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技系實控人顏靜剛覆滅記

中技系實控人顏靜剛覆滅記

文 | 花朵財經

導讀

資本市場一直就是一個江湖,表面上秩序盎然,所有人在一個複雜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下進行著商業活動,然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派系鬥爭和明槍暗箭,一場場角逐下成王敗寇滅對手於無形;資本市場的大佬們身體力行的編織著一段段離奇有趣的商業故事。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已經債臺高築的資本玩家,顏靜剛和他的st尤夫。


21日,st尤夫發佈了一則立案調查進展暨風險提示公告。公司的命運依然未卜。


中技系實控人顏靜剛覆滅記


「 1 」

顏靜剛連下三城,拿下ST尤夫

ST尤夫公司全稱“浙江尤夫高新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尤夫股份一家主要經營紡織用品滌綸工業長絲的的企業,雖然所處的行業賽道比較傳統,但是業績一直很穩定。截至2015年底,這家公司每年均在盈利,且利潤呈擴張之勢,至2015年底這家上市公司獲得淨利潤1.2億元。

2016年,尤夫股份創始人茅惠新51歲,準備套現離場。

2016年4月,茅惠新的接盤人塵埃落定,名為蔣勇,此前市場並未聽過關於此人的任何事蹟。收購是在控股股東的層面進行的。蔣勇以平臺——蘇州正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正悅”)出價以18.96億元收購尤夫股份控股股東——湖州尤夫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權,從而間接持有上市公司29.8%的股權,成為這家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

蔣勇的收購資金來自自有資金3.96億元和另外15億元、月息為1.5% 的高息借款。隨後,蘇州正悅將上市公司1.1億股(總持股1.19億股)質押給上海貴衡建築有限公司指定金融機構——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借取了月息1%的資金,替換了上述月息為1.5%的高息借款。

就在2016年9月這筆置換借款發生之時,湖州尤夫控股和蘇州正悅這兩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均變更為自然人黃偉;呂彬為上市公司財務總監。經核查,呂彬於2012年6月至2015年7月任嘉興中正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這家公司於2014年12月前正是中技股份的關聯公司。並且當年10月湖州尤夫控股提名翁中華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

黃偉為顏靜剛核心企業之中技股份的供應商之一——南京坤垚混凝土預製構件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翁中華於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擔任中技股份子公司——湖北中技樁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2017年5月,顏靜剛終於正面出手,宣佈以上海中技企業集團的名義、在控股股東層面以承擔債務的方式收購蘇州正悅100%股權,總代價為26.81億元(包括股權轉讓款1億元和債務金額25.81億元)。截至此時,顏靜剛已經手握ST富控、宏達礦業、尤夫股份三家上市公司,成了名副其實的“資本大鱷”。

中技系實控人顏靜剛覆滅記

此時監管層出手了,深交所與浙江證監局分別發來關注函,深交所質疑蔣勇2016年9月的質押融資與2017年5月顏靜剛出手收購為一攬子交易。當時在相應回覆函中,這些疑問居然都被上市公司予以否認。


「 2 」

資本棋局步步為贏,掏空上市公司難逃法網

問題從2014年原創始人發的一筆定增開始浮出水面。2014年11月,原實控人茅惠新做了一筆定向增發募資,最終發行價格15.02元/股,扣除其他發行費用後,實際收到認購資金淨額為為950,672,998.55元。

募資用途是用於中高端廣告燈箱項目和天花膜項目以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發行對象為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萬菱信(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創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興業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7名知名金融機構,和名叫張桂興的個人,發行鎖定期12 個月。

化纖製造業存在一種慣性思維-以產定銷。通過不斷擴大自身產能,爭取在競爭對手擴產之前擴產,才能迅速擴大市場佔有率。過去那些年,在這樣的行業思維的引導下,PTA 行業 的企業在流動性寬裕之時大肆投產,從而帶來行業供給過剩,最終帶來價格戰和行業毛利率收窄。尤夫股份出於延伸產業鏈,為公司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等多方面因素考慮,計劃向下遊擴展,進入中高端燈箱廣告材料、天花膜領域。

公司稱:希望通過本次的項目投資,實現從化學纖維製造商向複合材料製造商轉型,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公司競爭實力。 然而在2015年7月募資完成以後,公司迅速停牌準備重組了,基金公司們可是收穫了一個豐厚的“重組大禮包”,募集資金也未使用成了送給新股的“見面禮”。直到2016年4月易主蘇州正悅之後,尤夫股份的天花膜項目才開始正式投建。

然而蹊蹺的事情發生了。如今已經6年過去了,耗資2個億的天花膜項目只建成了一個廠房,生產線都沒有配齊,更別提量產了。據知情人士透露。顏靜剛的中技樁業以前就是搞工程的,主營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方樁,公司號稱國內最大的空心方樁製造商,旗下有很多建築類的“皮包公司。廠房的建設並未通過招投標的形式引入工程建設方,而是管理層介紹過來的。

中技系實控人顏靜剛覆滅記

既然是手握三家上市公司的資深“資本玩家”,怎麼可能玩法只有一種。2019年底ST尤夫高溢價收購的子公司江蘇智航新能源有限公司又被起訴涉案几十綜借貸糾紛,涉及訴訟、仲裁案件共 55 起,涉及金額 合計 307,407.09 萬元。

其中 28 起原告、申請人已撤回起訴、仲裁請求,涉及 金額 146,517.78 萬元;3 起已調解,涉及金額 17,086.84 萬元;7 起已產生最終 判決結果,涉及金額 15,241.09 萬元。還有一起(2019)遼 02 民終 1774 號案件訴訟標的未確定,暫未統計金額。

這些借貸大部分之前ST尤夫並未公告,那麼現在上市公司到底還有多少隱形債務,冰山下面還隱藏著多少民間借貸,不得而知。花朵財經不禁提出疑問:這麼多筆借貸,上市公司知道嗎?如果知道為什麼不公告?如果不知道,借款合同上怎麼蓋的章,難道上市公司的公章是被人偷偷拿走了嗎,如果是被偷了或者是被人惡意使用,上市公司為什麼不報警?

資本的遊戲進行到裡,任你手眼通天也不可能用十個鍋蓋蓋住幾十個鍋了。

2020年3月10日,*ST尤夫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顏靜剛作為*ST尤夫實控人組織、策劃、領導並實施了違規擔保、隱瞞關聯交易、或有負債等一系列財務造假違法行為,證監會擬決定對其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與此同時,早在2018年ST富控和宏達礦業就也同時宣佈,因為財務造假、違法證券業法律法規等問題實控人顏靜剛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中技系實控人顏靜剛覆滅記

目前ST尤夫發佈公告,航天智融擬有條件受讓蘇州正悅持有的尤夫控股100%股權,從而間接控制*ST尤夫29.8%的股權。本次股權轉讓總價為25億元,權益變動完成後,*ST尤夫實控人將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重組能否順利進行還是未知。

據知情人描述:“目前除了少數幾個公司高管,其他人都聯繫不上顏靜剛,他已經處於基本失聯狀態”。只剩憤怒的中小股民和一臉錯愕的債權人,站在江南的梅雨中瑟瑟發抖。

這些年來資本市場的各種派系不斷,從當年叱吒風雲的德隆系,再到湧金系,到構建龐大金融帝國的明天系,再謝植坤的中植系和顏靜剛的中技系,除了謝老闆算是平穩過渡,但也依然在經濟的下行週期裡步履維艱的嘗試轉型,其他派系已經在這片江湖的廝殺中悉數退場。

對於玩資本的人來說,經營企業可能跟表演一個魔術異曲同工,企業的生與死不過就是魔術的另一種冒險。管理層的認識水平是決定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至今為止,玩資本的老闆們善終的不多。也許正驗證了那句古諺:懵懂而死,與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為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