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個老饕的修煉

#西安美食記錄# 看到頭條條友們都在曬美食!說實話,年過五旬的我是個老西安,也算是愛吃愛逛愛玩愛樂的主!

論一個老饕的修煉


論一個老饕的修煉


論一個老饕的修煉


論一個老饕的修煉


論一個老饕的修煉


論一個老饕的修煉

西安城區吃的太多了,曾經解放路生長的我在南四府街住過幾年,在鐘樓上班,西安美食地圖上基本上沒有拉下誰家。當年的瑪利亞面還在鹽店街,報恩寺街的挨門挨戶吃,回民坊上下班路過想吃啥吃啥,南二環的沿街更是一家一家吃。03年買了私家車後更是要把西安及周邊美食吃個便!東至藍田西到周至,北邊閻良高陵,南邊自然是長安了!每每走到哪裡就先找吃的,活脫脫一個餓死鬼託生!記得有一次想吃窯村豬蹄,因為不知道地方,誤打誤撞的直接把車開到了窯村機場停機坪邊,估計是因為看到車比較好(剛上市的奧德賽)加上車身有執法字樣,門崗沒有過問,後想起來脖子根冒涼氣!秦鎮吃涼皮也是九一九二年了,直接開車去吃,這在當時的西安是不可想象的!到了零幾年去吃,也就輕車熟路的直接丁字街南段蒲家老酒店裡一座,她家當時只供應老酒和涼菜,一壺回春酒,兩三個野菜豬頭肉,涼皮要對門薛德全送過來吃,那時候可沒有小油糕肉夾饃啥的,就是涼皮!那年周至水街才開始建設,想吃黑河魚還要悄悄的去馬召,因為黑河是西安水源地,禁止捕魚!長安上王村才開始估計村民開辦農家樂,村裡邊稀稀拉拉的開了五六家!村長在建議下租輛大巴車把村民拉著去岐山周公廟龐家村學習人家經驗!而岐山周公廟龐家村的農家樂開辦要早點,岐山臊子面擀麵皮都是主菜!曾經建議村書記可以考慮出售臊子面的肉料給吃客,後來的確做了,但是是用原先居家的大肚子搪瓷罐裝,一罐足足的五六斤,後來告訴書記,這不行,城裡人一次吃不了太多,弄不好就壞了。後來改成小瓷罐,一次也就是一兩頓的料,還比較靠譜!戶縣最喜歡去的是東韓村老書記家的飯,攪團是必吃的,當然辣子疙瘩也是首選!高陵狗娃豬蹄和史喻村的石子饃都是每次去必買的!實際上回想起來,這些年沒有虧待過嘴,但是卻虧待了身體!老先人給的DNA原本是粗茶淡飯的,但是卻每每都是好吃好喝伺候。一次體檢顯示甘油三酯超標,在醫院實驗室的一哥們說,夥計,抽你一管子血有半管子是油,咋了不是,一冬天天天雜肝湯加丸子雙份,哥們說,吃一個月水煮白菜都降不下來!算了,開始忌嘴吧!於是乎,從那年那月那天開始,不敢說封嘴了,起碼的開始注意了,不為別的,只為還能正常去品美食,畢竟這個世界上的美食層出不窮!畢竟人活著就是一口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