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遭降级的星星,边际的死亡国度——冥王星!

冥王星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冥王星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六分之一、月球体积的三分之一。

冥王星

冥王星是由于一个幸运的巧合而被发现的。一个后来被发现错误的计算“断言”:基于天王星与海王星的运行研究,在海王星后还有一颗行星。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洛威尔天文台的克莱德·威廉·汤博由于不知道这个计算错误,对太阳系进行了一次非常仔细的观察,然而正因为这样,他在1930年2月18日发现了冥王星。

发现了冥王星后,人们很快发现冥王星太小及与其它行星运行轨道有差异对未知行星(Planet X)的研究还在继续,但没发现任何东西。如果采用了旅行者2号飞船计算出的冥王星的质量,那么另一个质量差异就消失了,也就不会有第十颗行星了。

2006年0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以绝对多数通过决议5A-行星的定义,以237票对157票通过决议6A-冥王星级天体的定义,冥王星从此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行星。这也是首颗被降级的行星。

截止到2014年1月,共发现5颗冥王星卫星,其中冥卫一“卡戎”最大。2015年7月14日19:49,“新视野”号探测器抵达冥王星,为人类探索冥王星迈出了新的一步。

冥王星和冥卫一(卡戎)

2016年1月,美国宇航局称,“新视野”号太空探测器拍到了冥王星上可能存在的两座低温火山中的一座火山的高清图像。图像是2015年7月,探测器从距离冥王星4.8万公里的地方拍摄的。疑似低温火山的高度为4000米,直径达到150公里。如果这个消息得到证实,那么在冥王星上发现的低温火山将成为外太阳系已知的最大火山。

由于冥王星在远离太阳59亿千米的寒冷阴暗的太空中蹒跚前行。因此,人们称其为普鲁托(Pluto),在天文学中是普鲁托英文名字前两个字母PL,又是对冥王星发现有推动之功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Percival Lowell)姓名的缩写。

在该星体被发现之后,日本人野尻抱影于1930年以意译建议命名“冥王星”,东亚多个使用汉字的国家大抵也以冥王星来命名。日本于1930年、东京天文台当初使用“プルートー”("Pluto"的音译),至1943年采纳汉字名称“冥王星”。中国于1933年采用“冥王星”,越南则使用“阎王星”。

但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决议通过后,原冥王星的中文译名问题浮出水面。如何把决议的全部内容正确无误地翻译成中文?将“矮行星”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中文?有专家提出:冥王星应改名冥神星。这个名称既保留了英文的Pluto原意,也与“谷神星”、“灶神星”、“鸟神星”等矮行星的命名规则达成了一致,相比之下更为科学,也更为贴切。不过,原冥王星的西文叫法不会改变,需要调整的仅仅是中文译名的问题,这个中文译名亟待中国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来决定。

冥王星的公转轨道是个很椭的椭圆形,在冥王星处于近日点的,它甚至比海王星还要靠近太阳,在很多的太阳系星球轨道图上,冥王星的轨道看起来是和海王星的轨道相交的,而事实上,冥王星的轨道和海王星的轨道是处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平面上的,它们的轨道并不相交,所以也就不会存在两个星球相撞的可能了。冥王星就像海王星一样,是躺着自转的,它的黄赤交角接近90度。

冥王星公转轨道图

冥王星围绕太阳公转一个周期大约需要248年,它的椭圆形轨道位于太阳系中被称为柯伊伯带的区域。冥王星的椭圆形轨道意味着,当它处于较近位置时,距离太阳大约44亿公里,而在最远位置时,距离太阳约为73亿公里。如此极端的公转轨道导致了冥王星表面要承受太阳系中最戏剧性的变化,当冥王星从春季进入秋季时,就好像你在地球上刚刚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春天,温度大约为15.5到21摄氏度,进入秋季后气温突然降到了零下67.7摄氏度。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地方。

2009年有科学家确定,冥王星的大气比以前认为的更加温暖,不过这里的温暖是相对而言。这颗矮行星周围的大气温度非常低,一般是零下292华氏度(-180℃。而冥王星表面温度低达零下364华氏度(零下220摄氏度)2006年它被降级为矮行星,被划归为柯伊伯带天体。柯伊伯带延伸的距离,是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的100倍。

2016年2月,天文学家基于新视野号探测器拍摄的图像,最新绘制出一张冥王星“爱心地形”,图中标注区域从顶部至底部延伸2070公里,呈现出广阔的氮冰平原——SputnikPlanum,及其周围地形。图中覆盖的颜色代表不同地形结构,并标注出不同纹理和形态(光滑度、凹痕、崎岖度、圆丘和山脊等)。

冥王星上的“爱心”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