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問題都有據可查、有跡可循!他們用好巡察報告問題底稿制度

“巡察報告中‘黨員積分管理走過場’這個問題對應的底稿編號是多少,具體的佐證資料包括哪些,對於寫入巡察報告中的問題一定要逐個核對,容不得半點馬虎……”

“底稿編號029,佐證資料包括11頁照片資料、4頁談話記錄,從提取的照片資料中可以看到黨員積分手冊空白……”

日前,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委巡察辦召開組務會討論巡察報告,面對組長提出的疑問,工作人員迅速調閱問題底稿,對答如流。這份“可溯源”的高質量巡察報告得益於縣委巡察辦對問題底稿制度的認真落實。

為避免巡察中發現問題記錄凌亂、整理彙總費時費力、發現問題指向不明,防止問題定性不準、“亂扣帽子”、被巡察單位對反饋意見存在異議等問題,近年來,縣委巡察組嚴格執行巡察報告問題底稿制度,堅持一問題一底稿,並從問題來源、問題概述、瞭解內容和支撐材料四項要素入手,對發現問題的過程、問題的具體事實、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定性全面詳實記載,做到見時間、見事實、見數字、見原因、見性質。

“所有問題和佐證材料都通過問題底稿彙總到巡察報告起草人那裡,而且發現的問題都經過了歸集、分析、判斷、檢查和審核,起草報告時手到擒來,且每一個問題都有據可查、有跡可循,確保巡察報告客觀、真實、嚴謹。”縣委巡察辦負責人介紹。

多次參與巡察工作的李育鴻則認為,問題底稿為巡察工作“全程留痕”,是對全體巡察人員的一種事中事後監督,強化了巡察人員的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

據瞭解,2019年以來,縣委巡察辦全面落實巡察報告問題底稿制度,巡察發現問題1998個,形成高質量巡察報告19篇,切實做到了巡察報告問題與底稿事事有對應、件件都可查。(供稿 符纓琦 樊莉莉 編輯 張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