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駕崩後,秦帝國內部的權力角逐,實力最強的扶蘇派為何失敗


秦始皇駕崩後,秦帝國內部的權力角逐,實力最強的扶蘇派為何失敗

秦始皇掃平六國之後,在巡遊天下的過程中突然暴斃。由於皇帝駕崩的過於突然,所以任命長子扶蘇為新皇帝的詔書,還沒有來得及發出。

而此時任命新皇帝的詔書掌握在閹人趙高的手中,趙高緊緊的捏著手中的聖旨,心中生出了無盡的野心。

他急忙找來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並對胡亥表示,自己可以偽造聖旨,賜死扶蘇,然後扶胡亥登基上位稱帝。

趙高曾是胡亥的法律老師,胡亥相信老師不會誆騙自己,於是便高興地答應了。

接著趙高又去見了秦帝國的丞相李斯,他開門見山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但誰知李斯得後暴怒,他痛斥趙高這是不臣的行為。

秦始皇駕崩後,秦帝國內部的權力角逐,實力最強的扶蘇派為何失敗

但趙高似乎早就預料到了這一點,他不緊不慢的說,您的才能比得過蒙恬嗎?扶蘇公子對您的信任超過蒙恬嗎?

如果沒有的話,那扶蘇公子登基的那一天,就是蒙恬拜將入相,而您榮歸故里的那一天。

趙高說到這兒,李斯徹底被打動了,為了保住權力,他只得無奈的上了趙高的賊船。

分析:當李斯剛剛得知趙高想要篡改聖旨的意圖後,他的第一反應是憤怒。這表明此時的李斯是站在秦帝國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的,所以他是在為秦帝國考慮未來。

而當趙高表示,一旦扶蘇登位,李斯的權力可能不保之時,李斯就立刻轉變了立場,同意了趙高的謀逆行為。此時的李斯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他是在為自己考慮未來。

所以,決定一個人思考方向及其結果的,是這個人所處的立場,立場一旦改變,所有原定的思維和顧慮都會隨之而變。

得到李斯的同意之後,趙高便以始皇帝為名發出了一道賜死扶蘇與蒙恬的詔書,並用快馬傳往北部邊疆。

秦始皇駕崩後,秦帝國內部的權力角逐,實力最強的扶蘇派為何失敗

扶蘇接到詔書後,打開一看是父皇要賜死自己,頓時間萬念俱灰就想要自殺。大將蒙恬得知後急忙攔住他,並對他說,此事事有蹊蹺,應當查清事實後再做決斷。

但扶蘇此時已經聽不進任何勸諫,於是便揮劍自殺了。

而蒙恬雖然對趙高的旨意有所懷疑,所以不肯自殺。但他也不敢明著違抗始皇帝的命令,因此被趙高的使者下了監獄。

而北部邊疆的30萬秦軍,指揮權則落到了副將王離的手中。

扶蘇自殺,蒙恬下獄之後,已經奪權的胡亥本來準備釋放蒙恬。但是陰險的趙高卻在此時對胡亥說,蒙氏兄弟曾經阻礙始皇帝立你為太子,不如趁此機會將他們全部誅殺。

其實事情是這樣的,趙高曾經犯死罪,而當時蒙恬的弟弟蒙毅正好執掌法律,他鐵面無私的判了趙高死刑。

秦始皇駕崩後,秦帝國內部的權力角逐,實力最強的扶蘇派為何失敗

但始皇帝卻認為趙高做事精明,所以赦免了他的死刑,趙高僥倖逃得一命,但從此對蒙氏兄弟痛恨不已。因此他一有機會,便陷害蒙氏兄弟,欲除之而後快。

於是秦二世登基後,便立刻下令斬殺蒙氏兄弟,至此,大秦的兩顆擎天柱倒了。

分析:扶蘇和蒙恬都不知道始皇帝已經駕崩的事實,所以扶蘇認為始皇帝是真的要殺自己,而蒙恬則以為始皇帝是受了奸人矇蔽,才做出了錯誤的決斷。

從扶蘇的角度來分析,當他得知父皇要賜死自己時,即便是有蒙恬的提醒,他想到的也是遵從命令。

因為此時在扶蘇的心中悲傷的情緒佔了主導,他的死總是帶有一點賭氣的成分。

但事實上,扶蘇在帝國內的政治威望很高,蒙恬又手握30萬邊軍。如果扶蘇冷靜下來靜觀時勢,他很快就能看破趙高的陰謀,並且能夠重新匡扶秦帝國。

秦始皇駕崩後,秦帝國內部的權力角逐,實力最強的扶蘇派為何失敗

所以扶蘇並不是沒有能夠扭轉時局的能力,他欠缺的是扭轉時局需要的心性和性格。

其實現實中很多時候也是如此,當面臨一些問題時,有時我們並不是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所以才像扶蘇一樣,選擇了一種最蠢的方式去面對問題。

而從蒙恬的角度去看,他敏銳的察覺出了聖旨可能有假的情況。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敢違抗命令。

為什麼呢?

據說蒙恬死前曾說過這麼一番話,我不是沒有反抗的能力,只不過我遵從大義罷了。

蒙恬口中的大義,就指的是臣子對君王絕對服從的道義,這在當時是普世的價值觀。

所以蒙恬也具有扭轉時局的能力,甚至具有扭轉時局的見識,只不過他擺脫不了時代強加給他的道德觀念,所以最後被陷害而死。

歷史無有獨偶,清末的曾國藩,在擊敗太平天國起義之後。明明有機會振臂一呼,用自己的湘軍取代清王朝的統治,但是他卻受困於忠君思想,自己主動將湘軍裁撤殆盡,這相當於自折羽翼,為清王朝盡忠。

秦始皇駕崩後,秦帝國內部的權力角逐,實力最強的扶蘇派為何失敗

但是另一位亂世梟雄曹操和他們的表現就截然相反,曹操不僅不聽天子詔命,反而將天子控制於手掌之中,並以它為政治幌子征討天下。

所以,真正能夠改變歷史的人,不僅要擁有絕對的實力和見識,還要能夠擺脫歷史環境強加給他的思維限制,這樣的人才能開拓未來,創造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