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一月白頭”的他刷爆熱搜,現如今仍在黑龍江抗疫!

你認識邱海波嗎?


名字或許陌生,卻深藏功與名:


2003年非典,挺身逆行;

2008年地震,奔赴一線;

2020年疫情,衝鋒在前。


武漢連續奮戰100天,來不及回家,又繼續轉戰黑龍江……


直到前段時間,抗疫專家"一月白頭”的照片,突然在全網刷屏。


我們才終於知道了邱教授。


疫情之下,“一月白頭”的他刷爆熱搜,現如今仍在黑龍江抗疫!

邱教授“一月白頭”


短短一個月,日漸消瘦,頭髮花白,肉眼可見的蒼老。


讓人敬重之餘,更為心疼。


受任於疫情爆發之際,奉命於人民危難之間。


這位拼了命護我們安全的白衣戰士,一定經歷了難以想象的100天。


01


死寂的病房裡,一聲刺耳的“滴——”劃破空氣,刺痛著病房裡每一個人的耳膜。


病床危險警報,不好!


這是邱海波聽到後第一反應。


疫情之下,“一月白頭”的他刷爆熱搜,現如今仍在黑龍江抗疫!

圖片來源:《逆行者—江蘇援湖北醫療隊紀實》


這位病人是邱海波來到武漢後的第一位重症病人。


入院七天,突發心臟驟停。


由於病重,身體虛弱缺水,整個人看起來乾巴巴的,皮膚褶皺都可以平穩的“立”起來。


邱海波第一時間對老人進行了心肺復甦。


但考慮到老人身體的狀況,為了防止出現變故,邱海波寸步不離的守在這位病人的床邊,五分鐘看一次血壓和心率,並根據情況及時調整。


而這,一堅持就是好幾天。


在他耐心的照顧下,這位病人最終轉危為安。


拖著疲憊的身軀,他走向了另一位需要看護的病人床邊。


正如他自己說的:


“重症病人的生命都是在病床邊盯出來、搶回來的。”


即使面臨被感染的風險,他也毫不退縮。


在疫情初期,出於對病毒不瞭解的緣故,病房裡都是談“病毒”而色變。


疫情之下,“一月白頭”的他刷爆熱搜,現如今仍在黑龍江抗疫!

圖片來源:《面對面》


就在這時,一位病人突然病情加重。


邱海波提議立即對病人進行插管救治。


但面對這個重度汙染區,即便穿了多層的防護服,醫護人員也心有餘悸,不知所措。


眾人惶恐猶豫之時,邱海波二話沒說,轉身走到了病床前。


熟練的手法,精湛的技巧。


他邊操作邊安慰醫護人員說:


“不要怕,插管確實有風險,但只要我們做好防護,就不會被感染的。”


一字一句是那麼溫柔細膩,也給醫護人員的內心帶來極大的安慰。


疫情之下,“一月白頭”的他刷爆熱搜,現如今仍在黑龍江抗疫!

圖片來源:《生命線》


從1月19日抵達湖北那天開始,前後100天,他輾轉於各個醫院的重症病房,每一條醫院的走廊都有他的身影。


當好生命的守門人!


擔在肩上的那份責任讓他一次又一次地冒著極大的風險,穿梭於“紅區”之中。


熟悉他的人大概知道,在過去的5年裡,他累計收治重症病人1200多例,成功率高達90%。


他常常對身邊的人說:


“我們要緊盯著病人的一切,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變化,都事關他們的安危。”


“從我們ICU病房裡走出去的,只有病情好轉的病人,沒有眼淚!”


02


盡職盡責,一絲不苟,不僅是對病人。


對自己,更是如此。


1991年,邱海波順利考入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專業知識不清楚,那就往死裡學!


知識點記憶有誤差,那就往死裡記。


他還逼迫自己,思考問題時一定要結合臨床的經驗,而不是空談理論。


每天他都會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


看多少書,背多少知識點......


他從不遷就自己,因為他知道病人不會給他放縱的機會!


有一次,因為一個知識點在課堂上沒聽明白,課下同學們都去吃飯休息,他一直鑽研到很晚。


那時早已過了飯點。


這樣日事日畢,嚴格要求自己的習慣,他一堅持就是幾十年。


疫情之下,“一月白頭”的他刷爆熱搜,現如今仍在黑龍江抗疫!

圖片來源:網絡


有次夜裡,已經是凌晨了。


剛剛忙完一天工作的邱海波回到家裡,簡單的吃了兩口妻子準備好的飯菜。


隨後就進入了書房之中。


因為ECMO(體外膜肺氧合,用於維持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是近幾年才有的技術,對於新知識,他一直逼迫自己不斷學習。


哪怕每天再忙,回來的再晚,他都始終如一。


妻子趙健是這麼評價他的:


“對自己特別嚴,也特別愛學習,每天回來的就算再晚,他也會鑽進書房裡堅持看書,學習新東西。”


在他的眼裡,對自己要求嚴格,就是對病人的負責。

03


再堅強的人也終會有他柔情的一面。


邱海波也不例外。


在他心裡放著兩個人:


一個是病人,

一個是夫人。


在同事眼裡,邱海波一直是很嚴肅,嚴格的。


少有的一次週末,夫人趙健一大早就到市場買回了他愛吃的菜。


到家之後卻發現邱海波已經把屋子都收拾好了,他隨即接下了妻子手中的菜走進了廚房。


平時,你為我操勞,現在就讓我替你一回吧。


“我有時候也心疼他們父子倆,希望他們不要那麼累。


但‘精益求精’四個字已經深深烙印在了他們父子倆的血液裡。”


每每跟別人說起這些,妻子趙健的眼裡滿滿的都是甜蜜。


疫情之下,“一月白頭”的他刷爆熱搜,現如今仍在黑龍江抗疫!

疫情之下,“一月白頭”的他刷爆熱搜,現如今仍在黑龍江抗疫!

疫情之下,“一月白頭”的他刷爆熱搜,現如今仍在黑龍江抗疫!

疫情之下,“一月白頭”的他刷爆熱搜,現如今仍在黑龍江抗疫!

圖片來源:《逆行者—江蘇援湖北醫療隊紀實》


在武漢援助的100天裡,邱海波每天都會給妻子打一個“報平安”的電話。


他知道,無論多晚,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也能減少家人的擔心,


而妻子同樣,也會一遍又一遍的囑咐邱海波。


“在那邊要注意防護,注意安全,忙起來的時候記得吃點東西墊墊肚子,不要餓著。”


從“非典”到新冠,相隔十七年,每一次,趙健都選擇了做丈夫堅實的後盾。


你在前面為大家驅散黑暗,我在背後為你遮風擋雨,這大概就是人們所向往的愛情了吧。


漫長的100天終於結束。


武漢這邊捷報頻傳,本可以回家和妻子團聚的他,卻選擇繼續轉向另一個戰場。


妻子知道後,雖有不捨,但還是支持了他的選擇。


“從離開家到這裡(武漢)已經100天了,卻把她(妻子)一個人留在了家裡,對她挺愧疚的。”


說起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愛妻,一向嚴肅的邱教授哽咽了。


疫情之下,“一月白頭”的他刷爆熱搜,現如今仍在黑龍江抗疫!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她的腰一直不好,挺希望我早點回去的,她也瞭解我的性格,最後還是選擇支持我的做法。


那天我們通電話的時候,我聽到她那邊哭了,真的,我真的覺得挺對不起她的,真的。”


邱教授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悲痛。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邱教授對得起全國人民,但在他心裡,唯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愛妻了。


心裡放得下的是你,放不下的還是你。


04


武漢的戰“疫”基本結束,而在黑龍江的戰鬥還在繼續。


邱海波依然還堅守在最前線。


疫情之下,“一月白頭”的他刷爆熱搜,現如今仍在黑龍江抗疫!

轉戰黑龍江的“三劍客”:童朝暉(左)、

邱海波(中)、杜斌(右)


“重症病人在哪裡,我就應該在哪裡。”


這是他出徵前下的戰書。


也是他這100天在湖北真實的寫照。


武漢疫情終得控,才下一線,又上前線。


這樣一位有責任、又嚴格,始終守在病人前面的人,在平時卻極為低調。


2017年,他獲得白求恩獎章。


這是全國醫療模範個人最高行政獎勵。


在他眼裡,這不過是過眼雲煙,皆為浮雲。


而他更在乎的是:


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病人一個個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也許,他並沒有像鍾南山和李蘭娟院士那樣為大眾所瞭解。


但卻和他們一樣,一直在為我們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