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了解语境

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有一种言语题目是逻辑填空,很多考生是分析选项词语间的差异,殊不知现在的考卷试题还会从语境角度出发。今天中公教育专家为广大考生讲解语境的作用以及分类,帮助大家准确找到正确选项。

一、语境的含义及分类

语境是指语言所处的环境,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其中语言因素是语言本身的含义,非语言因素指的是上下文、时间、情景等。

语境分为言外语境、言伴语境和言内语境。言外语境是指百科性知识以及社会背景、时代环境、思维方式,民族风俗等,例如鸟是在天上飞,鱼是在水中游,考察的是我们的积累常识,一般题目不会单考言外语境。

经典例题1 1843年,柏辽兹听了《马太受难曲》后,这样写,“每个人都在用眼睛跟踪歌本上的词句,大厅里鸦雀无声,既没有表示赞赏,也没有指责的声音,更没有鼓掌喝彩,人们仿佛是在教堂里倾听圣歌,不是在默默地听音乐,而是在参加一次礼拜仪式。人们崇拜________,信赖他,毫不怀疑他的________。”

A.柴科夫斯基 深邃性 B.巴赫 神圣性

C.肖斯塔科维奇 战斗性 D.肖邦 抒情性

解析:如果大家知道《马太受难曲》是巴赫写的,那么就能直接选出B项,不知道的话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分析后面的第二个空,由“听圣歌”、“礼拜仪式”可知强调的是神圣性。

言伴语境是指伴随语境和现场语境。其中伴随语境包括各种临时因素,如风格、情绪、媒介等,现场语境是指地点、场合、时间等。常见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例如:成果、后果、结果。二是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例如:商量、商榷 督促、敦促。

言内语境是指前后句,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例如我( )榴莲,我们根据这一句话不知道该填喜欢还是厌恶,只能根据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来判断,所以言内语境是语境分析主要考察的部分。

二.语境的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题干的语境,源于语境的三个作用。一是解释说明的作用,例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二是语境的过滤作用,避免歧义,进而排除干扰项,例如:你等着。(多义) 女:如果你到了,我没到,你等着。如果我到了,你没到,你等着。三是语境的引导作用,隐含的背景因素对语言的理解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例如:《红楼梦》中的凤姐是很泼辣。

通过以上讲解,相信同学们对语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准确的解决逻辑填空题目,提高做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