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值得收藏

今天这篇值得收藏

扯淡集 No.15

Ps:昨天1.0里又更新了一篇.

上周推文的最后,我说如果这篇文章下的“在看”数超过了300,我将会在本周专门拿几个具体的行业来展开谈一谈本次疫情对它们的影响。结果你们太热情啦,直接突突突点了将近700个。

今天这篇值得收藏

那我今天就来讲一讲疫情下的消费行业。

1

先说几个结论:

(1)从长远期来看,在计算疫情带来的影响时,我们不应该只考虑短期的利润表业绩预减数额来推断股价应该跌多少,正确的思维是什么呢?

对于消费行业各个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普遍具有现金流较好的特征,且我们通常都会假设其能够永续经营,不说太久远的,就以10年为一个经营期假设不过分,我们也常说企业的内在价值是现金流的折现,至于时间价值、折现率啥的跟你解释起来你也不一定听得懂,所以再简化一点,这里统统不考虑。

那么一家企业去年它赚到的现金流是A亿,给它的估值是Y亿,即使假设以通货膨胀2%-3%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未来10年合计现金流理论上为10A亿+,市场认为Y亿的定价是合理的,现在在疫情的影响下即使预计今年的现金流减半,对这家公司价值整体的影响是多少呢?

小学生都会算,影响大约是5%,这还不算这些行业龙头本身还在不断的成长之中。

所以说,只要由于疫情的影响跌了超过10%,就一定会涨回来,对长期价值投资者来说,可能是非常好的买入机会。——但前提是行业龙头,在中国但凡是上市公司、行业的前几名,如果遇到危机,地方政府、银行、基金各方都会来驰援,倒闭是不可能倒闭的。——如果是一些默默无闻的小企业死了也就死了,落花无声了。

(2)行业中短期不确定性可能较高,但是如果说明年确定性最强的行业是什么?依然是消费。

这里我贴一张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的图,2003年的时候第二季度对消费行业的影响最大,但是到了第三季度疫情被控制后,分分钟就瞬间反弹回来,之后重回高增长通道,根本没有改变原有趋势。

今天这篇值得收藏

(3)消费行业涵盖范围很宽,我认为受疫情影响最小的可能是以下这两类:

适合屯的必选消费品及其采购渠道

在疫情结束后恢复最快的可能是:

以体验为主的服务业

2

哪些东西是容易屯的必选消费品?

最典型的莫过于粮、油、饮料、乳制品、速冻食品、泡面、零食、生活用纸、洗衣粉等等~

今天这篇值得收藏
今天这篇值得收藏

参考历史经验,在非典大规模爆发期,粮油食品饮料烟酒零售额逆势同比增长20.8%,基本未受疫情负面影响。疫情反而帮这些行业清了一波库存。

因此,我认为这些行业一季报出来很有可能不减反增。

哪些东西是没有人去屯的呢?——大部分可选消费品。

最典型的包括什么珠宝、黄金、服装、家庭耐用消费品等。

这些行业一季报大概率直接扑街,死给你看。而且,就连恢复起来都是最慢的,在非典大规模爆发期可选消费中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下滑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在非典疫情逐渐明朗之后,金银珠宝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仍然是分别下滑了15.8%和3.5%。

这里再来谈谈白酒,白酒严格意义上属于可选消费品,而且在大家的理解中白酒具有很高的礼品属性,再加上聚餐上的消费,春节原本就是消费旺季。

但熟悉这个行业的老铁肯定清楚,白酒销售通常都是采用的酒厂→分销商→消费者的2级-3级分销体系。如果春节是白酒消费旺季,那么酒厂肯定会在每年春节前就会完成大批量的发货,而这次疫情正好是在春节放假前两天被爆出来。

因此,最受伤的是经销商而非酒厂,酒厂的一季报不会特别难看,但后面的影响有没有?肯定有。

经销商的库存只要不去,就会影响酒厂后面2-3个季度的发货,所以,你看到有些白酒企业一季报还不错,但二季报或者三级报反而突然扑街了也别觉得惊讶。

这次疫情对于不同定位的酒厂的影响自然也不同,比如茅台明确提出“计划不变、任务不减、指标不调”,五粮液也提出“推动全年营收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对于这种高端白酒品牌来说,本来就是供不应求,业绩提升靠的涨价而非走量,实在不行就在最后两个季度给经销商压压货,完成目标,反正这两家的酒根本不怕卖不出去,所以我判断影响也不大。

对于普通二三线白酒品牌来说,根据行业规律,白酒一季度销量占比一般为全年的 30%左右,考虑到年前已经发了一批货,春节期间及年后的影响递延到二季度,所以生叔预计疫情会影响二三线白酒品牌全年销量的 10-15%。对于在去年库存就比较高的品牌来说,影响还要大。

3

除了以上这些必选消费品以外,超市等渠道也是受疫情影响较少的领域之一,部分龙头反而还偏正面影响。

因为全国物流基本上都在春节期间停了,即使开业的也都是直接往武汉方面定点输送物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与其等待电商发货,不如自己跑去大润发、欧尚集中采购。

比如,我找到了以下这几组数据:

2020年1月,步步高超市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

物美超市平日每天菜量约700吨,春节期间出现3倍增长

春节期间,永辉生活蔬菜备货 20 万份以上,是平时的 3 倍

大润发门店商品采购量同比增长 4-5 倍。

又或者,更多的人减少了出门频次,开始使用线上的生鲜配送~

根据几家线上生鲜平台的数据,叮咚买菜大年三十的订单量同比上月增长超过300%,客单价翻倍;苏宁小店菜场线上环比增长 245%,每日优鲜除夕到初八实收交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0%。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是疫情特别时期的影响,疫情一旦结束后数据增长就会下来,还有人说,疫情期间蔬菜、水果、肉食被政府严格控价,这些企业根本就不赚钱。

但你不要忘了,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最难的是拉新——让平时根本没用过线上生鲜的用户第一次尝试。为了拉新它们过去还要派送大量的红包、补贴,现在却反而因祸得福,从天上掉下来大量的活跃用户。人性就是懒惰的,习惯了便利过后,就很难回到过去了。

同样是渠道,百货、商场这一类的就惨兮兮了。

它们可能是整个消费行业中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一方面商场延长休业期以及减免租金,与品牌方共渡难关;另一方面线下实体预计会有大量门店撑不过去倒闭,所以整体而言恢复周期较长。

4

在疫情结束后,恢复最快的可能是体验性为主的服务业。

比如,餐饮。

过去10年,生活工作习惯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改变,比如很多人很少在家做饭,习惯每周到餐馆去吃几顿,每个月看机电影,每年旅游那么1-2次。疫情的发生并不会改变这些消费习惯,只是暂时抑制住了,这段时间在家人都块呆傻了,开始在朋友圈晒扫把了。

今天这篇值得收藏

等疫情结束,消费者必然会产生报复性消费心理,到处去活蹦乱跳。

这就像生叔原来是早上喂你3个包子,晚上喂你两个包子,现在换成早上喂你2个,晚上喂你三个,其实是一样的。

毫无疑问,这次危机对于全国大部分的商业连锁都是非常致命的,就拿餐饮行业来说,由于现金流非常好,一般账上只会留3个月左右的现金,所以停业3个月是一条生死线,大量撑不过去的企业都会非常艰难。

原来我也预期餐饮上市公司会暴跌,包括一家我在1.0里面非常看好的龙头公司,结果节后开盘,股价不跌反涨,可能的理由就是市场认为这类上市公司现金充裕,扛过去没问题,疫情后可能市场占有率反而会有所上升,充分承接来自饥渴难耐的消费者们的“报复性流量”。

第二块就是旅游。

在春节的时候,即使很多人因为这个因素没有旅游,但是很可能会延期到未来的五一、十一、或者暑期,而不会因为这个事情大幅缩水或者取消未来的旅行计划,它的需求还是可预计的刚需,而且也是基于中国的巨大的人口基数。

03年疫情期间民航、景点和酒店的客流量基本上都是下滑50%以上,但是在半年后直接报复性翻倍增长。旅游板块长期增长逻辑未变,如果到疫情基本被控制住的时点,股价还没有提前反映,就可以来重点配置。

5

还有一个行业会分化得很厉害——那就是化妆品/护肤品。

由于长时间不出门了,化妆品的需求自然会减少,但是女生来说, 尽管呆在家里,护肤品也仍然是刚需。

化妆品/护肤品如果按照渠道来看,还分为线上为主的品牌,如珀莱雅、丸美,以及线下传统渠道为主的品牌上海家化、百雀羚,后者在疫情中就凉凉了。

所以我们看到春节期间:

①丸美股份旗下和丸美品牌销量和 GMV 分别同比增长 95%和 和 59%

②珀莱雅根据公司口径,全网销售额增速约为 10~20% ,天猫旗舰店增速近 10%

这两家品牌的数据表现其实都非常好,股价也非常强势。

疫情下的消费行业就说这些,这是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如果觉得不错,就再点一个“再看”吧~

生叔出品,必属精品。

--------------------我是底线-----------------------

把我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就是最高的赞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