己的軍事地位,安排自己的親信。

街亭,是重要的戰略之地,只要馬謖守住街亭就可以立功,日後論功行賞,可以藉機提拔。另外,趙雲鄧芝在斜谷吸引曹魏的注意力,曹魏不會想到蜀軍會選擇繞道,街亭是相對安全的。馬謖只要中規中矩,肯定不會丟了街亭。可人算不如天算,馬謖一意孤行,非要把軍隊駐紮在遠離水源的山上,最終被包圍在山上,全軍覆沒。


文字域


這與諸葛亮用人的習性有關。諸葛亮雖為三軍主帥,卻是一文弱書生。他憑的是精通兵法,善謀戰略,雄辯而多才,靠智慧指揮千軍萬馬。

所以,他選拔帥才偏向於文人,如:向寵,楊儀,蔣琬等。那些能打架的,只能用作副將。恰巧,馬謖對兵法、戰略誇誇其談,與諸葛亮興趣相投,受到了賞識,諸葛亮也有意栽培他。

機會來了,第一次北伐成功,諸葛亮很高興,魏明帝曹睿害怕了,御駕親征前線督戰。街亭,位於蜀、魏兩國大軍交戰必經之處。咽喉要道,派誰去守呢?諸葛亮正尋思呢,馬謖主動請纓。

正中諸葛亮下懷,因為馬謖精通兵法,但未立寸功。讓他去守街亭,正好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另外也可實踐一下他的理論。馬謖也看出了丞相之意,猴急得簽下軍令狀。

為了馬謖能立功,諸葛亮作了周密佈署:安排穩重的王平為副將,高翔駐列柳城策應,猛將魏延接應。本來萬無一失,

可馬謖是個錘子,臨陣發昏,書呆子氣十足,不聽副將王平勸阻,強行把兵佈置到路邊山坡上。魏大軍一到,掐斷了水源,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街亭。

總之,街亭之敗,馬謖死板教條,紙上談兵負主要責任;諸葛亮用人失誤打眼,負次要責任。鑑定完畢,請好友們討論。


楂楂紅


世人多知,曹操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求賢若渴之心,劉備有“三顧茅廬”的求賢之舉。

然而,當劉備大敗於夷陵之戰時,蜀漢的中堅力量幾乎損失殆盡,蜀漢瞬間陷入“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人才斷層窘境,

對於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諸葛亮來說,豈能不知人才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於是,諸葛亮在建興六年(228年)二月的第一次北伐時,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給予新人更多的成長機會。這一做法,一如劉備入川時不帶關羽、張飛、趙雲等老部下,反而帶著新加入的黃忠和魏延是一樣的道理。

再說,後世企業人才隊伍建設不就走得是“內培和外招”兩條主要路線嗎。

之後,從諸葛亮對馬謖說要“當道紮寨”的交待看,他應該對街亭的地理位置極為了解,也認為馬謖足以勝任此次阻擊張郃的任務。所以,諸葛亮才會力排重議,重用馬謖而不是趙雲、魏廷等老將。

但是,作為諸葛亮親信的馬謖,又豈會不知諸葛亮的良苦用心。或許,基於這一點,馬謖更想擊敗張郃的援軍,用以回報諸葛亮的知遇之恩,而不是安步就搬地於要當道要道紮營,只為阻擋住張郃。

正所謂:“理想是豐滿的,而現實卻是骨幹的。”於是,初次帶兵的馬謖犯下了“心浮氣躁”的領兵大忌,一相情願地實施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策略,並於側山紮寨。結果,紮營于山頭的蜀軍卻被張郃大軍團團包圍,並被斷其水道,進而使蜀軍軍心大亂,最終造成蜀漢第一次北伐大業的無攻而返。

然而,當時諸葛亮的北伐策略是先領隴右,建立隴右北伐“根據地”,退可守,進可攻,完全掌握北伐的主動權。隨後只需拿下郿縣,便可兵鋒直指關中,既可以隴右盛產駿馬的特點,消除蜀漢騎兵的短板,也可以關中大平原的優勢屯田積糧,最終解決蜀漢北伐翻山越嶺運送糧草的這個最大困難。

關鍵,當時也已佔領了隴右的絕大部分城池,只要馬謖能夠阻擋住張郃援軍數日,隴右必將全部落入諸葛亮之手。只是馬謖街亭的失敗,讓這一切都化為了泡影。

因此,無論於公,還是於私,諸葛亮對於丟失街亭的馬謖都極為痛心。當想起劉備臨終遺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時,就更加的傷痛不已。

也因此,後世才留下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典故。

雖然,諸葛亮在使用馬謖的問題上落下了人生的詬病,但他指定的接班人蔣琬和費禕卻沒有讓他失望,就連他收服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敏於軍事,既有膽義,又深解兵意”的姜伯約,也被他加以重用,第二次北伐時,就讓姜維領軍“虎步兵五六千人”,最終姜維也沒有讓諸葛亮失望,並挑起了蜀漢北伐的大梁。只是由於後主劉禪昏庸,重用宦官黃皓,將他逼到了遠離前線的沓中,這才給曹魏製造了滅蜀的罕見良機,並造成蜀漢的亡國。

這應該就是諸葛亮重用馬謖守街亭,而不用其他將領的始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