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特崗教師的心聲

傾聽特崗教師的心聲

每年九月的開學季,他(她)們一個人揹著旅行包,告別家鄉、告別父母,跋山涉水,穿越百里,來到陌生的環境。跟同齡人相比,有人說,他們是幸運兒——憑自己的實力和努力找到了發揮才能的崗位,儘管新的環境離他們原來的生活是那樣遙遠。這些平均年齡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似乎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恍惚之間就開始了他們五味雜陳的人生,轉眼之間就實現了人生角色的重新定位。這其中,有困惑,有迷茫,有感動,更有收穫。讓我們來傾聽他們的故事和心聲,為他們加油。因為,他們已經撐起了農村教育的明天。

小的時候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當老師,在學校偷偷地將掉在講臺上的粉筆頭帶回家,然後在院子裡的水泥牆上一筆一畫地學著老師的樣子寫板書。後來有首歌叫《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常常哼著它,想象著有一天這首歌會成真。現在,夢想成真了,瞬間油然而湧起一絲神聖感。於是滿懷熱情,在家人驕傲的祝福中踏上了三尺講臺。

剛來學校報到,人生地不熟。映入眼簾的是破舊的村落和高入雲霄的大山,聽著遠處的犬吠,心底莫名害怕。夜深人靜的時候,愈發思念遠方的父母親人,只好不停地打電話、發短信,親人的、同學的、朋友的,直到迷迷糊糊地睡去……

剛開始工作的那會兒,身上洋溢著一種寶貴的東西——熱情。因為站在講臺上,接受幾十雙認真渴望的眼睛的注視,那種滿足感、榮耀感、神聖感是無法言喻的。於是每天以辦公室為宿舍,不分語文課和非語文課,辦公桌前總是圍著一大群學生,有時候為了一篇教案、一個教學設計一直忙到深夜。在課堂上我不僅教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還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精彩,給他們講名人偉人的故事。帶著他們做遊戲,教他們打球,也因此記住了每一個同學的生日,組織全班同學一起給他唱生日歌。班裡大部分同學都是單親家庭,只能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當孩子們談到爸爸媽媽的時候,可以感覺到他們心裡的難過,可以看到他們眼睛裡打轉的淚水。當孩子們跟我聊起這些的時候,我心裡很難受,同時也特別開心,因為孩子們信賴我,願意跟我講述他們不完整的童年。每當有學生家長看望孩子的時候總會不停地說著感謝之類的話。班上一名家庭貧困的留守兒童,因為我照顧的比較好,爺爺奶奶竟然省下買藥的錢偷偷的為我製作了一面錦旗,讓人感覺世界上無語倫比的幸福就是當老師。

那時候我只教二年級一個班,每天上兩節課。每到上課前的半個小時,我總是處於興奮狀態,下了課總是帶著意猶未盡的遺憾回辦公室,對我來講,每天生活的中心就是上那兩節寶貴的課。當時其他老師都很羨慕我的這種熱情,他們不知道的是我更羨慕他們可以教兩個班,上四節課。有一次,領導派我去外地參加一個培訓,當時我很不情願,甚至偷偷掉了眼淚,難過並不是因為培訓影響星期休息,也不是因為外出培訓勞累,而是因為這個培訓時間比較長,會耽誤假後一天的上課時間,想到我不能在學校給學生上課,我心疼地哭了。後來這件事一直被同事當笑話講。

幸福總是短暫的,工作前兩年的幸福永遠地成了記憶。隨著時間的流逝,作為年輕教師面對的一些列問題就產生了。首先是成績。評價老師的標準被冠冕堂皇地說成很多種,但實際上只有一種,那就是成績。學校如斯,家長如斯,學生亦如斯。開始的時候我想老師的魅力不一定在成績上,鮮明的個性,可親的性格,與學生的零距離都會成為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工作的第一年,我和學生的關係非常好,那時候每次考試完,學生都會很小心地看我的臉色,如果我的臉色好,他們也就放心了,因為那意味著我們的成績不錯;如果我的臉色不好,他們就會特別小心,因為大家知道,我們的成績不好。實際情況是,我的臉色一般不好。於是學生上課的時候特別認真,那時候我有一種雖敗猶榮的感覺。但是,第二年的時候,當我不再是新教師的時候,學生的這種包容也不見了。成績不好,他們會垂頭喪氣,家長會向學校反映。於是,職業壓力由此產生。當然面對不盡如人意的成績我也做了很多努力,看盡可能多的資料,花盡可能多的時間,聽儘可能多的課,可成績就是被有經驗的老教師甩在後面。成績不好,做老師的成就感從何而來呢?特別是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成績的重要性尤為突出,成績不好,得不到學生的信賴,也得不到領導的肯定,甚至會使自己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熱情也會被澆滅。最初的那滿滿的幸福感開始減少了。

成績不好,帶來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學生的不信任。人無完人,但年輕教師這一點就不可原諒了。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學生不會聽到老教師的一個錯別字,但是會特別挑剔年輕教師的發音。於是,上課時就會增加一些緊張感,本來輕鬆的一節課,可能會增加很多負擔。當考試卷發下來,突然發現有個別知識點沒講到,這時候就會特別內疚,感覺對不起學生。於是,本來是學生的成績,就會被當成是自己的成績,將成績差的責任全歸到自己身上。

學生還好說,家長的口氣就不一樣了。年輕教師聽到的最多的來自家長的話就是:哎呀,沒想到老師這麼年輕。開始的時候還天真地以為這是在表揚鼓勵呢,後來才知道,這是家長對年輕老師的置疑。年輕意味著經驗不夠,水平不高,意味著家長對教學能力的不信任。

聊天中,另一位美術教師坦言:學校地處偏遠山區,辦學條件和城裡沒法比。就像美術課,城裡的孩子們們有很多機會去寫生,去體驗,去感受,可農村的孩子們不行,他們只能靠老師。這兒的孩子們太苦了,有的家裡連床被褥都沒有,讓我們這些老師看在眼裡,痛在心上。

講到這裡,他們表示,從現在開始,用心工作,靜下身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既來之,則安之,不是在平淡中堅持和守望,而是在風雨中爭取和獲得!同時也道出了下一步的期待,希望能夠改善特崗教師的住房條件; 盼望新的一年社會各界能給予特崗教師更多的關注,能看到他們默默地付出。盼望國家傾斜政策能進一步落實,能大力提高我們這些在農村默默奉獻的教師的福利待遇,促進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