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遇見美好——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的株洲實踐

株洲日報記者 任遠 黃亞陵

讓城市遇見美好——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的株洲實踐

株洲。(房朝旭 攝)

行走株洲,無論是穿梭在高樓林立的現代城區,還是漫步於綠樹成蔭的街頭巷尾,總能感受到百姓內心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

這份幸福感,在合泰涵洞的車水馬龍里。清晨8時,合泰涵洞附近,道路整潔清爽,車輛出入通暢,行人往來便捷。

這份幸福感,在建寧驛站的熱鬧喧囂間。傍晚6時,中心廣場建寧驛站里門庭若市。人們進去時行色匆匆,出來步履輕快。

這份幸福感,在商圈樓宇的現代氣息中。中午12時,建設路上,抬頭仰望,臨街門店招牌規範美觀、建築屋頂大型廣告牌難覓蹤影,城市天際線蜿蜒透亮。

“一切從人的感受和體驗出發,推動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才能讓城市生活更有溫度、更加美好。”前不久,國家住建部通報表彰了2019年全國城市管理執法隊伍“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表現突出單位,株洲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連續三年(2017-2019)獲此殊榮,我市成為全國唯一奪得該榮譽“三連冠”的非省會地級市。

唯改革者進,唯擔當者強

——改革攻堅顯作為

“城市管理搞得好,社會才能穩定、經濟才能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為新時代城市管理明確新的定位。如何搞好城市管理?推進改革、理順體制是基礎。

時針回撥到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闡述了他的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思想:“要以城市管理現代化為指向,理順管理體制,提高執法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構建權責明晰、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執法規範、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體制。”

一場攻堅克難、敢為人先的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在株洲拉開帷幕。

頂層設計,高位推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改革、督進度、查成效,連續兩年將城管體制改革納入全市績效考核指標,及市委重點督查計劃。2017年,市委將城管體制改革寫入市委全會報告,並納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市政府多次召開工作調度會、推進會、協調會,組織改革任務落實;市政協組織開展專題調研,打響城管體制改革“第一槍”。

抓住重點,全線突破。釐清職責邊界、調整機構設置、集中行政處罰權……隨著關鍵環節的堅冰逐一打破,改革成效逐步彰顯。2017年底,株洲在全省率先出臺城管體制改革方案,並於次年在全省率先完成該項改革。住建部對全國295個城市的城管體制改革績效評估排名中,我市位居全國第六、全省第一。

改革後的株洲城管,在原有94項行政處罰權基礎上,整合市政維護、園林綠化、市容環境衛生、違法建(構)築物治理的管理和執法職責,房產、規劃、住建等部門173項行政處罰權也納入其中。

2018年3月1日,《株洲市城市綜合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作為全省非省會城市首部城市管理綜合性地方法規,它改變城市管理長期“借法執法”的局面,讓城市管理工作步入規範化、法制化軌道。至此,株洲大城管格局初步建立,大執法體系日益完善。

發揚“認真”精神,下足“繡花”功夫

——精細管城提水平

“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總書記的講話猶如一盞明燈,指引城市管理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城市管理精細化,株洲城管人有著自己的理解,就是要以“認真”的態度、“繡花”的功夫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暮春四月的天台路,街道整潔有序,街邊花叢簇擁。公交站臺,一個滅煙裝置引人注目。環衛工人陳師傅說,“以前有些人等公交車時,忍不住抽支菸,上車前隨手一扔。有了這個滅煙裝置,菸頭不落地,城市更美麗了。”小小滅煙器就像一個窗口。由此觀看,株洲的城市管理是具體細微而精雕細琢的。

“它是標準而精細的。”天元區一項目工地開工,區城管執法大隊負責人將“6個100%”承諾書送至現場。“施工工地圍擋100%,路面硬化100%,灑水壓塵100%,裸土100%覆蓋,進出車輛100%沖洗,溼法作業100%”,嚴格標準規範,加大工地和道路揚塵整治力度,渣土揚塵大幅減少。

“它是科技而智能的。”將人行道違章停車處罰系統植入交警行政處罰系統,執法人員由過去鎖車、拖車、勸離的“人海戰術”執法逐步向“貼單執法”轉變,人行道違停處罰執行到位率提升36%。

“它是陽光而規範的。”城管執法部門啟用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較好地杜絕了人情案、了難案,2017年至今,我市城市管理領域沒有出現一起行政訴訟敗訴案件。

它還要有四兩撥千斤的巧力和孜孜以求的定力。

以城市管理考核排名為抓手,我市形成一股“你追我趕、爭先創優”的城市管理氛圍。及時修訂考評辦法,強化考評的“鞭子”和指揮棒作用,不斷擦亮“城管考評”這個使用20餘年的“法寶”。

以城管隊伍建設為切入,開展“株洲城管、我最認真”主題活動,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學習,隊伍人員專業化、信息化、法治化能力不斷提升。

民生無小事,再難也要辦

——為民解憂添幸福

萬家燈火收眼底,百姓憂樂上心頭。“要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總書記的民生情懷在城市管理領域得到充分詮釋。

找準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無論再小、再難都要盯緊辦好,這是城市管理的根本原則,亦是所有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

解決百姓“如廁難”。大力推進城區“廁所革命”,“建成區500米內有公廁,所有公廁有統一標識、有專人管理保潔、有手紙”,建寧驛站不僅是市民交口讚譽的靚麗風景,更是便民、利民的幸福港灣。

攻克涵洞“行路難”。堅決取締橫亙在合泰涵洞24年的馬路早市,在有原則、有底線、保民生的同時,還道路整潔清爽路暢車浚,不讓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堵在路上。

緩解城市“停車難”。深度挖掘停車資源,2018、2019年新增人行道公共停車位4599個,並協調機關企事業單位免費開放內部停車場,讓車輛“有位可停”。

突破零擔“管理難”。疏堵結合,建設便民服務疏導點,對路上的遊商、零擔實施集中規範化管理。經人民網推介,我市2017年推出的西瓜地圖、夜宵地圖更是躋身全國城管作風轉變的經典案例。

破解市政“管養難”。推進市政公用設施移交,解決一批歷史遺留問題,打通了“建管脫節”的中梗阻,讓市政公用設施“建完之後有人管”。

在“城管無小事,有事好商量”微信互動群裡,網絡大V、業界代表等近百人,對身邊發現的城市管理熱點、難點、痛點各抒己見,或是直接@市區城管部門主要負責人。一個個民生難題得到及時解決,一個個城市亂象治理取得突破。2016年至今,市長熱線中涉及城管問題逐年降低。

在城管人看來,幸福是雙重的。老百姓的需求得到滿足是一種幸福,城管人的付出、“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

站在新的起點,全市城管系統將不斷豐富和延展城市管理工作的內涵和外延,向更高的發展目標、更高的發展質量發起衝擊,不斷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