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過度“自律”和“高效”,可能會導致抑鬱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眾所周知,自律是一種難得的優秀品質,因為自律可以帶給我們的東西太過於耀眼。

譬如,韓國女星泫雅就曾說過,只有運動不會背叛自己。她靠著自己超強的自律,一直保持著姣好的面容和漂亮的體型。

自律是生活狀態的一種,有人會拼盡全力嚴格要求自己,希望能通過嚴苛的標準,促使自己更加自律,擁有自律。

但是想要自律我們就可能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壓抑內心的慾望。

心理學:過度“自律”和“高效”,可能會導致抑鬱

例如,正在減肥的人,今天極其想要吃炸雞和披薩,但是自己已經把減脂減重作為了自己的目標,每天吃著寡淡無味的健康餐,儘可能少的攝入油葷,並且每天堅持一小時有氧運動加一小時無氧運動,如果這頓吃了,那好幾天的努力都白費了。

就衝著想要對得起“自律”這二字,再苦再難,也肯定會戰勝這樣的慾望,轉頭繼續吃自己的水煮雞胸和西藍花。

今天對抗了炸雞和披薩,明天可能還需要同蛋糕奶茶做對抗,後天大概還得跟可樂漢堡作鬥爭。除了拒絕想吃的食物,還有想偷懶的心態、想熬夜玩手機追劇的慾望都是大問題。

面對這些內心的渴求,有的人無法壓制這些慾望,但是自律的人能夠剋制這些慾望。

心理學:過度“自律”和“高效”,可能會導致抑鬱

對於長期壓制自己慾望,追求自律生活的人來說,他們其實面臨著一個很大的挑戰——致鬱。

減肥的人每天吃不到自己想吃的東西,如果哪天有機會吃到了,肯定會暴飲暴食,體重反彈。如果能堅持一直不吃,也就意味著一直壓抑自己內心的慾望,長期下去,就會變得不快樂。

人體本身就是慾望的集合體,慾望是由我們自身的本能所決定的。

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本我概念。個體的慾望都是由本我自發產生的,是一種本能行為。無論是生理性的還是心理性的,本能結構的慾望,是可以無窮無盡的產生出來的。

心理學:過度“自律”和“高效”,可能會導致抑鬱

在弗洛伊德看來,無意識是心理結構的基礎,也是人類意識活動的動力中心,但是它處於原始衝動和慾望棲居的未知領域。

這也就意味著,慾望不靠理智生產,但靠理智剋制。我們常說的自律,常常伴隨著壓制慾望的出現。

有一部分人,會在自律的漩渦裡越陷越深,最後遭到反噬。

心理學:過度“自律”和“高效”,可能會導致抑鬱

網上有人嘗試了各種時間管理和自我管控的方法,過上了夢想中的充實日子:專注工作8個小時,每天健身,幾乎不玩手機,並且在十一點前睡覺。

他的桌上貼了一張時間表,大致規劃了每天的行程,甚至細化到了走路和坐公交需要的時間。

身邊的人都誇他自律,他自認為也足夠自律了,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在某個清晨,他突然不想起床,不想上班,既不想吃飯,也不想跟人對話聊天。他什麼都不想做,只覺得身心俱疲。

後來的日子,他的自律徹底斷了線。他變得難以入睡,逃避社交,記憶力急速倒退。

很不幸,他患上了抑鬱症。

醫生告訴他,之所以患病,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過度執迷於“自律”和“高效”。

心理學:過度“自律”和“高效”,可能會導致抑鬱

有些人不適合突如其來的變化和自律節奏,還有的人不適合長期通過壓制內心慾望從而收穫所謂的“自律”。而他,恰好就是這樣的人。

通過成功壓抑內心的慾望,收穫無限的成就感和快感,很可能導致下一次變本加厲的壓抑慾望。這不是自律,而是一種病態。

自律是平衡內在衝動和麵對誘惑時所做反應的能力。它使人能夠根據個體的長遠利益,而非眼前的滿足來做出注意力、情緒、行為或生物行為的反應。

心理學:過度“自律”和“高效”,可能會導致抑鬱

有的人能以平衡內心衝動和外在標準,當這兩個概念在個體內發生衝突時,總有一部分人會強制壓抑自我。短期來看,工作和生活中自律帶來的效果顯著,並且自律個體也會感到滿足。

但是長遠角度來看,過分壓抑內心所帶來的憤懣和抑鬱感,會不斷攢起來,最後大爆發。

所以,如果今天極其想要吃甜品,那就滿足自己的慾望。如果今天不想要鍛鍊,那就休息一天。

不要長期強迫自己拒絕內心的想法,更不要長期壓抑自我。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