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摘編】北京市工商聯建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北京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以來,政協各參加單位、各界委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結合新形勢新部署新要求,聚焦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問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入調查研究,捕捉、研究和分析問題,積極通過提案履行職責,提案內容涵蓋了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領域,呈現出提案結構更加優化、提案質量顯著提升、提案數量趨於平穩、及時運用提案助力疫情防控的特點。

為更好地以公開促質量、促監管、促落實,即日起,北京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將通過“北京政協”微信公眾號【提案摘編】欄目,摘登部分提案內容。您還可以通過北京市政協網站【網上提案點評】欄目,對已公開的千餘件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以來的提案進行點評打分,並留下您對所關注提案的具體意見建議。

感謝您對市政協提案工作長期以來的關注與支持!

《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北京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近年來,北京市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瞄準國際一流標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相繼推出“9+N”政策及其2.0和3.0版,不斷髮現並破解營商環境痛點難點,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但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全國工商聯組織開展的2019年“萬家民營民企評價營商環境”專題調研,分析彙總了35550家民營企業的反饋信息,北京的營商環境在全國31個省市中位列第3位。總體結論是,北京在創新環境和要素環境方面表現優異,但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稍顯不足。因此,

北京市工商聯從這三個方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支招。

現狀

01 政務環境方面,民營企業對服務便利化、涉企稅費、新型政商關係方面的滿意度較低,企業註銷便利度和登記財產便利度有待提高;企業增值稅稅率降低不夠,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及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出口退稅等方面政策有待完善;政商溝通渠道有待進一步暢通,政商交往行為需要進一步規範,對企業幫扶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02 法治環境方面,民營企業對涉企法規立改廢、行政執法、權力監督工作、專利行政執法工作情況等方面的總體滿意度較低。打擊侵害企業的違法犯罪行為和針對企業的經濟詐騙力度不夠;政府守法意識和企業守法意識都有待加強,普法宣傳工作和法治信息化建設有待推進;在企業維權方面,調解、仲裁、向政府部門申訴等途徑的有效性需要進一步提升。

03 市場環境方面,民營企業認為影響營商環境的負面現象表現最突出的是“在市場準入上歧視民營企業”。此外,三角債問題、限制企業經營的不合理政策法規、外地企業受到更多限制等也是企業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

目的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北京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建議

01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

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完善准入清單降低准入門檻破除隱形壁壘。更大力度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最大限度實現持“照”即可經營。完善政府職能部門與民營企業、商會組織溝通交流長效機制

,在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充分聽取民營企業家意見建議,主動服務、上門服務、靠前服務。加強對百強調研與發佈工作的支持力度,為百強企業送上更多精準“服務包”,形成良好政策導向。支持開展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優化。

02進一步優化法治環境

加強對民營企業產權保護問題的研究和指導完善民營企業產權矛盾糾紛多元調解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北京民營企業產權保護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積極作用,為民營企業維權提供更多渠道。增加信息公開透明度,提高司法服務專業化,提高司法公正性和審判效率。切實加大執法力度,提高懲戒處罰強度,嚴厲打擊規避抗拒執行行為。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力度,持續開展法律宣傳和培訓,進一步培育尚德守法的價值取向。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行業組織自律作用,

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

03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

進一步梳理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合理消除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時的附加條件。儘快將市裡的100億融資擔保基金落實到位清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的不合理、不公平規定,將海淀區先行先試的續貸中心無還本續貸等做法在全市推廣。加快推進商協會改革,發揮好商會作用,引導民營企業參與產業佈局。進一步改善市場監管,實施新的監管標準時明確緩衝期,避免“一刀切”現象。處理好市場環境中“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關係,確保各項政策真正惠及到企業,使企業有更明顯的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