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檔案說抗戰:七七事變發生後,蔣介石調兵遇到地方阻礙

1937年7月8日上午,蔣介石在廬山接到宋哲元電報:“日軍駐豐臺部隊炮四門,機槍八挺,步兵五百餘人,自陽夜(7日)十二時起,藉口夜間演習向我方射擊。企圖佔領盧溝橋城(即宛平縣城),向該城包圍攻擊,轟炸甚烈,我駐盧溝橋之一營,為正當防衛計,不得已不能不與之周旋,現仍在對峙中。除以在事態不擴大可能範圍內沉著應付外,如何之處,請示機宜。”

看檔案說抗戰:七七事變發生後,蔣介石調兵遇到地方阻礙

守衛在盧溝橋上的第29軍官兵

盧溝橋發生軍事衝突,蔣介石並不感到意外,就在一個星期前,他曾致電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據報日人在華北將有舉動,無論是否,不得不嚴密準備,積極防範,請兄與成章(沈鴻烈)先切取聯繫,秘密戒備,以防萬一。中央亦已積極籌備,必隨時赴援也。國防工事構築進度如何?望星夜督促,兼工趕成為盼。”

儘管不意外,但蔣介石仍在日記中寫下心頭疑慮:“倭寇在盧溝橋挑釁矣,彼將乘我準備未完之時使我屈服乎?故與宋哲元為難乎?使華北獨立乎?倭已挑戰,決心應戰,此其時乎?此時倭無與我開戰之利。”儘管打問號,但蔣介石的態度一開始就比較強硬,當即回覆宋哲元:“宛平城固守勿退,並須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此間已準備隨時增援矣。”

看檔案說抗戰:七七事變發生後,蔣介石調兵遇到地方阻礙

蔣介石

真的準備隨時增援嗎?蔣介石指示參謀總長程潛、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徐永昌:“由開封以西部隊中先派一師,開赴黃河以北,其餘準備兩師,可隨時出動為要。”徐永昌十分重視,連忙召集重要幹部討論,梳理出五條建議:

一、擬請將原駐彰德之炮七團,迅由華岳廟回防,以便應援;並懇一面知照閻(錫山)副委員長,亦準備炮兵一部增援。二、擬將奉準撥給之小炮十二門,速由洛陽向保定方面輸送。三、擬請飭令航委會迅作應援之準備。四、擬請中央有力部隊(如10D、83D),及與宋部有淵源之部隊(如孫連仲、龐炳勳)中,先選四五師,飭令準備開拔。五、密令沿江沿海及重要都市之負責長官嚴行戒備;並嚴飭各地重要工事,限期完成。

看檔案說抗戰:七七事變發生後,蔣介石調兵遇到地方阻礙

蔣介石與徐永昌

看來是動真的!蔣介石批示:復照辦,並限華岳廟炮團兩天內集中彰德在車上候令。至於是否調動中央軍北上,蔣介石有顧慮,以宋哲元為首的冀察地方集團原為馮玉祥舊部,和閻錫山、李宗仁、龍雲、劉湘等地方實力派一樣,把“地盤”看得很重,對中央軍“入境”非常“感冒”。我的地盤我作主,不是你想調就能調。

有鑑於此,9日早晨,蔣介石示意程潛、徐永昌:“令平漢路孫連仲第廿六路兩師,向石家莊或保定集中;並先電宋哲元,令龐炳勳與高桂滋部,皆向石家莊集中。”電報字數不多,奧妙無窮。孫連仲、龐炳勳都是馮玉祥的舊部;1930年中原大戰,高桂滋是閻錫山、馮玉祥“反蔣”陣營一員大將。各位網友看明白了嗎?蔣介石、徐永昌用心良苦,宋哲元啊,我們調派你的“老戰友”來做你的堅強後盾。

看檔案說抗戰:七七事變發生後,蔣介石調兵遇到地方阻礙

蔣介石和孫連仲

盧溝橋事變發生之時,宋哲元人在山東樂陵老家,實際事務交由第29軍副軍長、北平市長秦德純負責。部署已定,蔣介石致電宋哲元:“此間已派孫連仲兩師向石家莊或保定集中,及龐炳勳部與高桂滋部先向石家莊集中,希兄速回保定指揮可也。”我們品一品,首先,蔣介石的意思很明確,北上各部均歸宋哲元指揮;其次,“希兄”,明顯是以商量的口氣,希望兄弟你趕緊到保定坐鎮。

但是,命令也好,商量也罷,宋哲元心裡感到不安,馬上回復說:“此間戰事,業於今晨停息,所有日軍均已撤退豐臺,似可告一段落。一切情況,業由秦市長電告熊次長(熊斌),想已轉達鈞座。華北部隊守土有責,自當努力應付當前情況,職決遵照鈞座不喪權、不失土之意旨,誓與周旋。倘中樞大戰準備完成,則固囿民心理夙夜禱企者也。”

看檔案說抗戰:七七事變發生後,蔣介石調兵遇到地方阻礙

宋哲元

7月10日,秦德純密電侍從室主任錢大鈞:“蔣委員長致宋主任電派四師北上,統歸指揮,業由宋公徑復遵辦。惟此間形勢已趨和緩,倘中央大戰準備尚未完成,或恐影響,反致擴大,可否轉請暫令準備北上各部,在原防集結待命,以後果有所需,再為電請之處,務乞察酌為禱。”言下之意,盧溝橋事變可以大事化小,增兵北上恐怕適得其反。為此,蔣介石提醒宋哲元:“守土應具決死決戰之決心,與積極準備之精神應付。至談判,尤須防其奸狡之慣技,務期不喪絲毫 主權為原則。吾兄忠直亮節,中所素稔。此後尚希共為國家民族前途互勉勵。”

通過爬梳原始檔案,我們不難發現,盧溝橋事變發生之後,蔣介石的處置比較強硬,第一時間調集軍隊增援,但是冀察地方當局有些猶豫不決,幻想通過談判就地解決,所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婉言拒絕兄弟部隊北上。由此可見,抗戰之“難”,首先難在軍政系統不統一,或者說蔣介石“這個家很難當”。見仁見智,看檔案說抗戰,我們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一切都以史料說話,歡迎大家留言跟帖。

參考文獻:

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鳳凰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1981年編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