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點以後的安農大,好吃!

一提起三里庵,許多人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官亭路的身影。實際上,在最北邊的安農大,那裡還藏著一個美食天堂——來自北二門的農大小吃一條街。

夜幕降臨,這裡就成為了附近吃貨的深夜食堂。

▲安農大北二門小吃街

安農人的深夜食堂

北二門小吃街

安農這個小吃街,在北二門霍山路人行天橋下面,東西走向的街道,邊上是大學生公寓,一到晚上這裡就熱鬧非凡。

這附近的小吃,規定了晚上7點之後才能出攤。去年的這個時候,農大上學的朋友還喊我來吃過夜宵。

△去年舊圖

那時候,道兒兩邊的小吃車特別多。一圈逛下來,幾乎看了什麼都想吃。一群人買買這個買買那個,最後吃得不亦樂乎。

但今年在同一個地方,我們卻尷尬發現小吃少了很多。而且因為油煙問題,很多燒烤也是直接沒了。

且吃且珍惜,這裡的美食便宜好吃,揣著半張毛爺爺,就可以一路吃到頭。

今天我們就從這裡開始,

找找鼻子和胃都想了解的小攤子吧!

嘈雜的空氣裡流淌著熟悉的味道,那是混合了炒麵炒飯和花甲的香味。記憶裡的炸土豆、麻辣串、肉夾饃、烤魷魚、酸梅湯,想要一股腦全都吃下肚。

戒不掉的夏姐麻辣串

夏姐麻辣串主要賣炸串,檯面上的串兒擺的很整齊,凸起的擋板後面就是油鍋,想什麼吃自己挑完給老闆就行。

出鍋後串上的熱油,在幹醬上刷上兩下,油滋滋的香味就立刻出來了,建議要辣。唯一可惜的是隻能用塑料袋裝回去吃。

10元一份的水果撈

具體名字記不清了,幾個用透明玻璃罩起來的水果盤,在攤子上很顯眼。都是切塊的水果,還有小草莓。

十塊錢一份,什麼火龍果、獼猴桃、菠蘿、蘋果、梨子、芒果、草莓都可以選,輔料是酸奶和牛奶。

小草莓和獼猴桃,是不出所料的酸,其他的口感還算新鮮。就是蘋果可能放久了有點幹。

假裝在廣東的波記腸粉

兩夫妻對原料挺講究的,米粉是從廣東購入,輔料種類也多,可以隨意搭配。偶爾會不出攤。

腸粉晶瑩剔透,口感順滑筋道很豐富,自制的辣醬和醬汁,可以讓人的味蕾酸辣到瞬間爆炸。

不能錯過的鄭記肉夾饃

他們家的特色就是直接拿生肉在鐵板上煎,現炒現加辣。

圓圓胖胖的發麵饃,雙面會被煎成金黃色。餡料就是純肉加簡單的洋蔥和青辣椒提味。

咬下去的瞬間,肉汁會濺到嘴邊,焦脆的饃皮越嚼越有一股甜甜的香味。

能勾起食慾的醬香餅

這種餅真的有讓人慾罷不能的魔力,讓人一頓不吃想得慌。

一層層地刷在表面的標誌性鹹口醬,底子被油煎地滋滋啦啦作響。混在了小吃街的背景音樂裡。

每次只切兩三塊錢的就能吃得很飽,如果趕上剛出鍋的那會就好了,整個餅子用竹籤插起來都是焦脆的。

解饞必備的海鮮龍口粉

堪稱金針菇和龍口粉絲的完美結合,加上辣基圍蝦和魷魚須,有些海鮮的鮮味。

在錫紙包成的小盒子裡,點完單直接開火加湯加汁兒現烤。

暖胃的廣東砂鍋粥

男老闆真的來自廣東,粥是熬好之後再加料煮的。

每個小鍋都是一份的份量,我們點了山藥紅棗的。桌面上的小料看著挺新鮮。

去了核的紅棗片還沒泡開,打包帶回家會稍微煮好點。而且軟糯糯的口感都很滿足。

想讓人大口喝湯的眉毛魚丸

四五年前學校門口就有的。新鮮魚肉加上雞肉泥在一起,搓成眉毛一樣的條狀。

吹口氣兒,趁熱喝湯。放了雞蛋皮和紫菜片,真的鮮到能讓你嘖嘴巴。

讓人無比懷念的千張卷油條

兩張豆皮捲上土豆絲、海帶和剛出鍋的油條,是正宗的皖北味。

越吃越有料的千張卷,最好是加了裡脊的,油條在肉片裡更加酥香。

排隊最多的炒飯專家

本來就擁擠的小道,因為這家店人流更多了。很多時候,深夜裡的大魚大肉加海鮮,都沒有這一份超凡炒麵來的溫暖。

鐵板上上下翻飛的炒麵,老闆嫻熟地分成可以分成好幾份。捧著又加蛋又加腸的炒麵,滿足感油然而生。

吃了一圈,看到現做的酥雞柳,還想試試炸雞,可惜我們的胃已經投降。

尋找回憶中的味道

這次覓食本來是衝著北門的張姐酸辣粉,那是幾代安農人的記憶,時隔多年本想再次重溫那口老味道,沒想到只留下一聲嘆息。

不論是張姐酸辣粉,還是5塊錢一碗的熱乾麵,陪伴安農人的不僅是美食,還有那段值得留戀的青春歲月。

張姐酸辣粉是碰巧沒出攤,還是已經不在,知道的童鞋請留言區吱一聲!夜深了,我們偶爾還是會在這裡想念它。

#今日話題#

吃過張姐酸辣粉嗎?

最常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