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蟲子去哪兒了》:如何用繪本給孩子科普小昆蟲大世界

一般來說,孩子在1歲半開始進入微小敏感期。一些生活中的小事物、小東西,常常被大人忽略,但孩子們卻能夠沉迷其中,聚精會神地盯住,看上半天。他們通過觀察、抓捏,甚至放到嘴巴里咬一咬、嘗一嘗,來認識和了解新的東西。

所以,如果發現你的寶寶拿起就啃,可不要急於阻止他哦,他恰恰是在告訴你:我在長大,我想知道更多哦~

《冬天的蟲子去哪兒了》:如何用繪本給孩子科普小昆蟲大世界

觀察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對外界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小蟲子,細小、顏色豐富、好動,雖然大人知道有危害,但對孩子們卻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除了本能地被吸引,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更希望能夠獲得關於蟲子的知識,滿足自己更大的好奇心。獲得國際大獎的科普繪本《冬天的蟲子去哪兒了》,便是一本由畫家帶著孩子,用顯微鏡瞭解小蟲子的優秀科普繪本。

《冬天的蟲子去哪兒了》:如何用繪本給孩子科普小昆蟲大世界

假如我是一隻蟲子……

夏天到處都是昆蟲,可是夏天一到,它們全都不見了。天寒地凍的,它們去了哪兒?是活著還是死了呢?

這樣的問句,很適合勾起寶寶好奇心:假如你是一隻小蟲子,你怎麼過冬呢?

《冬天的蟲子去哪兒了》:如何用繪本給孩子科普小昆蟲大世界

假如你是一隻帝王蝶,你會張開大大的翅膀,飛到溫暖的南方……


《冬天的蟲子去哪兒了》:如何用繪本給孩子科普小昆蟲大世界

假如你是一隻黃緣蛺蝶,你卻會藏起來,像一隻熊那樣,呼呼大睡……

《冬天的蟲子去哪兒了》:如何用繪本給孩子科普小昆蟲大世界


對於孩子來說,理解一整個昆蟲世界,無疑於天方夜譚。但是作家巧妙地讓孩子扮演蟲子,通過形象的表述和生動的畫面描述,不僅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蟲子們的過冬方式,還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把繪本講讀中最重要的環節:互動,帶入到孩子的閱讀過程中。

父母在為孩子講讀這本書的時候,一定要記得讓孩子們參與到角色扮演中來,用一張毯子裹住他的身體,假裝是他的蟲卵,那麼他一定會感受到溫暖,並且明白,是溫暖讓蟲子安然度過了嚴寒。

隨處可躲的蟲子,隨機應變的技術

昆蟲的蹤跡幾乎遍佈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它們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中,昆蟲的種類佔了超過50%,有數百萬種。如果再以數量來算,那恐怕要按照百億來計算了。

認識全部的昆蟲是不可能的,所以作家把12種常見昆蟲的生活習性,按照“如何度過冬天”的主題,描繪了不同綱目昆蟲的應對方法。

《冬天的蟲子去哪兒了》:如何用繪本給孩子科普小昆蟲大世界

其中鞘翅目選擇了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瓢蟲為代表,紅底黑點,像寶寶們最喜歡穿的波點雨靴

《冬天的蟲子去哪兒了》:如何用繪本給孩子科普小昆蟲大世界

蜻蜓目選擇了美國東部地區的綠藍蜻蜓。全幅採用大廣角景窗,皚皚白雪與蜻蜓幼蟲藏身的黑土地形成了強烈對比。

《冬天的蟲子去哪兒了》:如何用繪本給孩子科普小昆蟲大世界

蟋蟀作為直翅目的代表,在嚴寒的冬季裡,就像一顆顆白雪粒,藏在靠近地面的土層裡。

《冬天的蟲子去哪兒了》:如何用繪本給孩子科普小昆蟲大世界

這些不同形態的昆蟲,為了迎接第二年春天的到來,可謂想盡了辦法。

《冬天的蟲子去哪兒了》:如何用繪本給孩子科普小昆蟲大世界

由美國繪本作家琳達.格拉澤和繪本畫家傑米.佐拉斯合作出版的《冬天的蟲子去哪兒了》,可不是一本普通的“蟲子書”,父母在為孩子講讀的時候,可千萬要記得巧秒利用身邊的物品,帶著孩子參與到找蟲子遊戲中哦~


我是@楚楚悅歷A,一個專注母親與孩子共成長的職場女人,優秀繪本品讀講師與親職教育專欄作者。楚楚動人、閱盡山河群書,願我們的孩子都有好父母相伴、好書作陪。

#聰明孩子養成記##青雲助力 共渡疫情##育兒心理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