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突遭变故,真的只是“当年瞎了眼”?

文/ 书香女神 莎莎

整理/ Ally

幸知说

结婚前,我们都希望这段婚姻琴瑟和鸣、幸福美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然而,总事与愿违。

在幸知平台,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女性在婚姻中遭遇背叛或离婚的案例,她们哭诉本以为自己与丈夫十分恩爱,婚姻生活美满幸福,却突然跌入地狱……

为什么在女人看上去非常美满幸福的婚姻会发生变故?男人的变心、出轨,真的是突然发生的吗?在这之前,可能发生过什么呢?怎么才能建构幸福的婚姻?

书香女神莎莎关于电影《逐爱天堂》女主人公爱情、婚姻跌宕起伏的故事,或许可以让迷茫中的你找到自己的答案,

PanXingZhi

《逐爱天堂》,一部拍摄于07年的欧洲老电影,讲述了女孩安琪的故事。

安琪父亲早逝、家境困顿,但凭借过人的文学天赋,创作出一系列爱情小说后成功。

成名后,她达成心愿,住进梦想中的“天堂之家”,名利、财富、地位俱全。

人生就差一个完美爱人就圆满了。

这时,她邂逅了天性风流不羁的落魄画家伊士麦,并一见钟情,认为他就是她梦想中天堂之家的男主人,主动追求,认为会这样与一生的爱人,一同住在天堂......厮守到永远。

像很多期待婚姻幸福圆满的女人一样(这种期待就是一种控制),安琪一心想要掌控天堂之家、要求丈夫按照她的安排打造梦想中的爱情生活。她包办了丈夫的生活,给他建造宽敞阳光的画室。

然而天性不羁的画家活在安琪的控制下,内心压抑,作品色调并没有因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变得明亮,安琪并不理解,为什么画家就不能用明快些的色调呢?更没想到丈夫日益期盼逃离。

短暂蜜月后,爱情没有像安琪在作品描写的一样持续。

她可以掌控她小说中的人物、营造唯美结局,却不能掌控她的爱人。

战争爆发,画家就急不可耐报名参军,安琪难以置信、不能理解画家为何要放弃这么安逸富足的生活,她暴跳如雷、扬言只要画家去参军,就要把他扫地出门,然而,这只是促使画家更快地离开。

安琪的爱情小说,是建立在想象上,她实际的恋爱经验非常单薄。从未想过丈夫在外会长期包养情妇、有私生子, 还拼命写作为丈夫还债。

但其实丈夫心理早已失衡,特别是在战争中失去一条腿后,人生失意的阴影笼罩他的内心,当情人离开他出嫁后,安琪出于好心给他买的轮椅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伊士麦自缢了。

到此时,安琪还自欺欺人地认为伊士麦在天堂中过得很幸福,对外宣称丈夫心脏病去世,给丈夫的悼词是:

无尽的爱连接你我的灵肉,死后亦然,愿我们永远心心相映。

直到她无意中发现丈夫给情人的信,幻想才被打破,安琪不得不从自己构筑的梦中醒来,虚幻的世界坍塌了,内心无以依托,现实支撑不了她的梦幻,天堂沦为地狱,安琪承受不了现实的残酷,很快病逝。

婚姻的变故不是突然发生,雷早已埋下

电影中,安琪写出了那么多唯美的爱情故事,却得不到自己理想的爱情。

现实中,我认识的美女作家D才华横溢、为爱生育三个女儿,却不能阻止丈夫屡屡出轨,最后丈夫还提出离婚。

D年轻时追求者众,气质知性优雅,自己和丈夫的事业都很成功,丈夫却屡屡寻花问柳,D居然了隐忍10多年,最后还是离婚收场。

为什么我们看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知识、那么努力去爱,却依然没收获美满的爱情和婚姻?婚姻大厦的倾斜,是怎么发生的?其实,隐患早已深埋,只是当局者迷。

婚前,安琪对伊士麦一见钟情,她期待建构一个完美的家,来弥补内心的的需求,屏蔽外界对伊士麦的负面评价,以为自己的爱情可以打败爱人的过往。

我们年轻时的爱情开始时往往如此吧,在如梦似幻的短暂激情中,以为爱情可以战胜一切,然而,忽视彼此的差异,婚后多年才发现“当年瞎了眼”。

电影中,安琪与伊士麦三观极其不合,两人的感情不对等、没有共鸣,爱情难以持久:

安琪反对战争和血腥杀戮,而丈夫认为应该为国效忠,在战斗中找到价值感;

安琪视爱情为唯一,伊士麦天性风流不羁;

安琪事业成功,伊士麦事业失意、价值感缺失;

婚前,画家落魄,却自由惬意,婚后,却视安琪的天堂之家为陵墓。

真是所谓“人之良药,吾之砒霜”,更印证了老话“婚姻如鞋,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三观的不合、关系的不对等、内心的隔绝、相互的求而不得绞杀了曾经的爱,在所谓“爱的天堂”中,只剩安琪对爱的幻想在支撑,丈夫早已从共建“爱的天堂”中抽离。

不知道对方的需求是什么时,情感的共鸣就难以产生,爱情消逝的警报就已拉响。两人既没有看清自己、更没有明白对方,就像两个自顾自弹奏的乐器,无法演奏出和谐的乐章。

对内心脆弱的男人而言,优秀的妻子是减分项

安琪日夜写作、建造画室、拼尽全力给予,却不知丈夫缺失的是价值感,而她不断操控丈夫,适得其反。

伊士麦内心期盼与妻子一样成功,却不知妻子需要的只是丈夫一如既往的爱她,他不仅没有给予爱,还对外面的情感流连忘返。

安琪对于“天堂之家”和爱人都有近乎完美的期待。

不幸的是,伊士麦事业不顺、自我价值感很低,并非内心真正强大的男人,没有如安琪所望,将天堂之家当做他们共同的爱巢。

在内心脆弱的他或者其他男人看来,优秀的妻子不是给他的人生加分,而是对他人生的否定,对自我评价减分,在爱的博弈中自信坍塌。

他并不能也不应该担起安琪的“完美爱人”期待。

我们绝不提倡女性降低自己的能力去屈就男性,但当家庭中女性在获得经济和社会地位上能力大于男性时,要清晰地认识到家庭中的男性是否能认同自己。

双方要有共识:现代社会,社会分工无所谓高下贵贱,每个人有自己适合的位置,无论一方在外的地位形象如何,在家里,就是妻子、丈夫、爱人.....

过分期待是男人的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安琪没有安全感、缺爱,原生家庭父亲缺位,母亲去世后,她把伊士麦当成了救命稻草,按自己的想法去塑造(操控)丈夫,期待着、幻想着,伊士麦能弥补她内心的缺失,成为“完美爱人”。

很多即将或刚刚步入婚姻的女人像安琪一样,对婚姻充满了期待。幻想对方能弥补自己在童年生活中的缺失,希望对方能让自己变得完美无缺憾。

一个缺少父爱的女孩,会期待另一半像爸爸一样包容她、宠爱她;

一个被家庭拖累的女孩,如《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会期待找一个人来承担她家庭的重量;

有些女人在婚前看不惯丈夫的某些行为,对方承诺她“结婚后一定改”,或者她内心期待对方在婚后、生子后会改变等。

然而她们往往会以失望和不满告终。

当对婚姻和另一半怀有期待时,这种期待会成为一种幻想和执念,阻碍我们看到真实的对方。

而对方真实的样子往往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也不可能被改变成我们所期待的样子。

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他们自身也有很多局限性,势必会让我们失望,就像,我们的父母曾让我们失望一样。

只有放下执念,明白对方也是普通人,不是满足自己期待的“工具”,才能真正看到对方。

希望我们在婚姻里,都可以看到彼此最真实的样子,婚姻,不是一个人搭建的桥梁,不是自己内心的完美剧本,而是两个独特个体的真实呈现。

这部电影基调比较阴暗,安琪虽然表面事业成功,但内心空虚,她靠虚幻的爱情支撑自己,失去爱情,她就觉得失去了一切、甚至最后放弃自己的生命。

在现代的人们看来,以安琪的条件,可以让自己过得非常好,可以衣食无忧、可能去找到更适合的爱人。然而,当局者迷,安琪因此失去继续生活的力量非常可惜。

这警醒现实中的我们,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即使爱情逝去、婚姻触礁、生活有过坍塌,这些失败远非我们生命的全部,不要轻易放弃自己。

要知道,我们拥有的力量远比我们以为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