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

郡縣治,天下安。

縣級這一層次,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是城鄉經濟的接合部,也是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的對接點,在國家治理中居於重要地位,對於一個省的重要性來說,亦是如此。

中原大地,九州心腹。河南105個縣、市,生活著全省近3/4的常住人口,佔有85%的行政區域面積——縣域人口之多、面積之大,決定了其分量之重。縣域強,“基石”就厚;縣域富,物阜民豐。

2014年春,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蘭考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提出“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的重大要求。6年來,“三起來”在河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縣域面貌為之一新。

然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版圖的重構和新一輪區域競爭的展開,河南縣域經濟怎樣擺脫路徑依賴,從新發展理念中找出路、想辦法、破難題,走出一條符合新時代要求、富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成為中原大省必須思考和解答的重大命題。

上世紀90年代,一場被譽為“十八羅漢鬧中原”的縣域經濟發展大戲曾經震動全國。邁入2020年,河南又將有怎樣精彩的展現?

縣域經濟: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

  ▲4月23日,在位於光山縣產業集聚區的宇恆服飾扶貧車間裡,工人正在趕做客戶訂單羽絨服。

  認知與謀劃——早行動早主動

  最近半年,縣域經濟熱度持續升溫,一系列全省性重要會議屢屢提及。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對我省經濟社會產生不利影響,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之際,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密集調研、召集會議,不斷釋放出“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強烈信號。

  ——省委十屆十次全會指出,建設一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縣,打造“中心帶動、多點聯動、縣域支撐、全域開放”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奮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到,2020年要“夯實縣域經濟支撐”“縣域經濟競相出彩”,以及“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拓展發展新空間”。

  ——今年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堅持分類指導,支持各地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子”等內容,成為熱議焦點。

  放眼全國,縣域經濟分量逐年攀升。發達地區經濟總量和縣域實力正向相關,江蘇、浙江、山東等均是“縣域強則省強”的鮮活樣本,共同得出一個結論:縣域經濟能不能做大做強,事關區域發展穩不穩、水平高不高、後勁足不足。

  學術界始終存在一種聲音:有著濃郁中國特色的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但又絕非一個簡單區域經濟問題。就當下而言,縣域必須肩負起消除貧困、鄉村振興的時代責任,可以說,它扛的是民之生、國之本。

  在省委省政府強力推動下,全省上下更加清醒深刻認識到,讓縣域經濟更具實力、更有活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河南牢記囑託、扛穩責任的重要前提。

  這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如果把河南經濟比作“九層之臺”,縣域經濟便是“累土”和地基。作為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體,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每一個深刻內涵,都能在這裡落地見效。通過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在縣域,重點在縣域,潛力在縣域,突破口也在縣域。

  這是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勝出的關鍵所在。縣域經濟強弱,直接影響整體經濟興衰,乃至決定地區差距大小。投資者感慨城市“居大不易”的同時,縣域便成為資源要素集聚熱土。縣域“築巢引鳳”,釋放“窪地效應”,無疑是新一輪區域競爭勝出的有力加持。

  這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作為國家結構的基本單元,縣域“上連天線,下接地氣”,涵蓋城鎮與鄉村,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溝通條塊、聯結城鄉的樞紐。縣域如同一張大網上的紐結,其鬆動還是牢靠,關乎國家政局動盪或是穩定。

  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載體。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非一時一域可謀,也不能就鄉村說鄉村,唯有放在縣一級來抓,把連接城市與農村的渠道暢通了、橋樑夯實了,才能實現根本解決。由此可見,在實施國家重大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的進程中,縣域也必然站上新風口,迎來新一輪大發展。

  “漢家中原一百州”,大河之南,中國縮影。對農業大省、人口大省河南來講,讓105個縣級經濟體在16.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顯身手、大展宏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縣域經濟,已經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

縣域經濟: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

  ▲4月21日,宜陽縣錦屏湖。

  現狀與問題——成績大差距大

  春風駘蕩,蘭考縣葡萄架鄉杜寨村蜜瓜種植基地一派繁忙。工人戴著口罩,澆水、出苗;縣農業氣象技術人員實地觀測,為一棚棚瓜苗送上專屬氣象服務。

  鹽鹼地上結出的這顆甜蜜瓜,是當地銳意改革,矢志發展收穫的“金疙瘩”。

  2016年年底,國務院批准在蘭考建設全國首個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杜寨村很快享受到當地銀行創新推出的“蜜瓜貸”。拿到貸款,蜜瓜大棚雨後春筍般從大田裡“長”出來。

  以此為依託,蘭考對蜜瓜產業通盤考慮,育種、種植、銷售、推廣,發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全產業鏈建設。“蘭考蜜瓜”品牌越叫越響,成了明星產品。如今,品牌家居、綠色畜牧、循環經濟、智能製造、文旅培訓……一套特色產業體系眉目越發清晰,成為蘭考大步流星奔小康的“致富經”。

  不單是蘭考,河南各地把習近平總書記“三起來”重大要求落實到高質量發展征程中,縣域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得到明顯提升。

  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我們看看長垣。僅僅一個建築防腐產業,2019年行業總產值佔全市二產的比重就達43.1%;稅收佔全市總量的32.4%;帶動了8萬人就業,相當於不到10個長垣人就有一個人“有兩把刷子”。

  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我們看看沁陽。沁陽市曾經是“十八羅漢鬧中原”的一員驍將。但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環保力度加大,沁陽在全省排位持續下滑。沁陽勇於創新,大膽改革,成功拿下蠻蠻雲等“三新一高”項目,成為信息產業發展高地。

  把城市和鄉村貫通起來,我們看看鞏義。按照統籌城鄉的理念,鞏義加快構建以中心城區為龍頭、特色小鎮為節點、美麗鄉村為基礎的新型城鎮化體系,城市功能不斷完善,農村人居環境大幅改善。2019年城鎮化率達到了59.61%,位居各縣榜首。

  ……

  把“三起來”重大要求落到實處,河南縣域經濟發展呈現出令人振奮的顯著變化:

  ——根基作用更加明顯。最新數據顯示,縣域經濟總量已佔全省的2/3,既是“壓艙石”、又是“推動器”。我省經濟增長已經由靠“大個頭”城市拉動,轉變為全省城鄉統籌,東西南北中協調推進、穩步發展。

  ——集聚效應更加明顯。河南積極引導企業進入產業集聚區促進產業集聚式發展,目前已規劃的180個產業集聚區,縣域內的佔2/3,長垣起重、民權制冷、新密紡織、鄢陵花木等,已經成為享譽全國走向世界的品牌,在行業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結構優化更加明顯。2018年,全省縣域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1.9∶48.7∶39.4,與上年相比,第一、第二產業均有所下降,而第三產業上升2個百分點,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呈現加速趨勢。尤其是以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為特徵的“三新”經濟在縣域蓬勃發展。

  但同時,毋庸諱言的是,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河南縣域經濟發展仍有較大差距。2019年全國縣域百強榜單中,河南無論是上榜數量,還是上榜位次,都與全國第五大經濟體不相匹配。這充分證明,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全要素生產效率不夠高,城鄉發展二元結構固化等問題,河南還沒有從根本上破局。

  2018年,全省縣域常住人口7012萬人,佔全省常住人口的73%,但縣域生產總值佔全省比重不到65%。

  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低於人口占比4.8個百分點、16.9個百分點;但第一產業增加值卻高出13.2個百分點。

  仍以當年數據為例:全省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鋼鐵、水泥、鋁工業、煤化工等傳統產業增加值佔比高達46.6%,能源原材料工業佔比達35.2%,而高新技術產業佔比僅10%,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也僅有15.4%。

  由於諸多原因,全省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比較突出,一方面分佈不均,另一方面縣與縣之間差距甚大。新興產業、新型業態培育不足,城鄉差距依然不小,轉型升級任務重,創新發展動力弱,生態環保壓力大……一個個難以迴避的問題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穿老鞋走新路不行,只看路不看天也不行,河南亟待以更開闊的視野、更創新的理念、更有力的舉措,在新起點上打造縣域經濟“升級版”。

縣域經濟: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

  ▲3月24日,社旗縣趙河省級溼地公園暖陽和煦,花紅柳綠,春光旖旎

  對策與出路——出濃彩出重彩

  石板房、小村落,青山綿延、綠水歡歌,坐落在林州市西北部的石板巖鎮,吸引全國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前來創作,催生別樣“寫生經濟”。

  不滿足現狀的石板巖人,規劃設計,全面改造,著意打造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一體化功能區,讓小鎮有詩意更有遠方。

  面對發展短板,河南從“點”到“面”,努力認識把握縣域經濟的內涵、特徵和規律。“打造新時期縣域經濟競相出彩的生動局面”,成為全省共識。

  實現競相出彩的“升級版”,對縣域經濟進行再認識是當務之急。

  ——落實“三起來”重大要求是根本遵循。這就要求以強縣富民為主線,以改革發展為動力,以城鄉貫通為途徑,把準縣域經濟發展的方向。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是路徑引領。縣域經濟,要立足解決民生問題,搞好生態環境問題,擔負起社會重任和時代責任,這就決定了必須選好發展路徑,不能回到以GDP論英雄的老路上去,也不能再回到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老路上去。

  ——審時度勢謀求主動是關鍵所在。對標國家重大戰略,搶抓縣域經濟發展的機遇,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找準定位、謀勢蓄勢,才能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贏得主動、搶佔先機。

  河南縣域每天都在上演著精彩的嬗變。

  抓產業,打造“新引擎”。在安陽縣(示範區),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全面復工復產,一臺臺新能源輕卡正在車間緩緩下線。安陽縣鎖定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在這裡,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展銷中心項目已經完工,將吸引周邊省市車企陸續入駐。

  抓招引,飛來“金鳳凰”。一座產業新城從鄭州市金水區“飛入”新鄉市獲嘉縣,引得鄭州百興食品有限公司清真食品、香港錦藝集團紡織服裝等項目紛紛入駐,分別存在二者身上“有項目缺地”和“有地缺項目”的難題一舉解決,互補之中實現共贏。

  抓開放,贏得“大舞臺”。在孟州,B型保稅物流中心、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進境動物皮張指定存放監管倉庫,四大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紛紛落地,合作拓展到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

  ……

  立足縣情、因類施策,河南正探索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之路。特色,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新、人新我精。錯位,就是傳統工業強縣立足產業基礎,做好轉型升級文章;農產品主產區縣依託資源稟賦,做好“農頭工尾”文章;緊鄰中心城區縣找準發展定位,做好融合發展文章。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你追我趕、爭先進位,正是我們需要的生動局面。

  在新起點上高標準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河南開出五劑“藥方”,為縣域把脈問診、固本培元:

  改革驅動,創新發展。全面深化縣域各項改革,破瓶頸、發紅利、添動力,把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作為改革重點和目標。

  產業為基,集聚發展。產業是經濟發展核心要素,產業強則經濟強。各縣要發揮比較優勢,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競相發展,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集群,以高質量“二次創業”為抓手,推動產業集聚區強筋壯骨、脫胎換骨,加快構建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開放帶動,持續發展。以延鏈補鏈強鏈為重點,開展全域招商、全民招商,以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更多資源要素向縣域流動。

  城鄉融合,協調發展。強化中心城市對縣域經濟引領,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構建以縣城為龍頭、中心鎮為節點、鄉村為腹地的縣域發展體系。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保護為重,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這發展,那發展,緊扣的,都是新發展理念,秉持的,都是讓中原父老過上美好生活的宏願。河南,正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緊迫感、責任感,奮力走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棋局。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河南縣域經濟,定會在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中出濃彩、出重彩。(河南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