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磁炮上舰测试后如何了?或已转技术储备,短期内实用性不高

不知道各位军迷朋友,是否还记得之前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疑似“国产电磁炮”上舰测试的图片。当时疑似将一艘玉亭II级936坦克登陆舰,改装为了测试平台,安装的或是国产60mm大口径电磁炮。时间大约应该是在2018年左右,而根据该疑似图片,外界也猜测055后续舰艇会装备电磁炮。那么之前上舰的国产电磁炮现在如何了?

国产电磁炮上舰测试后如何了?或已转技术储备,短期内实用性不高

根据社交媒体的资料,外界猜测国产电磁炮或已经转为了技术储备,当然具体情况还是以正式消息为准。不过从美军的电磁炮研发也已经搁置来看,说明电磁炮技术在海军实用化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瓶颈,短期内上舰已经不太现实。而这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国产电磁炮上舰测试后如何了?或已转技术储备,短期内实用性不高

在此之前先要说的,电磁炮在单纯技术验证上是可行的,目前电磁炮能成功发射弹丸,有一定发射距离,也有打击能力。问题是在于实战化平台和作战定位上。一是平台吨位的问题,我们看到测试时的936是一艘满排4800吨的舰艇,而电磁炮已经占据了舰艇大部分位置,还有很多供能线路设备也铺满了甲板。而这只是测试,实际应用中肯定不敢这么设计。

国产电磁炮上舰测试后如何了?或已转技术储备,短期内实用性不高

因此仅安装一门电磁炮,就要5000吨的平台,这意味着不仅是052D这样的舰艇小了,就算万吨级055大驱,只装2-3门电磁炮后,估计也要占用大量空间。而仅靠2-3门电磁炮的发射通道作为输出肯定是不够的,单发火力再强用于对海打击也不够,对地可能还勉强。这就是平台的问题,如果电磁炮技术暂时无法小型化,上舰的希望是很渺茫,所以最多只验证了上舰技术,作为技术储备就不难理解了。

国产电磁炮上舰测试后如何了?或已转技术储备,短期内实用性不高

第二点是作战定位的问题,目前的技术要做到满足电磁炮的功率和散热,那么核动力全电设计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但是这种舰艇在作战定位上怎么算呢?毕竟电磁炮是动能弹,这是不是又回到了战列舰时代,和现在海军大量的远程制导武器以及鱼雷相比,还没有看到绝对的优势。

国产电磁炮上舰测试后如何了?或已转技术储备,短期内实用性不高

而按照一般的武器作战定位划分,超过地平线的是导弹和鱼雷的攻击范围;地平线以内是火炮和导弹的同时可覆盖的区域;而5公里以内是近防导弹和舰艏舰炮的作战区域;在近距离1公里以内就是近防身管火炮的区域了。按照这个定位,目前有电磁炮的位置吗?如果没有显著优势,那么在定位上电磁炮就很难替代现有武器。

国产电磁炮上舰测试后如何了?或已转技术储备,短期内实用性不高

第三点原因也是电磁炮的另一大软肋,无法进行制导。美军在停掉电磁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弹丸在巨大加速下会变形,加上在高强度电磁环境下,因此安装的电子和机械式的制导设备都不可能。这样电磁炮单纯和二战舰炮一样纯粹只能依靠发射前瞄准,而现在连155mm火炮/火箭炮都是各种GPS和激光制导了,而电磁炮如果还是这种技术岂非是开倒车。

国产电磁炮上舰测试后如何了?或已转技术储备,短期内实用性不高

而且根据这个问题,电磁炮的弹丸基本上也不能装药,只是一块超级快的铁坨,实际打击效果又很单一,根本不可能和常规武器一样根据打击目标的不同使用不同类型的战斗部。

国产电磁炮上舰测试后如何了?或已转技术储备,短期内实用性不高

而以上原因大概率就是为何我们将已上舰,前途大好的电磁炮转入技术储备,而美军也已叫停研发进度,专注于能量要求更小的激光武器(美军很现实的)。当然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吹电磁炮的时候高大上,现在又一无是处。这个必须承认的是,现阶段技术条件确实无法解决电磁炮的问题,就是强行搞出来也和DDG1000上射程百公里的AGS先进舰炮一样,没有实际作战价值。

国产电磁炮上舰测试后如何了?或已转技术储备,短期内实用性不高

而转入技术储备是常用做法,并不是停止,可以存档研发进度,相关技术材料科学有突破时,还可以继续应用。比如歼11BG可能就是用了歼11D的技术储备,这在武器开发中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我们在军事科技大幅飞跃后,很多技术已经很难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也遇到了美军当时的困境,技术发展方向需要自己选择,要面临大量的试错。因此可以说,以后在各种装备技术上,遇到这样的事情不会少,但是试错一个避免了一个雷,正确的方向总会摸到,至少比那些试都没试过的要快不少吧!

国产电磁炮上舰测试后如何了?或已转技术储备,短期内实用性不高

可以大胆的说,以后武器装备发展就2.5种方向想,我们的方向,美国方向,欧洲和俄罗斯加起来算0.5,这不是说大话。从部分装备到全部装备,这个趋势在未来几十年中会更清晰。而关于电磁炮的技术一旦有所突破,我们则将成为最快推出实用装备的极少数之一,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