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聚焦民生重點 辦好民生實事

三亞聚焦民生重點,紓解民生痛點,辦好民生實事

民生暖流潤人心

解放70年 美好新海南 | 三亞:聚焦民生重點 辦好民生實事

二月十六日,在三亞市東岸村棚戶區改造安置區建設項目工地,施工人員正在進行基礎施工。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海南日報記者 李豔玫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海南解放70年以來,三亞實現了從邊陲小鎮到國際知名旅遊城市的美麗“蝶變”,書寫出波瀾壯闊的“鹿城傳奇”。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大畫卷中,有一抹濃郁且溫暖的民生底色,順應民聲,浸潤民心。

從泥土房到小洋房,從黃土路到柏油路,從自行車到小汽車,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掌握機械化操作的新型農民,從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到名校相繼落戶家門口,從不遠千里四處求醫到在家門口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70年時光裡,一件件發生在鹿城百姓家的事情,反映出民生改善的點點滴滴,這抹民生底色繪出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生活畫卷。

美好生活的背後,是三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的問題,持續在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發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鹿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溫度”、幸福的“質感”。

民之所盼 施政所向

民生跟著“民聲”走,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是三亞民生工作的指向標。

三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始終堅持帶頭深入基層調研,傾聽群眾最真實的聲音,解決百姓最現實的困難。一個個具體的民生實事,回應人民群眾的願望和期待,將有限的財政資金花在刀刃上,做到解民憂、惠民生、暖民心。

今年4月16日,對於只有6個月大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胤胤而言,是重燃“心”希望的一天。面對高昂的手術費用,胤胤一家人曾束手無策。作為三亞市十大為民辦實事之一,0歲至6歲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和診治項目為胤胤一家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先心病治療難度大,手術費用高。得益於政府民生項目,孩子的診療不僅費用全免,還由上海三亞兩地專家攜手開展診療,我們很放心。”胤胤的父親李先生說。據瞭解,三亞地區0歲至6歲兒童先心病篩查和診治過程中產生的費用,由醫保和民生專項基金100%兜底,真正實現不花一分錢就能治療先心病,解決了患者家庭的後顧之憂。2019年至今,三亞共免費救治了42名先心病患兒。

安居樂業是群眾的殷切期盼。在三亞月川棚改安置區施工現場,一棟棟樓房正在加快建設,將用於安置月川原籍居民數千人。“現在就盼著能住進新房子了。”月川居民陳人東已經開始規劃新居生活。此外,抱坡新城片區(南區)保障性住房、三亞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海羅小區)、南新農場安居工程等住房保障工程正加快推進中,越來越多的群眾將實現安居夢。

近年來,三亞採取多種舉措廣鋪“就業路”,城鄉就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就業結構持續優化。數據顯示,2019年,三亞市城鎮新增就業崗位3.5991萬個,完成年計劃的179.95%;失業人員再就業3419人,完成年計劃的170.95%;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6850人,完成年計劃的114.16%。

過去的一年,三亞市共確定為民辦實事10大項,共計32小項,其中30件民生實事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完成率93.7%。今年,三亞計劃總投資逾8億元實施包括建設公益性農貿市場及定時定點交易區、推進11所公辦幼兒園建設及回購回收6所小區配套幼兒園為公辦幼兒園、推進基層住房保障工程建設等十大為民辦實事事項。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民心所向,政之所行。回顧70年來,三亞市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民之所盼作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為政之所為,把辦好民生實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不斷築牢民生保障的堅實基礎。

實事落地 溫暖民心

解放70年 美好新海南 | 三亞:聚焦民生重點 辦好民生實事

4月8日,在海南中學三亞學校,高三年級的學生正在認真聽老師講課。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如何實現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讀好書”“怎樣才能讓群眾買得起藥、看得起病,就診更方便”……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三亞市委、市政府逐級分解任務、強化措施、嚴格責任、健全機制,確保件件有著落。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穩中向好,學生們重返學校,校園裡重現往日的熱鬧景象。走進人大附中三亞學校,嶄新的教學樓、多功能型教室、標準化的食堂令人眼前一亮。作為三亞市重點民生工程,人大附中三亞學校的創辦,讓當地孩子實現了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優質教育的願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優質教育匱乏、地區教育發展不平衡、教育高層次人才緊缺等問題隨著三亞經濟社會發展逐漸凸顯出來。“從全國教育發展的經驗得出,引進優質資源是促進地區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三亞借梯登高,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努力形成‘一區一名校‘佈局,在海棠區建設人大附中三亞學校、吉陽區建設北大附中三亞學校、天涯區建設上海外國語大學三亞附屬中學、崖州區建設三亞南開學校。”三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說。

就在不久前,三亞市首批14所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政府管理,這意味著三亞將增加3330個公辦學位,公辦園學位比例提高9.9%。未來,三亞還將加大工作力度,緩解公辦幼兒園學位不足問題,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科學健康發展,努力回應人民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的期盼。

引進知名學校來辦學、加強師資隊伍培養、完善教育教學綜合評價體系……這一系列舉措實施後帶來的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佳音:2019年三亞市中考成績總平均分479分,比全省高出了28.52分,躍居全省第二位,也是三亞中考取得的最好成績;2018年、2019年分別有1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高考700分以上人數、本科入圍率等指標全面提高。

解放70年 美好新海南 | 三亞:聚焦民生重點 辦好民生實事

1月27日,在三亞中心醫院門診預檢分診臺,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預檢分診。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讓老百姓能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始終是三亞市委、市政府牽掛的重大民生問題。近年來,三亞市持續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為抓手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的典型做法,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通過省“好醫生、好院長”平臺及省、市組織的“聚四方之才”等各類招聘會,剛性引進各類高層次、急需緊缺的衛生技術人才及學科帶頭人;努力推進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構建“15分鐘城市健康服務圈,30分鐘鄉村健康服務圈”……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三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疫情就是命令,三亞市醫護人員迅速集結,各類醫療保障物資準備到位,經過40多個日夜的全力拼搏,3月8日三亞實現住院確診病例“清零”,奪取階段性勝利。

解放70年 美好新海南 | 三亞:聚焦民生重點 辦好民生實事

3月8日,三亞中心醫院,一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三亞新冠肺炎住院病例實現清零。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多舉措採購多批口罩發放給市民遊客;給留置三亞觀察的湖北旅客準備美味可口的海鮮套餐;“菜籃子”工程向全市社區提供“線上下單,無接觸配送”服務,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購買到生活必需品……在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三亞全力以赴答好抗疫中的民生題,獲得了市民遊客給予的“三亞很暖”評價。

補齊短板 鼓足底氣

“家裡用上了自來水,心裡特別開心。”4月24日,三亞市崖州區北嶺村村民何蘭在家輕輕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湧流而出。當天,北嶺村871戶家庭用上了自來水,也意味著崖州區最後一個沒通自來水的行政村正式通水了,村民們告別了吃淺層地下水的生活。

飲水安全問題是人民關心、感觸直接的民生問題。“水源緊缺影響北嶺村村民生活和經濟發展,通水後將解決村民‘吃水難’問題,讓百姓喝上放心水,用上穩定水。今後將在水質監測、設施維護、運行管理等方面再加力,確保供水安全。”北嶺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陳崇介說。

瞄準短板弱項、痛點難點,三亞重點安排“五網”基礎設施、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民生項目,著力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用民生爭取民心。在三亞市育才生態區馬腳村,一片近千畝的火龍果基地生機勃勃,已然成為村子裡一道亮麗的風景。對於當地貧困戶而言,這片火龍果意味著希望。“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入股分紅3種帶動模式及承包提成的帶動模式,多渠道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脫貧。”該基地有關負責人說。脫貧鞏固戶董秀花在火龍果基地務工一個月有近4000元收入,她說,家裡的日子越過越好了。

解放70年 美好新海南 | 三亞:聚焦民生重點 辦好民生實事

2019年12月18日,在三亞育才生態區馬腳村,脫貧的董黃強在自家庭院的雞舍中給雞餵食。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三亞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民生工程,不懈怠、不鬆勁,集中力量、全力攻堅。2019年,三亞發展特色產業項目18個,貧困戶中沒有零就業家庭,2019年脫貧76戶249人,全市建檔立卡戶已全部脫貧。

社會保障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關係著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幸福。2019年,三亞全年社保參保率達97%以上,在我省率先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待遇一體化;在101個村(居)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覆蓋面達到67.7%;抓好“菜籃子”工作,開設74個基本蔬菜平價網點,在15個大中型超市開設冷鮮豬肉應急投放點。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三亞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建立環境汙染“黑名單”、環境信用評價、環境監察執法等制度;嚴格落實“六個嚴禁、兩個推進”,開展空氣質量聯防聯控;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全面推進地表水不達標斷面整治,全市汙水處理能力提高到每天44.3萬噸,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25%。去年,三亞入選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和第三批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建設正有序推進中。

一個接一個民生項目建設與使用,既指向群眾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又瞄準百姓日常生活的“關鍵小事”,不斷滿足群眾的新需求,時刻回應著新期盼,提升群眾幸福感。

(本報三亞4月28日電)

2019年三亞民生成績

三亞2019年民生支出172.7億元,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2%,2019年十大為民辦實事事項紮實推進

2019年,三亞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共確定為民辦實事10大項,共計32小項。一年來,各責任單位密切配合、高效推進,三亞市政府督查室按季度督查,30件民生實事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完成率93.7%

發展特色產業項目18個,貧困戶中沒有零就業家庭,2019年脫貧76戶249人,全市建檔立卡戶已全部脫貧

開設74個基本蔬菜平價網點,在15個大中型超市開設冷鮮豬肉應急投放點

年供水量增長10.6%,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9.5%

新增公辦幼兒園8所

組建5家區域性緊密型醫聯體,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穩步推進

開工新建各類保障房1萬餘套,籌集各類人才住房1700套

完成5523戶棚改舊改任務,15個棚改安置區開工建設

在90個村(居)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覆蓋面達到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