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的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翅膀的天使

在寫作的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翅膀的天使

從深入學習寫作開始,讀了不少好書。《小說課》,便是其中佼佼者。

作者許哲榮,在臺灣被稱為70後最會說故事的人。他在書中通過拆解超過37篇小說範例,對小說寫作技巧進行了37個不同主題的剖析。推薦語說,這本書“簡單易懂,但主要是文學作品講故事的方法,需要自己理解,遷移到非虛構的故事寫作中”。

所以,我對這本書的初始印象就是“以故事為主,簡單易懂”。然而真的深入這本書,卻發現不全然這樣。

正如書末附錄中說:“非學院式文學論述口吻,看上去容易入口,本質卻更靠近於講述小說工藝的實戰手冊。”這37個主題,或者稱為37種技藝,雖然看起來淺顯易懂,但用起來顯都很有難度,屬於高水平的技藝。

以我目前的水平,這裡面絕大部分技藝,都有點接受無能。這就像,我還只會做白灼大蝦,突然提起鳳尾蝦排,我都不知道長什麼樣,也無從入手。

然而這又確實是一本可以收藏起來,一看再看的書。

而且我相信,隨著寫作水平越高,反而感受和收穫也會越多。

現在,對比我目前所學所練,也在試圖消化吸收一些技巧。

1.場景的招數:情景交融

小說初寫者嚐嚐不自覺地把場景忽略掉,試圖僅用“星巴克”幾個字就把場景打發掉,但事實上每一間星巴克都長得不一樣。好的場景可以感動人,因為場景也可以說話,萬事萬物都是活的。就像書中提到的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絃》,故事開頭和結尾利用一模一樣的場景,講出了一個不斷重複、輪迴的悲傷故事。

我在寫作過程中,著重練習過場景的描寫。但是一到寫長文的時候,還是會不自覺就會把場景忽略掉。很多時候,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要注意場景描寫。或者在寫完後,再回來添加或改寫場景,卻又總是沒辦法被自己的場景感動。

看書的過程中,我也反思了一下,主要是因為我寫的場景就是單純的描寫,沒有與故事和情節融為一個整體,並沒有做到“情景交融”。

2.故事的招數:矛盾與兩難

書中提到東西方兩位說故事的高手,格林的創作法寶是內在的“矛盾”,而黃春明是外在的“兩難”,還提到雙重兩難的技巧。這讓我想到最近學到的“七句話”模板,目標、阻礙、努力、結果、意外、轉彎、結局,讓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可以更加吸引人。只不過“七句話”模板偏向於情節構成,但“矛盾”和“兩難”直指故事的核心。這就像招式與內功的區別。顯然後者就是內功,更加高明,是更難練成的。

我最近在寫作中,會有意識的讓情節顯得一波三折,但有時候會比較生硬,或者牽強。經常是我自己在說故事,試圖讓讀者順著我的思路去感受。但實際上,高級的是找到一種“矛盾”或“兩難”的核心,讓故事自己去說話,給讀者更多留白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想象。這就是我未來努力的方向。

3.時間的招數:順敘、倒敘和插敘及轉場

順敘、倒敘和插敘是小說時間裡,蹲馬步之類的基本招數。說起來,越是基礎的東西,其實越難掌握。一模一樣的故事,順敘和倒敘,呈現出來的內涵大不相同。但這個基本招數,只要運用得宜,一樣可以寫出不朽的作品。

我在寫作中,也會使用順敘、倒敘和插敘的寫法,但是沒有深究過這些不同寫法對一個故事的影響,大多時候是為了不讓故事看起來太平淡,所以換一下順序。但實際上,具體用哪種方法,是由故事本身說了算。好的故事,有靈魂的故事,其實自己會說話。

書中還提到了小說時間的花式跳水:轉場,即從一個場景漂亮且流暢地跳到另一個場景。“在適當的高度,在讀者完全沒有察覺的時候,漂亮且流暢的一躍,才能激起最少的水花,獲得最多的掌聲。”這個也是我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就是在場景見跳轉的時候,很突兀,沒有技巧感。

在寫作的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翅膀的天使

總結來說,基礎不同的人,看這本《小說課》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穫。以我的基礎,現在最多隻能理解到這樣的程度,其他的是要一點點體會,逐漸感悟的。

實話說,這本書很多技巧,都是通過剖析體現的,作者並沒有給出具體方法,怎麼來理解和運用每種技巧,我們需要自己去深入體會書裡的範例,揣摩方法。

寫作就是這樣一件奇妙的事,我們除了從生活中尋找靈感,也從別人的作品中尋找靈感。這些源源不斷獲得的靈感和方法,就是我們寫作的翅膀。

所以,在寫作的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翅膀的天使。

在寫作的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翅膀的天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