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文明系列之——龟兹古国

那些曾经璀璨的城郭,在时间的流淌下失去了踪迹;文明肇端及其嬗变的轨迹,是后世人们久已淡忘了的记忆。

通过文字,我们仍能触摸到那些已经失落的文明。「消失的文明系列」带您慢慢打开这幅历史的长卷,一段段远古的文明在回望中,逐渐展露出她神秘的笑靥·······

选自:《消失的文明》

这里是一片消失了千年的神秘土地,在这里,曾经生存着许多淳朴善良的人。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神秘的地方突然间就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不闻了。

当时间的车轮行驶到19世纪时,一个叫鲍尔的英国军官的到来,逐渐向世人揭开了这片神秘土地的种种秘闻。鲍尔无意中从两个维族农民手中买下了几页写有特殊文字的桦树皮,后来,经证实这桦树皮是用婆罗迷字母书写的古代印度梵语,内容有关医药,时间在公元4世纪。

很快,这份被称为鲍尔文书的手稿,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几页残缺的纸片,破解了个千古秘密。—种死亡的语言被发现了,一个消失了1000多年的民族,若隐若现于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之上。这片土地到底是哪里?人们在这块绿洲上做了什么?

龟兹古国神秘历史

有人说,塔里木沙漠边缘的多个绿洲就像是被丝绸之路串联在一起的一串珍珠项链。那么,龟兹绿洲正是这串珍珠项链上的一颗珍珠。它并不是最大的绿洲,但却绝对是个有特色的重要绿洲。

从龟兹绿洲向西南走,是阿克苏、喀什,向东经过轮台,则可到达焉耆、楼兰。从龟兹绿洲的水源地龟兹河逆流而上,就可进入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继续前进,则是开阔的伊犁河谷。龟兹国就位于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之上。

龟兹古代居民属印欧种,说印欧语系的龟兹语(又名吐火罗语B方言),汉文和怯卢文也曾在境内流行,佛教僧团兼用梵文。回鹘人到来后,人种和语言均逐渐回鹘化进而演变成今天的维族和维语。

龟兹古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汉书·;西域传》就曾对其有着明确的记载。据说,当时的龟兹已有户六千九百七十,人口八万一千三百—十七,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并设有各部千长等官职,已经建立了一个较完备的官僚统治机构。

龟兹国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中沙漠绿洲之路北道的交通要冲,是葱岭以东古代西域的战略要地。有人曾对汉朝的皇帝说过:“若得龟兹,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可见,龟兹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对于龟兹的重要战略位置,其实中原王朝早就意识到了。为了有效地对西域各国进行统治,唐朝在西域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军政管理机构,并实施稳定可行的民族管理政策。因为和中原王朝有着良好的关系,所以龟兹经常受到唐朝军队的庇护,远近的大小国家、部落都对龟兹畏惧三分,使得以龟兹为中心的西域地区开始繁荣兴旺起来。

龟兹对中原政权的贡献

在唐朝国内爆发了有名的安史之乱之时,唐玄宗闻风丧胆、仓皇逃出长安,南下四川盆地。安禄山、史思明率领的东北边疆叛军长驱南下,攻陷东、西两京。玄宗李隆基的儿子肃宗在灵武继位之后调集西北边军勤王平叛,守卫西域的安西、北庭节度使属下的边兵也被大批调往内地,抗击安史反叛。正当双方的激战到了白热化的时候,龟兹国也参加到了战争中。

龟兹的王子白孝德也率领龟兹的军队加入唐军,共同对付不可一世的安史叛军,由于这支龟兹生力军的加入,使得叛军节节败退,唐军最终一鼓作气,平定了安史之乱。

自此,中原王朝和龟兹国的关系就更亲密了。

这以后,龟兹也进入到了它的全盛时代。可是,好景不长,西域的外部威胁主要是大食和吐蕃,西域防御能力的衰退,给他们提供了入侵的时机。在吐蕃的攻击下,龟兹虽然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反抗,但是由于力量较弱,还是被占领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生活在龟兹的人们放弃了各自的语言和生活习俗,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维吾尔族。到了13世纪左右,新的宗教形式伊斯兰教进入龟兹地区,成为人们新的精神信仰支柱。从此,龟兹不再是一个独立、半独立的政权,先后成为黑汗、西辽、蒙古、元朝、察合台后王、准噶尔部等治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龟兹重新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被定名为库车。

龟兹与佛教的历史渊源

龟兹是古印度、古希腊—罗马、古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之处。印度和欧洲的文化沿着丝绸之路越过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后,在龟兹绿洲上四处扩散,和当地的各种文化相融合,汉文化也在龟兹被吸收、发扬。这使得龟兹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龟兹文化。

然而,龟兹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位置的就属佛教文化了,可以说,正是由于佛教在龟兹的传播和发展,才造就了一个文化强盛、国家富强的龟兹。

由于印度佛教影响的不断深入和扩散,佛教已经不仅仅在印度本土上如火如荼地发展了,而是向着世界各方,尤其是东方诸国开始渗透发展,生根发芽。

龟兹国是一个很早就开始信奉佛教的国家。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是谁将佛法第一次带到了龟兹,也没人知道这位传教者来自何方,什么时候来到龟兹,又去向了哪里。我们仅仅知道当佛教从古印度传到龟兹的时候,龟兹国的臣民百姓乐善好施,虔心供奉,很好地滋养了这片佛光。并开始大规模地开凿石窟,以表达自己的虔诚。

成吨的颜料被运送进石窟,画师们在石窟中忘我地绘制佛教壁画。龟兹成为佛教圣地,吸引着遥远国度的僧侣。就是在这里,诞生了一位著名的佛教徒,也是一位改变了龟兹的人,他的名字叫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有着较为煊赫的家世,他的父亲鸠摩罗炎在印度曾世袭高位,后弃相出家,东渡葱岭,远投龟兹,被龟兹王迎为国师,并与国王妹妹结婚,生鸠摩罗什兄弟两人。罗什自幼随母一同出家,前往印度硏读佛经和梵文,后回到龟兹,在龟兹弘宣大乘经论,以其广博的学识,使听众大受教益,从此声名鹊起。

鸠摩罗什才智过人,精通梵文和汉语,同时研究天文学和太阳学,深受中原王朝器重公元401年,鸠摩罗什被迎往长安,58岁的他受到国师之礼,并开始译经。

鸠摩罗什的翻译成就,在当时是空前的,不仅在内容上第一次系统介绍了大乘性空缘起之学而且在翻译文体上改变古风,开始运用达意的译法。他既博览印度古典,精通梵文又有相当高的汉文修养,同时在文学上还有高超的才学和表达力,因此他所译经论不仅为汉地佛徒所诵颂,而且对佛教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为《维摩经》译文作注,出口成章,文辞严谨;他所作偈文,辞理婉约,韵味深长。通过对400卷佛教典籍的传译和阐发,鸠摩罗什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印度佛学按本来面目介绍过来,对六朝时中国佛学的兴盛和隋唐佛教诸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在中国佛教史上,确定了鸠摩罗什与玄奘、真谛并列的三大佛经翻译家的历史地位。

鸠摩罗什虽然还没有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主要是传播大乘空宗的思想,但当时大多数人在不懂梵文的情况下,往往把翻译看做是一种思想理论的创立者。因而,龟兹出生的鸠摩罗什,便起到了中国佛学理论奠基人的作用。

龟兹人还将佛教与龟兹音乐舞瑫有机地进行了结合,创造了辉煌的石窟艺术。虽历经劫掠,在龟兹国的故土上,现在仍存有500余佛教石窟,尚存壁画1万多平方米。其中音乐舞瑫形象十分可观,舞蹈姿态数十种。音乐舞蹈故事也很多,飞天、伎乐天天宫伎乐形象突出。

另外,在中原僧人和龟兹人的交流中也擦起了夺目的文化火花。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僧人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途经龟兹,因为久闻龟兹的佛教文化深厚,佛学人才济济,就特地来龟兹国中拜访。正好碰上了龟兹国盛大的节日—行像节。

“行像节”,顾名思义,就是对着佛陀的画像进行参拜。行像节那天,一座高达三丈的巨大佛像立于四轮车上,由几个僧人缓缓推着,从城外向城门驶来。包括国王、王后在内的所有人都赤脚捧着一炷香走下城门,跪在佛像前,大礼参拜。而且,王后及宫女还从城楼上撒下五彩缤纷的花瓣,场面之热烈、氛围之和谐简直是无以言表。

站在原地呆呆地看了许久的玄奘好一阵才回过神来,他也就随着众人合掌迎候,行礼拜谒。参拜了佛像还没有结束,一番更为热烈的庆祝仪式开始了,只见城楼上各种乐器齐响起来。男女老幼赤脚露膀,手拉手用水尽情互相泼洒,边浇边跳着舞,并用绳索钩套来往的行人,把水往他们身上浇去。

相互融合、相互取舍,最终就成为了著名的“泼水节”。

龟兹古国为何神秘消失了

库车县城西约两千米的皮朗村有一座古城,全城呈不规则正方形,城墙高2~7米,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个。这座古城的周长近8000米,除东、南、北面城墙尚可辨认外,西墙已荡然无存。

1985年,有考古学家在此城进行过发掘工作,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彩陶片、铜件、汉五铢钱、龟兹小钱、开元通宝等。通过考古学家对历史史料的查阅以及这些出土文物的佐证,可以得出结论—这座古城就是龟兹古城。

龟兹国当年所在的绿洲,如今仍然一片生机,很多新疆人就在这里定居。那么,龟兹古城为什么会消亡呢?当年居住在龟兹古城中的人们又去向了何方?有人说,龟兹古城只有谜面,没有谜底。也许真是这样。

关于龟兹古城的消亡,当地民间的传说甚多,虽然说法和情节各不相同,但时间却大体上都集中在回鹘称汗的时期。

据说,回鹘占领龟兹后的第一任可汘叫庞特勤,虽然他是第一个称汗的君主,可是都城的老百姓不满于外族对自己的统治,而是偷偷摸摸地进行着反抗。恰在此时,神秘的巫师开始流行,于是就有巫师预测,不久的将来龟兹城会经历一场惨烈的战争,而且这座城市会在战火中灰飞烟灭。还有一种传言,都城就是灾域,不管谁称王,刀剑相残是免不了的,都是会经历一场劫难。

龟兹是富饶之国,塔里木河也离得不远,只要有水,人们就能生存。人们开始偷偷商量着如何逃离都城。开始是一户两户,悄悄地往浅山的山沟里去。这并没有引起官府的注意。但慢慢地,迁走的人就多了起来,迁出去的居民能组成一个小村落,相互照应。

最终造成了这件悲剧的发生的竟然是一个名叫莎古克的骟马匠。莎古克也相信了巫师的话,认为战争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他也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里,带上全家,悄悄地溜走了。

骟马匠离城不久,可汗从乌孙弄到了一匹马,样子非常威武雄壮。可是这匹马异常刚烈、性情凶猛,许多人都劝王子不要轻视这匹马。可是王子从小说一不二,执意要骑。结果王子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胳膊断了。落了个终身残疾。

可汗大怒,责问有关人员何以不将这匹马骟了,宫里人报告骟马匠不见了,所以没有人能够掌握骟马这种手艺。于是,可汗派人寻找骟马匠,经过了一番搜索,骟马匠终于被发现了。与此同时,这个出城居民居住的小村落也被发现了。可汗不仅处死了骟马匠,还关押了所有出城居民。

听到骟马匠被害的消息,老百姓更加相信巫师的话,他们在一些勇敢的年轻人的组织下,冲破了官府的阻拦,水一样地涌出城去。城市的存在,决定于居民,居民一去,成市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

可汗非常惊慌,于是召集大臣们研究对策。结果,就连龟兹的上层贵族也厌倦了这座都城。他们说:“这座都城千余年来,都是龟兹国的中心,你争我夺,流的血太多了,多得不忍心让人再看到它。过去,龟兹国是称王,可我们现在是称汗,这就证明了龟兹国已经消亡。我们不想步龟兹国的后尘,我们回鹘应该以新的面貌出现,而不应该守别人的烂摊子。”

于是,迁都的决策终于决定并以极快的速度昭示龟兹百姓。这一举动得到了民众的拥护,于是,百姓不再私自迁居而是等待迁都。

最终,新都城确定在距龟兹古城仅有20千米的地方,这里就是距离昭怙厘佛寺最近的地方,也是玄奘讲经之地,于是龟兹人开始有组织地迁都。

跟西域其他古城消亡情况不同的是,龟兹都城不是废弃而是搬迁。因为新旧城相距不远,又因为不是战争灾害所迫,所以龟兹的这一次迁都非常从容。平民百姓不仅把所有家当运走,而且连房子也拆了,运走了拆下的木料。

王宫里能搬的也都搬尽,搬不走的高大宫房也只留下了空架子。不到半年,龟兹都城便只留下废墟,不知道的人绝不可能想象这曾是都城。

十年以后,人们便开始在龟兹都城的旧址上种庄稼,最后连残存的遗址也给清光了,只剩下一堵城墙。

龟兹古城就这么让人类给抛弃了。当然,这只是源于传说。要正确地得出龟兹古城消失的真相,龟兹古城是如何被抛弃的还有待专家进一步的研究。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