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電腦中端處理器有哪些比較好?

平凡路上的阿牛


桌面CPU選購誤區一:

  AMD品牌不如Intel品牌高端AMD和Intel是目前勢均力敵的兩大處理器廠商,而AMD不但製造處理器,旗下還有與NVIDIA旗鼓相當的顯卡業務,因此能提供頂級的CPU+顯卡解決方案,而Intel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顯產品。另外,AMD今年率先使用了12nm製造工藝,而Intel還在使用上一代的14nm製造工藝,技術上的短板,AMD已經在這兩年敢追上了Intel。

  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還是Intel在此前有近達十年領先AMD,加之長期口碑對用戶形成的影響,短期內難以改觀,很多朋友平時不怎麼關注桌面CPU,並不瞭解現在AMD處理器的情況,就依靠以往的認識進行判斷,難免走入誤區。從最新的桌面CPU天梯圖來看,Intel和AMD在高、中、低都有完善的佈局與競爭。

  桌面CPU選購誤區二:

  AMD處理器溫度高,不穩定在AMD銳龍處理器之前,AMD的CPU在功耗控制上確實不如Intel平臺優秀,不過如今兩家長期以來推出的產品各有特色,不分伯仲。比如,“高貴”的Intel酷睿i7 8700K內部竟然使用廉價硅脂填充,難怪溫度輕鬆破90℃。而如今,即便是面向主流用戶的AMD銳龍5,內部也是使用的高成本銦焊料填充,散熱效果更好溫度更低。

  另外,AMD全新銳龍二代處理器都配備了散熱器,這是Intel目前都沒有的。比如,AMD銳龍7 2700X自帶散熱器,而i7 8700K盒裝也沒有散熱器。現在還說AMD處理器溫度高簡直就是笑話了,且不談AMD現在使用領先Intel的12nm製程,工作電壓更低、功耗控制更出色,光就說散熱設計的用心方面,Intel也是被廣大用戶詬病的對象。Intel的第八代酷睿6核心12線程旗艦Intel酷睿i7 8700K,近2800元的售價,頂蓋和核心之間居然使用最廉價的硅脂進行填充,這導致它滿載時的工作溫度可以輕鬆突破90℃,使用千元級水冷散熱器才能勉強壓到80℃以下。而AMD全線銳龍處理器都採用了高成本的焊料進行填充,讓處理器核心和頂蓋之間的熱傳導更出色,因此工作溫度得到更好的控制,即便是最頂級的16核32線程旗艦AMD銳龍線程撕裂者1950X,滿載工作溫度也只是60℃出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火爐子”?睜著眼說瞎話的事咱可不能幹了。

  桌面CPU選購誤區三:

  AMD處理器玩遊戲不行,玩遊戲還得選IntelIntel的CPU由於主頻上往往更有優勢,加之長期優化上做的更好,在以往的印象中,玩遊戲首選Intel。AMD主要是多核優勢,有戰未來的潛質。不過,看現在的部分遊戲大作,12個線程都能基本用滿,這就意味著12線程的AMD銳龍5就能搞定的遊戲,Intel要請出酷睿i7 8700K才能搞定,6核6線程的酷睿i5只能卡出翔,到底誰的遊戲性能更好?

  由於一些老遊戲只對處理器頻率敏感,這就導致不少玩家認為頻率比較高的Intel處理器玩遊戲更好,其實這個觀點已經嚴重過時了。首先,越來越多的新遊戲開始對多線程支持得更好,AMD處理器比同級的Intel處理器提供了更多的核心和線程數,因此在這方面更有優勢。就以大家熟悉的《刺客_信條:起源》、《孤島驚魂5》為例,它們都會充分利用處理器線程,佔滿12個線程的情況十分常見,此時只有6核心6線程的第八代酷睿i5就顯得力不從心了(更不用提核心數量僅有4個的第八代酷睿i3),卡頓的情況時常出現,而中端主流的12線程的AMD銳龍5處理器(例如AMD銳龍5 1600X和AMD銳龍5 2600X)卻能應付得遊刃有餘,遊戲幀速甚至與旗艦級的Intel酷睿i7 8700K不相上下。此外,原來越多的遊戲開發商也表示會加大對多核心處理器的優化力度,AMD在遊戲方面的優勢也會越來越明顯。




Leppooo聊科技


不考慮價格的話,AMD:3500x,3600.英特爾:9400f,9600kf.如果考慮性價比的話,現階段只推薦AMD不推薦英特爾。


大道朝天diy


電腦組裝的配置推薦很多,很多大佬也發了不少文章,對於讀者來說,並不需要太多的推薦,只要把握住核心,即可配置一臺不錯的機器,最影響性能無非以下幾個大配件:

CPU(主流:9900K/3900X/3700X/3600)

主板(主流:Z390/B360M/X570/B450M)

顯卡(主流:RX580/1660TI/2060/5700XT)

內存(主流:DDR2666/3000/3200/3600)

以上主要匹配需求之後,剩下的部分就很好安排了。比如機箱,電源,硬盤,顯示器等等。

影響壽命的最關鍵的是電源,其次是散熱系統(包含CPU/顯卡、機箱)。

2019年,CPU現在沒有什麼懸念,AMD的3000系列第一次全面從性能和價格上全面碾壓Intel,無論是價格還是性能上,直接推薦AMD,如果執意要intel的,可以自己搜下。

AMD的主力型號:3900X/3700X/3600

INTEL的主力型號:9900K/9700K/9600KF/9400F

“K”:不鎖倍頻,玩家們可以對處理器進行超頻。

“F”:不帶集顯,性能參數與對應的無後綴型號保持一致。2019年Intel受限於產能不足的影響,CPU新品推出緩慢,而AMD通過新ZEN+架構獲得了超一流的性能跳躍,成為目前DIY市場最好的配件選擇,性價比也非常高。在目前DIY市場,對於不同的玩家我的推薦建議如下:

主流級玩家:銳龍3600(備選9600KF)

生產力玩家:銳龍3700X(備選9700K)

骨灰級玩家:銳龍3900X(備選9900K)

集成顯卡機:銳龍2200G(備選3400G)

從遊戲的性能上看,9900K憑藉較高的主頻在部分遊戲中還是有3-5%的優勢,但是這個優勢在絕對價格面前就無法看了,多出的錢完全可以投入到更強的顯卡上,而3900X的強大多核性能在生產力創作上,遠遠甩開了9900K,差距驚人。如果你的顯卡不是2070S以上,沒有必要這麼好的CPU,有點浪費。

銳龍3600得益於優秀的製程工藝與核心架構方案,TDP為65W,最高支持內存雙通道DDR4-3200MHz,在遊戲方面比上個時代的2600X性能持平,部分遊戲性能略強,相比於同級別的9600K,部分遊戲性能略低(微小几個百分點),但工作性能要明顯更高,總體的價格低9600K的300元左右 ,而配套的主板可以使用價美物廉的B450,整體成本比9600K低。是目前在中端DIY組裝電腦市場,最為走量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