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打通“最後一公里”暢通農產品出村路

今年60歲的夏邑縣何營鄉王營村村民王秀蘭,如今成了村裡的大忙人。4月29日一大早,只見她把家裡的雞蛋、粉條運到村頭的電商服務站,掰著手指算著賬,她說:“自從快遞員直接進村收貨,這些土特產陸續出貨,比在集市上賣的價錢高多了。”

農產品出村,讓王秀蘭家有了“綠色銀行”。現在,何營鄉還有很多村民像王秀蘭一樣,做起了網絡銷售農產品的生意。但農村網絡節點不健全、佈局不合理,農產品物流效率低、成本高,一度成為制約該鄉電商健康發展的短板和瓶頸。

隨著農村電子商務規模的日益擴大,如何解決農產品上行難?如何讓農村物流“跑”得更快更遠?成為了夏邑縣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物流網跟水路電網一樣,是農村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夏邑縣電子商務中心副主任林小軍告訴記者。

近年來,夏邑縣通過立柱架樑,加快補基礎強短板,在農產品和電子商務之間“開路架橋”。暢通城鄉雙向物流,打通縣鎮物流“主動脈”;探索共享配送模式,疏通農村物流的“毛細血管”,降低農村快遞成本,構建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的“高速公路網”。

王麗峰是何營鄉王營村較早從事電商銷售的村民,也是村鎮物流體系逐漸健全的見證者。王麗峰說:“幾年前,我從新疆進了紅棗,回到村裡通過淘寶銷售,那時候還得每天自己開車把貨送到縣裡的快遞點,現在產品不用出村裡的庫房,就有快遞員上門收。”

目前,夏邑縣已經形成了以縣級倉儲配送中心為“心臟”、20個鄉級服務站為“骨架”,367個村級服務站為“神經末梢”,從縣到村1天內送達的物流配送體系,打通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最後一公里”。

林小軍介紹:“縣電子商務中心還為鄉鎮配備了48輛配送專車,這些配送專車把村級服務站的物品統一攬收後,到縣裡再按照不同的快遞公司進行分類,每天定時、定班、定點發送,形成了一條條川流不息、服務農村的快遞線路。

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的暢通,對於像張帥這樣剛起步的中小型電商更是“雪中送炭”。從河南工業大學畢業後,張帥回到自己的家鄉太平鄉創業,做起了網上銷售辣椒的生意。“自己找快遞公司,一單快遞費就8塊錢。現在我把蔬菜一單一單包裝好,12點前送到村裡的服務站,一單才3塊8毛錢,不僅成本降低了,還省心省力。”

隨著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的逐漸健全,夏邑縣電子商務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全縣農產品年均網絡零售額達10億元,從業人員突破3萬人。目前,夏邑縣已被省商務廳認定為“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何營鄉、桑堌鄉、會亭鎮3個鄉鎮也被阿里巴巴授予“中國淘寶鎮”稱號。

如今,“放下鋤頭鐮刀,輕鬆拿起鼠標,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寶。”已經成為夏邑縣廣泛流傳的順口溜。中午時分,採訪結束,記者從王營村出來,只見一輛輛快遞車輛裝著農產品、載著村民致富的希望向遠方駛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