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沙地的變遷

科爾沁沙地的變遷

科爾沁沙地

的變遷

——生命在於綠色,盼望在於綠色——

科爾沁沙地的變遷
科爾沁沙地的變遷

我國四大沙地之一的科爾沁沙地,歷經百年滄桑蛻變所獲得的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已載入我國沙漠與沙地研究的史冊。地處科爾沁沙地腹地的通遼市,建國七十年來所取得的防沙治沙成就與經驗典型,不僅國內聞名,乃至世界也小有名氣。許多國家沙漠研究的專家、學者慕名遠道來科爾沁沙地考察,並給予點贊。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聯合國規劃署和糧農組織的官員專程深入到我市奈曼旗興隆沼等防沙治沙典型地區進行考察。一些亞洲、歐洲和非洲等國家的官員、學者對科爾沁沙地沙漠化逆轉和變遷倍加關注。

科爾沁沙地的變遷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通遼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和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習近平關於綠色發展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理念,深入持久地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生態建設及林沙草產業發展,使防沙治沙,三北防護林建設等步入了快車道。

科爾沁沙地的變遷

如今,通遼在初步實現科爾沁沙地沙漠化逆轉,自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經濟建設和脫貧攻堅快速發展和決戰的大好形勢下,全市的山沙兩區林草覆蓋度已達60%以上,許多的荒山、荒沙已披上綠裝,人進沙退,綠進黃退,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在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營造了千百萬畝農田防護林、草牧場防護林、四旁林和數以千計的自然保護區、國有林場、森林公園、城鎮公園和城鄉廣場、小區等,在構建我國北方安全綠色屏障,打造亮麗秀美的內蒙古,發揮出卓有成效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科爾沁沙地的變遷

科爾沁沙地變綠了,變美了,通遼的水更綠了,山更青了,天更藍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得到加強,野生動植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愛,成為我們的朋友。沙地資源在保護與開發建設的同時也得到合理利用,沙產業有了長足發展,以往寸草不生的沙地已開發種植水稻、高效藥材、西瓜等;沙漠旅遊紅紅火火;以沙子為原料加工的彩色灰砂磚已成為時尚的建築材料;利用沙柳編織的工藝品遠銷國內外;在沙地上興建起來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點沙成金,變沙害為沙利,變廢為寶,由窮變富的奈曼旗如今已脫貧摘帽,大沁他拉已建成綠色環保的沙區小鎮。

科爾沁沙地的變遷

地處庫倫旗塔敏查干沙漠深處的銀沙灣沙漠旅遊已成為科爾沁500公里觀光大道的重要景區。被譽為科爾沁沙地綠色明珠的國家級大青溝森林生態旅遊區正在晉級提升。科左後旗以阿古拉、伊胡塔、努古斯臺等為集中連片的沙地草原溼地水域已形成鳥類棲息和春秋時節過境候鳥遷徒帶。2020年3月中下旬,據林業部門觀測就有丹頂鶴、白鸛、天鵝等40餘種,2萬多隻候鳥相聚在此安全綠色通道取食歇息。

科爾沁沙地的變遷

美麗的科爾沁草原春天來到了,安定幸福的生產與生活將給通遼各族人民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圖丨李吉人 華維光

編輯 | 石若冰

科爾沁沙地的變遷科爾沁沙地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