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奔!尋親27年終團聚!寶貝,回家了……

27年前,楊雪美出生於喀旗美林鎮按丹溝村。母親產後大出血陷入昏迷,她被親人送往外地。清醒過來的母親悲傷不已。父親在母親的逼迫下,踏上了坎坷尋親旅途,飽嘗辛酸。她懂事的姐姐為了尋找妹妹輟學打工,尋親多年未果。然而無論多麼困難,家人從未放棄尋親的信念。

2016年,楊雪美偶然得知“寶貝回家”可以幫忙尋親的信息後決定:“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

她的心願在“寶貝回家”志願者團隊的幫助下,歷時一年,終得夢圓:分別27年的親人得以團聚!

“小妹兒,姐會好好疼你!”

坐在“寶貝回家”志願者團隊安排的轎車上,雪美與姐姐宋亞玲十指緊緊扣在一起。

亞玲十分動情地說,這麼多年,歷盡大海撈針般的不易,在茫茫人海中能找到妹妹,是全家人的福氣。在外這麼多年,家人虧欠你的太多,“小妹兒,今後姐會好好地疼你!”

言至於此,亞玲止不住淚如雨下。懂事的妹妹用手指替姐姐擦拭淚水,妹夫真立超“有眼色”地遞過一沓紙巾。

27年,尋親腳步從未停止

回憶起兒時的情景時,亞玲說自她記事兒起,父母從未停下尋親的腳步。母親沒文化,不能出外尋親。27年來,父親一直在妹妹可能的落腳地河北省周邊打工,為尋親歷盡波折,“最難的一次,一年打工下來,除去尋親所用兜裡只剩80塊錢!”

談及多年的尋親經歷,剛強的宋金民一直處於哽咽之中。在宋金民的打工版圖中,足跡踏遍河北省的多個縣市,自己找、舍臉求工友打聽,他窮盡一切辦法打聽女兒的信息。有一次,他與工友外出送貨,看見路邊一個長相與大女兒相仿的孩子,激動得叫工友停車上前追問,結果被對方當成了“瘋子”。印象最深的還有:一次,為核實一個關於女兒的信息,他坐車從涿鹿縣前往張北縣。返程時,因身無分文,無奈只好在離工地50裡遠的地方下車。就這樣,他從晚上7點開始步行,直到深夜11點才趕回工地。

作為家中的長女,亞玲對妹妹被送走時的印象模糊,只是聽人說妹妹長得特像自己。年歲漸長,看到父母因尋親無果而整天愁容滿面,亞玲萌生了替父母分憂的念頭:“一定要找到我妹妹!”

她從18歲起開始外出打工,打工地點多在河北省及周邊縣市,只為早點找到妹妹。當年,她的想法特別天真:有血緣關係的人會有緣分,那個長得像我的人就是我妹妹。為尋找妹妹,她曾被人騙過:一個騙子得知她尋親心切,打包票說一定能幫她找到妹妹,騙走了她兩個月的工資800塊錢。為找到妹妹,她曾在晚上孤身去見知情“線人”,被壞人盯上後,難以脫身。後來,她急中生智,向一位好心的商店老闆求助,借電話給自己打工的老闆打電話,才得以脫離險境。

楊雪美:我要找到自己的根

自出生後就被送走的楊雪美,總感覺自己“與眾不同”。在與夥伴們玩耍時,常被喊做“野孩子”。不太懂事的她跑回家去問奶奶和父親,被大人支吾過去。但疑問的種子在心中紮了根。

得知自己確切身世的時間是在2013年夏天。從小疼愛她的大伯在重病臨危前,才將她身世告知:去找找你的生身父母吧!雖然大伯提供的是個“內蒙古赤峰市XX溝”的模糊地址,可尋親的念頭開始在她心頭滋長。2016年,她堅定了尋親的決心:“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但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親人,無疑於大海撈針。去年,當她從一位同事處偶然得知大型尋親組織——“寶貝回家”可以幫忙尋親的信息後,迅速進行登記,並開始了耐心的等待。

志願者團隊功不可沒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轉折從雪美結緣“寶貝回家”開始。

“寶貝回家”志願者團隊接到雪美的求助信息後,立即根據組織分工,將幫雪美尋親的任務落實到了赤峰市區志願者李慶軍及喀旗志願者辛寶臣等人身上。

辛寶臣是喀旗錦山中學附近的智源書店老闆。自去年他接到志願者團隊分派的任務後,先後多次到當地帶“溝”字的地方去尋找線索,僅按丹溝一帶他就跑了四次。

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失望而歸,辛寶臣甚至被當地村民當成騙子。在當地熱心人、年過花甲的王秀琴老人幫忙下,核實比對,疑似線索一個個被排除。最終,志願者團隊支招兒:可採用了張貼“小廣告”徵求尋親線索的辦法。

要說事兒趕得真巧。去年秋,宋金民去趕集時在街邊發現一張“寶貝回家”志願者張貼的“小廣告”。冥冥中似乎有種感應,他停下腳步,通過紙上的信息,感覺特像自己的女兒。他想當把“小廣告”揭下來,又怕人家不讓。於是,激動得一宿沒睡的他在次日起了個大早,偷偷將“小廣告”揭下來。進家後,朝著妻子顯秀琴喊:“我把女兒找回來了!”隨後與志願者取得聯繫。

工夫不負有心人。“寶貝回家”志願者接到宋金民的電話後,進行了系列工作:照片比對、化驗血型、DNA鑑定……忐忑、等待,好消息在今年5月7日傳來:DNA結果確定了雪美和宋金民的父女關係。

“歷時一年,都是大家的功勞。大家的辛苦總算沒有白付出!”“寶貝回家”志願者張東昇說。

親人終團聚

9:40,雪美的腳踏在家鄉按丹溝村的土地上。車還未停穩,在宋家院子外歡迎愛女雪美回家的大紅橫幅下,喜慶的鞭炮響起,街坊鄰居站了半趟街迎接雪美。

雪美一下車,宋金民夫婦快步上前一左一右抱住女兒。隨後,喜悅的淚水如同開閘的洪水,洶湧而出……“對不起!”顯秀琴嚅動著嘴唇重複道,這麼多年,做夢都盼著女兒回到身邊兒。這回夢想成真!

“親人們團聚了,好日子剛剛開始!”真立超笑呵呵地說。

理解了父母的不易

在找到親生父母之前,雪美一直有個心結:為什麼生我不養我?為什麼我被拋棄?

其實,產後大出血昏迷了兩三天,清醒後的顯秀琴發現孩子不在身邊兒,驚慌失措。多次逼問下才得知女兒已被婆婆和丈夫送人,婆婆騙她說:過幾年孩子長大了就會送回來。將孩子送走,是因家庭條件不好,為她找個“享福”的好人家。思念女兒,她明裡暗裡不知流下了多少淚水。讓他人抱走女兒,顯秀琴對丈夫頗有意見,影響了夫妻感情:找不到女兒,我不會原諒你!於是,她逼著丈夫去找女兒。

親情的力量是強大的,能消融任何人為製造分離造成的苦痛和成見。得知父母27年來一直心心念念地尋找,一時一刻沒有忘記那個不知身在何處的女兒,雪美終於放下了父母的成見:“原來父母一時一刻也沒忘記身在異處的自己,各有各的苦!”20多年的心結得以釋懷。

“前27年,我們虧欠女兒太多。今後,我會加倍補償女兒。”宋金民道出夫婦倆共同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