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王廣宇:《負利率》新書發佈會致辭

「專家觀點」王廣宇:《負利率》新書發佈會致辭

王廣宇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理事長、華軟資本董事長

感謝各位專家,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新書的情況,負利率作為研究課題我關注了4、5年的時間,從各個國家採取負利率政策,上世紀到2014-2015年,不少國家把他們的央行基準利率降低到零或者為負的情況,這本書更多的是對負利率的思考。

千百年來,借錢還本付息,意味著利率的存在即讓渡資金使用權而獲取收益,負利率的出現意味著我們把錢存入銀行,不僅不能獲得利息收入,而且還要支付銀行一定的管理費,這與以往的常識似乎相悖。從我們現實生活中觀察到的利率狀態,負利率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各個國家央行調控政策中把存款或準備金的基準利率定義在零或負的階段。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存款負利率的現象,去年9月歐洲央行再次將存款利率從-0.4%下調至-0.5%,同時丹麥日蘭德雁行推出首例負利率-0.5%按揭貸款,這對金融消費者和企業經營者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金融產品以利率來衡量,過去我們講國債利率,今天看起來不少國債產品在金融市場也出現了負利率的情況,以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債產品--美元國債為例,這次在“3·15”聯邦基準利率降到零之後,三個月到期的美元債券利率也降到了-0.02%的水平,兩年期美元國債接近0.01%。所以,現實生活中,負利率的形態不只體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也體現在商業銀行的經營價格上,同時體現在國債利率這樣一些金融產品上,說明這件事情並不是個案,而是全體標誌性的事情。

利率有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我們今天觀察的更多的是零利率的情況比較極端,如果考慮到實際利率的事情,包括在中國,實際利率為負的現狀也不少見。當前央行確定的LPR水平大概3.8%-4.05%(調息之前4.05%),但2月份的CPI是5%以上,所以,我們的實際利率就是為負的,這件事情可能會更長時間存在。

負利率的形成,伴隨著當前世界經濟處在一種緩慢而艱難的低增長過程,伴隨著全球鉅額債務形成,也伴隨著全球範圍貨幣調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交叉重疊性的思考,大家會說負利率是不是現金稅,和“直升機撒錢”也有類似的地方,有財政政策的屬性。這幾個層面來看,負利率意味著新時代的開始。

主要發達經濟體很長時間在央行調控政策上把通貨膨脹率作為第一個財政目標,物價穩定,保持2%左右的通貨膨脹率,過去保持2%的通貨膨脹率大概和經濟增長速度是相匹配的,通過保持適當的通貨膨脹解決就業,保持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如果2%的通貨膨脹水平考慮到負利率因素,經濟增長伴隨的因素可能就變得非常特殊。

利率和經濟增長的關係,特別是當前全世界面臨經濟低迷階段,從政府角度來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調整對經濟增長髮揮什麼樣的作用?現在來看,主要的經濟體,包括歐洲、日本、美國這次也步入零利率和負利率區間,意味著採取低利率貨幣政策調控手段,某種程度上是強化財政擴張的方式,也是能夠實現它整個經濟調控目標狀況下迫不得已的一個選擇。

從經濟增長角度來講,我們看到財政政策一個重要的選擇是擴大赤字率。現在全球255萬億債務裡,政府是最大的債務人,政府的債務比重增長是非常快的,大概70萬億左右是政府(債務)。過去講政府借這麼多債,一方面要增加稅收來還債,但今天如果出現了負利率調控手段,債務就有了自償性,如果利率為負的,這個債務在很長時間,它本質上是個收斂的行為。所以,這時候政府發行債務,擴張經濟或刺激經濟就變成了更有效的財政政策,這個問題要用另外的角度思考,鉅債時代,政府降低債務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對消費者的影響之外,對政府自身債務的自償性是不是有一些影響。

學理上來看,過去我們認為利率是中性的,特別是在不同金融體制的國家,從金融理論上,我們認為,過去發達國家是採取金融壓抑,簡單來說是壓制利率水平,讓更多的企業能夠借債發展自己的經濟。而在發展中國家,更多地採取金融深化問題,放開市場利率,讓有競爭力的企業都去借債。當然,這兩個問題都有它的一些弊端。所以,1997年之後,以斯蒂格里茨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就統一這個理念,希望能夠形成一種金融約束,在一個國家,既要對利率進行調控,又要儘可能讓市場化發揮作用。

在這個體系之下,發展中國家以中國為代表的間接融資主導型融資體系,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更多的是以資本市場為主的直接融資體系。過去利率是中性的,所以,這兩套金融體系的選擇對經濟的發揮作用可以看得很清楚,今天利率變負,或者走向零利率和負利率的階段,對經濟增長髮揮怎樣的作用。傳統的經濟資源,無論是自然資源出現負油價,資本出現負利率,下一步在技術面前,勞動力紅利也在進一步下降,傳統要素增長之間,經濟增長進入新的增長模式,這很值得大家去思考一下。

總體來講,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在負利率這樣的壓力之下,周小川行長、易綱行長在去年11、12月份中分別寫過文章表達,中國貨幣政策在還有空間的情況下,不要那麼快逼近零利率或負利率的空間,我們通過改革為經濟提供更大的動力。我認為,這個動力,一是讓我們的金融體系快速地按照市場化方向改革,二是讓更多的金融資源能夠發展成權益金融和直接融資體系,真正支持那些創新企業、實體企業,支持科學技術的發展,才可以為經濟帶來長遠的動力。

(此為在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2020年第一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暨《負利率》新書發佈會上的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