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不抱”可以訓練寶寶?腦科學家直言:跟嬰兒講道理,傻透了

文|好孕姐

說起來“寶寶哭了,到底能不能抱”這個話題,很多寶媽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抱太多到底會不會讓寶寶養成不好的習慣、變得太依賴媽媽而失去了自己的獨立性。甚至,最近新聞事件中,竟然有“寶寶哭了,媽媽因為想訓練寶寶,而導致寶寶窒息”的悲劇案例發生,讓我們更應該直接面對這個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臺灣的腦科學專家洪蘭教授認為:說寶寶哭了不能抱,真的是最糟糕的事,大人想著跟嬰兒講道理,真的是糟糕透了。洪蘭教授是心理學博士,也是研究腦科學的專家和著名的教育家,而在她的言論中,對“哭了不抱”這樣的觀點是持有明確的反對意見的,主要是從以下方面來考慮:

“哭了不抱”可以訓練寶寶?腦科學家直言:跟嬰兒講道理,傻透了

寶寶安全感充足,生長髮育更健康

對於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來說,保護寶寶安全感可比訓練寶寶更重要。對於寶寶來說,除了需要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大人還需要滿足寶寶的心理需求,所以對於小點的寶寶來說,往往是餓了、拉了、尿了,或者是困了,都會以哭鬧錶達自己的不舒服,這個時候家長所要做的是以自己最快的速度滿足寶寶的需求;同時,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寶寶也有心理方面的需求,就是需要接受來自於大人方面的安全感,希望大人多抱抱自己,來滿足自己心理方面的需求。

而如果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滿足的寶寶,安全感比較足,生長髮育也會更健康。

“哭了不抱”可以訓練寶寶?腦科學家直言:跟嬰兒講道理,傻透了

大人傷害到寶寶安全感,後患無窮

而如果大人對於寶寶的需求視而不見會怎麼樣呢?洪蘭教授認為,寶寶哭了媽媽不抱,時間久了,寶寶身上的安全感嚴重不足,就很容易引發親子之間的感情問題。

對此,教授還舉了一個例子:曾經有位寶媽堅信“寶寶哭了不能抱”的觀點,在寶寶哭的時候不抱寶寶,而等三個月之後,寶寶就再也不理媽媽了。自己的媽媽都不要了,對於寶寶來說安全感該是有多麼匱乏;而對於媽媽來說,自己的寶寶不要自己,恐怕內心也不會太好受吧。

“哭了不抱”可以訓練寶寶?腦科學家直言:跟嬰兒講道理,傻透了

而親子關係在寶寶幼年時期都處理不好,也是給以後親子關係埋雷,如果寶寶跟媽媽不親,那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根本起不到作用,甚至會引發寶寶的叛逆心理,會更令寶寶抓狂。

而現實情況卻是:媽媽多抱抱寶寶,多陪寶寶玩耍,他安全感充足的情況下,卻變得更好帶。所以,小點兒的寶寶,他哭的時候,是因為他的內心有需求,抱起來滿足他的需求對於寶寶的成長更有利,寶媽們要提前知道。

-----------------------

關注【好孕】,你想知道的科學備孕、孕期護理、胎兒發育、產後護理,寶寶發育,時尚教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此外,還有我們的特邀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講述育兒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