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马上!”30分钟,60名采样护士集结到位

11月9日,浦东新区祝桥镇营前村因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而被列为中风险地区。11月21日是村民们接受第三次核酸采样的日子,按照原定计划,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负责牵头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东片区的核酸采集任务。然而,就在前一天傍晚5时,医院临时接到通知,要求第二天在确保完成原任务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西片区居民的核酸采集工作。一场核酸采集“战”就此打响。

30分钟,紧急抽调集结60名护士

从接到命令到抽调人员,再到集结待命,仅耗时30分钟!公利医院医务人员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接到通知后,公利医院医务部随即展开紧急部署,联动护理、院感、后勤保障部等相关部门,着手采样人员安排、物资准备等工作。此时,刚下中班回到家的公利医院普外介入科护士胡竹英收到了来自医院大外科护士长冯晴的微信“立刻!马上!到201开会!”

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一声令下,半小时内,包括小胡在内的60名公利医护人员火速集结完毕。他们中有发热门诊的先锋队员,有集中隔离观察点的“几朝元老”,也有抢救室的采样“尖兵”,多数队员在核酸采集方面拥有丰富实战经验。

要知道,新冠病毒核酸采样是一项高风险工作,需要与病毒“面对面”接触。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操作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闪失,这不仅关系到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关系到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

医务部立刻与营前村村委、以及此次需要联动配合的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火速取得联系,一方面确定村民和工作人员名单;另一方面,对社区115名采样工作者、院内60名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培训及人员分组。

当晚,全员进入24小时待命状态,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医院。整整一晚上,队员们不敢离开手机片刻,生怕错过任何一条重要信息。

10-15秒,完成一个核酸样本采集

11月21日清晨6时,公利医院核酸检测团队兵分两路,出发奔赴营前村。1小时后,车辆分别抵达营前村东、西两处核酸检测集中采集点。此时,现场已经搭起一个个巨大的蓝色遮雨棚,棚下整齐摆放着桌椅。除了公利医务团队外,来自周浦、张江等周边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百余名医护人员也分别按照原定分组全部就位。

清点物资、摆放采样管、棉拭子、手消剂……随着各类“战前”物资准备就绪,队员们动作娴熟地将防护“装备”穿戴在身上,并在所有缝隙处都用胶带牢牢地缠住。核酸采集工作随之紧锣密鼓地展开。

“嘴巴张开,抬头,大声说‘啊’……”村委会前的空地上,抢救室护士周慧敏拿着棉拭子在村民咽部轻轻一刮,身旁来自消化内科的黎玉良利落地将拭子收入采样管内。登记核对、标签贴管、核酸采样、密封装袋、秩序维护……现场每3~5人一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平均10-15秒完成一个采样。但如果是小朋友,可能就要花上三四倍的时间。因为有的孩子身高还没采样桌高,队员们往往需要一边安抚,努力减轻孩子恐惧心理,一边带着他们绕过桌子,由采样员蹲下为小朋友取样,确保动作快、柔、准。

2个小时,全副武装徒步12000步

此次,营前村还有部分村民因行动不便无法前往现场采样。为此,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公利医院派出由胡竹英、宋智健、付玉鑫这3位90后组成的采样小组入户采集。

营前村共有十个生产大队,由于队里的路过窄,车子根本进不去,队员们只得在村口下车,徒步上门检测。导管室护士宋智健作为组内唯一的男丁,主动拿起所有采样用品。厚重、肥大的防护服,双层甚至三层的鞋套给队员们的行动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往常看来再寻常不过的一条小路,一层楼梯,如今走来,都十分费力,不知不觉间早已汗流浃背。

胡竹英介绍,此次入户采集的村民中有年过九旬的老人家,也有尚未足月的小宝宝。令她感动的是,临近饭点,村民纷纷主动留饭,队员们再三婉拒后,有的乡亲还一路跟随,尝试说服他们。她说:“乡亲们把我们当成了自家孙子孙女。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这份真情让我十分感动,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外婆。”

当胡竹英和队员们完成采样任务返回时,已经过了两小时,再看了眼行走步数,居然已经超过12000步!

回到集中采集点,村民们早已散去,身着防护服的队员们将医废垃圾全部装袋扎紧,把所有桌椅都折叠归位,用扫帚把现场打扫干净后,才脱下已经穿了8小时的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能拧出水。

据了解,当天凌晨4时,公利医院另一支14人外采队承担了机场物流区工作人员的核酸采样任务。下午3时,医院又抽调16人赶赴机场,对物流冷链工作人员进行采样,等到任务结束返回医院时已是晚上9时,队员们这才顾得上吃晚饭。

向这些可爱的人们

致以敬意!

责任编辑 徐玲

来源 浦东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