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宋代志怪故事——蘭溪獄,安氏冤

蘭溪獄

蘭溪的祝姓,是個大戶人家,住在離縣城三十里外的地方。一個兒子剛剛成年,知書達理。他家旁邊有個很大的水塘。這一年的深秋,水塘乾涸,靠近岸邊的地方露出一具枯骨,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鄰居不敢隱瞞,報告了里正。

故事:宋代志怪故事——蘭溪獄,安氏冤


先前,曾經有個道士到祝家乞討,索要的東西太多,被趕了出去,道士出口不遜,祝家人就打了他。道士躺在他家門口裝死,祝家有些害怕,因為天色已晚,就想等第二天早晨報官。道士看到要上報官府,就起來認錯後離開了。

當地的里正,因為田地交界,和祝家素來有矛盾,就上報縣裡,說祝家打死人,拋屍池塘。縣令信以為真,把祝公子逮捕下獄。也有作證的鄰居,說里正是因為舊怨誣陷,縣令卻以為是受了祝家的賄賂,也嚴刑拷打。

祝公子本來是富戶,又一直讀書,從沒吃過苦,受刑不過,就承認了罪名。他母親萬般無奈,給池塘中的枯骨設立了牌位,日夜哭著禱告祭拜,並且張貼了榜文,懸賞破案,抓捕真兇。

縣令結了案,要往州府上報的時候,那個曾經裝死的道士正要去往外地。他夢見一個對他說 :“你不可遠走,明天會有人來找你。”第二天早晨,遇到另外一個道士,一起喝酒的時候,問有什麼新鮮事沒有,另一個道士說:“聽人議論,蘭溪的祝家蒙受了冤屈。”聽他說完詳細情況,曾經裝死的那個道士大吃一驚,說:“裝死的那個人就是我啊,把祝家牽連到這樣的地步,陰間應該已經記載了下來,如果我不去陳述事實,祝公子因此而死,冤孽就更大了。”

故事:宋代志怪故事——蘭溪獄,安氏冤

於是,拉著後來的道士一起,急忙的趕回了蘭溪,自己到縣衙陳述了事情經過。縣令還是猶豫不決,接著鄰縣抓捕了強盜,供訴自己原來是屠戶,曾經賒欠過一頭牛,牛主人要錢很急,被他殺害,拋屍到了祝家水塘。這樣,祝公子就被釋放了。

【原文】蘭溪祝氏,大家也,所居去縣三十里。一子甫冠,頗知書。宅之側鑿大塘數十畝,秋冬之交水涸,得枯骸一具於岸邊樹下,莫知所從來。鄰不敢隱,聞之里正。先是有道人行丐至祝氏,需索無厭,祝怒驅使出。語不遜,祝歐之。道人佯死,祝蒼黃欲告官,迫夜未果。道人知不可欺,遂謝罪去。里正夙與祝氏訟田有隙,遂稱祝昔嘗箠人至死,今屍正在其塘內,以白縣。縣宰信以為然,逮下獄。凡證佐胥史訟其冤者,宰悉以為受賕託,愈加繩治,笞掠無虛日。祝素富室,且業儒,未嘗知官府事,不勝慘毒,自誣服。其母慮不得免,迎枯骨之魂歸家,焚香致禱,日夕號泣。且揭榜立賞,募人捕真盜。縣獄具,將上之郡矣,前所謂行丐者在鄂嶽間,欲過湘,南陟衡嶽,夢人告曰:“子未可遽行,翌日將有來追者。”寤而異之。及明,別與一道流相遇,市酒共飲。問其從何來,有何新事,曰:“吾從婺州來,到蘭溪時,聞市人籍籍談祝家冤事。”因具語之。丐者矍然曰:“詐之者我也。我坐此罪,固已得譴於幽冥。今彼縶囹圄,死在旦暮,我不往直之,則真緣我以死,冤債何時竟乎?”乃強後來者與俱東,兼程抵婺,自列於縣。縣宰猶謂其不然,疑未決。已而它邑獲盜,訊鞫間,自言本屠者,嘗賒買客牛,客督直甚急,計未能償,潛害客,乘夜置尸祝氏塘中雲。祝於是始得釋。


安氏冤

京師安某的女兒,嫁給李觀察的兒子,被鬼附身,找來道士醫治。原來是白馬大王廟裡的小鬼作祟,用法術驅邪後,把小鬼斬首,安氏的病就好了。過了十多天,又發作了,道士再次到來,鬼魅附在安氏身上說:“前一個小鬼罪不至死,你卻殺了它,法師也太不寬厚了。”道士又作法,把鬼魅斬首,這次是廟裡的另外一個小鬼。

故事:宋代志怪故事——蘭溪獄,安氏冤

過了半個月,安氏又病了,比以前更加嚴重。道士又來的時候,鬼說:“前面兩個小鬼,你能殺的了,我是正神,不是你能治得的了的。再說你的法術都用了兩次,我還怕你幹什麼?今天咱們就決一勝負。”道士自思不能取勝,就逃跑了。

李家到處打聽,找到一個更厲害的道士。剛進屋,鬼就說:“大師不要治理我,我本是四川人,以倒賣貨物為職業。安氏是我前生的妻子,她趁我外出,勾結外人,等我回家,用毒計害死了我。我的魂魄無所依託,漂泊四方,好多年都沒有找到她。最近,到了白馬廟,遇見了那兩個小鬼,才知道前妻託生到了這裡。今天必須她償命,我才離開,希望大師不要逼迫我。”

道士說:“你有冤情,我不治你,但隔世的冤仇,冤冤相報何時了?我讓李家給你辦法會,超度你的亡靈,怎麼樣?”鬼答應下來。

李家辦法會的前一天晚上,安氏又病了。李觀察大怒,自己到屋子裡責備鬼魅。鬼說:“你盡力操辦法事,我很感激,但是明天法會牌位上寫誰的名字呢?安氏前生又叫什麼呢?前日我忘了告訴你,今天不說的話,所有的恩惠我都不會得到。”李觀察很吃驚,就聽他詳細說了事情的始末。鬼又說:“還有一個和我同行的兄弟,希望也能讓他分享一點恩澤。”李家聽從了鬼說的話,從此,安氏就徹底痊癒了。

【原文】京師安氏女,嫁李維能觀察之子,為祟所憑,呼道士治之,乃白馬大王廟中小鬼也。用驅邪院法,結正斬其首,安氏遂甦。越旬日復作,又治之。崇憑附語曰:“前人罪不至殊誅死,法師太不恕。”須臾考問,亦廟鬼也,復斬之。後半月,病勢愈熾。道士至,安氏作鬼語曰:“前兩祟乃鬼爾,法師可以誅。吾為正神,非師所得治。且師既用極刑損二鬼矣,吾何畏之有?今將與師較勝負。”道士度力不能勝,潛遁去。李訪諸姻舊,擇善法者拯之。才至,安氏曰:“師勿治我,我所訴者,隔世冤也。我本蜀人,以商賈為業。安氏,吾妻也。乘吾之出,與外人宣淫,伺吾歸,陰以計見殺。冤魄棲棲,行求四方,二十有五年不獲。近詣白馬廟,始見二鬼,言其詳,知前妻乃在此。今得命相償,則可去,師無見苦也。”道士曰:“汝既有冤,吾不汝治。但曩事歲月已久,冤冤相報,寧有窮期?吾今令李宅作善緣薦汝,俾汝盡釋前憤,以得生天,如何?”安氏自床趨下,作蜀音聲喏,為男子拜以謝。李公即命載錢二百千,送天慶觀,為設九幽醮。安氏又再拜謝,欻然而蘇。李舉家齋素,將以某日設醮。前一夕,又病如初。李大怒,自詣其室譙責之。拱而言曰:“諸事蒙盡力,冥塗豈不知感?但明日醮指,當與何州何人,安氏前生為何姓名,前日失於稟白,今如不言,則功德失所付矣。”李大驚異,悉令道所以然。又曰:“有舍弟某,亦同行,乞並賜薦拔,庶幾皆得往生。”李從其請,安氏遂無恙。安氏之姊嫁趙伯儀,伯儀居湖州武康,為王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