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藝術簡介

楊興雅:中國油畫新傳承主義創導者。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北京世華名家書畫院副院長。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愚者”說“畫”

——楊興雅

畫有五品:

藝術品的鑑定有其自身的規律和標準。在國內,有很多喜歡和收藏藝術品的人,他們往往感到茫然,無奈常常藉助媒體或藝術機構所推介的名人、名門、各種頭銜等一些藝術之外的東西做為旁證來證明畫的價值。還有些人將其畫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混同,如一些帝胄官閥,賢達名流,一經爆炒便價值連城,當然這些作品也不是缺少藝術價值,只是被誇大了。而導致這種混同是因為藝術鑑賞能力的缺乏。因此,我提出所謂的“畫分五品”,就是與大家一起體會繪畫作品的五種境界。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夢裡家山》 178*154cm

美:即悅目。眾所周知,藝術品必須是美的。色彩、意境、造型、韻味,諸多藝術元素,和諧統一,成為頗具美感的藝術品。繪畫藝術品,又稱美術品,“美”乃是其作品的基本要素。由於文化的差異性、不同的人對於美的認知不同,當下很多人對“美”的認識還停留在較淺的層面。美的種類很多,例如恬靜之美、華彩之美、俏麗之美、繽紛之美;同時也存在雄渾之美,蒼涼之美、殘缺之美,冷峻之美等等。形式不同的美,含義也不同。健康的主題,它所呈現出來的是人對社會對現實的思考,這就是美的。同時美也是要有悟性的,偉大的命題,誕生出崇高的美感。但是如果進入了思想上的誤區,那就不是美了,美從本質上來講是精神層面的。一個畫家的精神層面的高度決定了這個畫家把握“美”水準。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幽》 36*34cm

雅:即賞心。“雅”的作品,不僅給人以視覺感觀的愉悅,更要具有一定高度的文化品格。“雅”是一種文化滋養,也就是有格調、有品味、有思想、有意境。通過畫面帶給人無限思考和聯想。也是通常我們說的“文學性”。文,化於心,一件高雅的藝術作品,如友如師激勵一顆奮發的心靈。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清瀑》 69*80cm

新:即啟智。多數畫家能夠做到畫面很美、有格調、有品味、但要想脫穎而出,讓自己的作品有個性,就得需要“新”。藝術是心靈的窗戶,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感到睏乏,要通過藝術這找到快樂和希望,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藝術需要創新,創新,是藝術家獻給世界最有價值的甘果。沒有新鮮感的東西不能被稱之為藝術。創新是比“美”和“雅”更高級別的。只有不斷創新,思維才能拓展。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不覺己到黃昏時》 80*80cm

妙:即駭俗。許多大乘之作妙在似於不似之間,鬼斧神工,看似天成,卻是人工造化。似真似幻,令人浮想聯翩,令人留連忘返。能夠稱得上妙品的藝術品為數不多,不是每個畫家的每件作品都是妙品,大師的作品也不例外,妙品是不可多處的,讓人看了之後能夠為之一振。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老街》 100*100cm

絕:即傳世。絕品是劃時代的作品,一般是大師的巔峰之作。比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日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等等。絕世作品,在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體現了藝術家為時代奉獻的偉大藝術智慧。不僅成為代表某一時期的藝術符號,也已載入人類思想進化的經典之中。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莫奈在睡蓮湖畔》 80*80cm

“畫”說兩端:再來說說中西繪畫的源流。從宏觀上來看,中西藝術基本同源。早期的先人都把巖畫作為記錄生活的一種形式。聰明的東方人逐漸找到了另外的藝術載體,經過燒製的泥土—陶。中華有廣袤的土地、泥土文化促進了家庭作坊興起,各種抽象幾何圖案記載著先民們對自然的認識。泥土文化、農耕文化最終走向了以土地資源佔用為目的皇權文化。在那時候,畫畫的一般都是文人官員,他們畫畫的目的主要陶冶自身的情操,做聖賢完人。為皇權服務其經濟來源自有保障。繪畫和書法沒有多少商品屬性。所謂的客戶就是圈子裡的朋友,互相饋贈,飲酒抒懷。中國繪畫講求品格,逐漸登上雅文化——寫心(即寫意),強調自身修養的境地。同時也確立了東方繪畫獨特風貌。但隨著中國走向近代的步履蹣跚。在經濟上大大落後西方列強,中國繪畫對文化的自信產生動搖。開始觀注西方,逐漸走上了寫實主義的的道路。甚至出現盲目崇拜,唯西方理論馬首是瞻的狀況。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克里姆特的假日》 80*80cm

回頭說西方,西方產生了石頭文化。石頭文化發展了社會分工,促進了商品社會和城市化的進程。出現了一些畫畫的工匠,甚至藝術巨匠。他們服務於社會各個層面,繪畫越來越寫實,特別是意大利文藝復興之後,繪畫走近科學,隨後,一批勇敢的藝術家不滿足模式化的藝術氛圍,開闢了印象主義繪畫的新領域。而印象畫派,其實,也是寫實主義科學探索的延續。隨著照相技術的完善,西方藝術家感受到巨大的衝擊,許多人把目光轉向東方,開始走上現代主義的道路。從“摹物”轉向自我的關注和表現。但是和中國不同的是,西方藝術家更多的是一種自我宣洩。中國自古追求自身的修養,有一個高尚的目標。靳尚誼先生曾經指出油畫要有中國風格。他談過一個“文化自信”的問題,中國人要畫油畫必須要有中國畫風,要不然沒有創造性。中國畫不是寫實的,但有現代感,生存空間非常大。西方繪畫最主要的優勢是寫實,中國人最擅長的是寫意,因為中國人對抽象藝術的理解在世界上是先進的。中國的文化不僅豐富而且具備智慧的高度,中西方各有特長相互交融,中西雙方不能按各自的標準去看待對方的文化,而應該更具包容性,各取所需、相互學習借鑑、和諧共生。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恐懼》 100*100cm

新傳承主義:

提出新傳承主義這個理念,源於對中國油畫的“文化自信”,是因其別於以往傳承的理論和實踐。之前我們提到傳承,往往指的是師從某門某派。重技藝、輕文化。中國的繪畫方式不同於西方,重視文化的積澱和生活的概括:胸中有山海、下筆隨性情。造化境界,奇幻萬端。常常是畫中有靈性、畫中有詩篇、畫中有人格、畫中有精神、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畫者傳神,觀者神會。這樣一種智慧的藝術互動,構成了中國繪畫的典型特徵。新傳承主義的提出,就是希望將上述種種的文化體徵融入中國油畫的創作中從而體現中國精神。

新傳承主義概括成四句話就是“中華品格、我法萬象、有術無束,弘粹圖新。“中華品格”旨在體現中華的文化和中國人的思想精華,通過油畫藝術家來表現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和不同於西方繪畫思維模式的中國精神。中國有燦爛的古代文明,特別是對於萬物意象的理解,具有普世的藝術價值。無論是仰韶圖案,還是楚辭唐詩都體現了中國人極豐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霏雪如妝》 100*100cm

當前西方的價值觀有其侷限性。越來越傾向對資源過度的索取,表現出對自然的輕蔑和傲慢。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僅是對自然的尊重,也是對人類自身的尊重。寄情山水,勵志雲天。中國文化中表達的對自然的熱愛,在世界也是屈指可數的,與西方很多頹廢的思想不同,中國自古提倡奮發進取,樂觀有為處世之道,現在社會普遍很浮躁,這種積極的思想應該強調,在繪畫中更應該體現這些。中國的文化有由此及彼想象空間,把現實的東西加入無限延伸,讓觀畫者可以發揮豐富的想象力。中國推崇剛柔相濟的辯證思維。講究虛實結合,張馳有度。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仙女峰》 143*141cm

“我法萬象”即用自己的藝術眼光和表現手段,描繪藝術中的真界。我法應用有別於他法,意象應是對真善美的理想化、有術無束,“術”指技術、技法。許多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新和探索的時候,往往重理念,輕技法,其實技法是準確表達理念同時感染觀者的基礎,保持技術的鮮活是進行藝術創新之必備,技術要不斷進取才能得到發展,堅決避免僵化和停滯。而無“束”則應突破各種束縛,追求創新,用更多的“我法”發展中國的繪畫,讓中國文化影響世界,用精神來帶動物質。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簫聲》 80*70cm

新傳承主義說得再透徹些,就是要讓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為世界所理解和贊同,這是一個文化大國的歷史責任,也是中國油畫家的責任。新傳承主義體現在油畫藝術的創作中,包括思維方式,哲學思想,本土繪畫方式,不同於西方的藝術價值取向等等。長期以來由於對西方美術有一種崇拜的慣性,許多中國藝術家將其著眼點集中在對西方油畫技法的探究和深入發掘上,而在藝術價值觀的認知上,忽視深入探究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儘管許多有求索精神的藝術家對於油畫民族化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但由於缺少對中華文化價值觀“文化自信”,導致在油畫創作進程中缺乏理論支撐,故而感到力不從心。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月亮湖》 300*156cm (2019)

多年來,由於經濟地位的差異,西方的藝術價值觀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其實中華文化具有獨立的品格,歸納來說,西方文化摹物,中華文化傳神。當今中國正處在一個被世界所關注所解讀的最佳時期,對於中國的崛起,讚賞者有之,嫉妒者有之,誤解者有之,中國油畫作為中國文化載體的一部分,應當把優秀的美學思想和博大的情懷昭示於世。提升中國油畫在世界藝術格局中的話語權。以中華為本,融貫中西,將藝術成果轉化為物質成果,賦予璀燦的中華文明新的內涵。這也是對“弘粹圖新”的詮釋。

油畫家楊興雅:獨樹一幟,弘粹圖新

《無象之象》 120*220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