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古人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籁不喧,大爱无言,为国教子,以德育人。身体健全、身心健康的我们可能很难体会到身体有缺陷的人群的痛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素质日渐提高,残疾人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高峰九年一贯制学校积极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受到广大群众和家长们的无数好评。

"送教上门"是指对具有接受教育能力但因身体残疾障碍过重,无法到学校接受正常教育适龄重度残疾儿童,采取学校教师走进家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个性化的个别化教育的教学方式。

孩子是船,家长是桨,老师是帆。或许这艘小船船身不够结实,但高峰九一贯的教师们依旧坚持扬帆。我们本着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宗旨,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教学过程不求快,不求直,只求有起色、有进步。

自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以来,高峰九年一贯制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一直全程参与,风雨无阻和教师们一同送教。7岁的小青山是一名先天脑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吃喝拉撒都要母亲照顾。因为健康的缺失,他无法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肆意奔跑,不能和同学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虽然行动不便,但是孩子心似明镜,当老师们踏进他的家门时,他激动的不停拍打着自己的小手,嘴里含糊不清的喊着,隐隐约约可以听见类似“老师”的发音。看到这一幕更加坚定了我们帮助他的决心,马妮老师立刻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识物卡片,拉着小青山的手说:“以后老师来你家给你上课!我们一起识字、画画!”

2018年4月24日,在与高峰镇两河村村委会的同志取得联系以后,我们又踏上了去小青山家的路上。春雨蒙蒙,尽管路途泥泞,我们一行人毫无退缩之意,因为我们心里清楚,我们并不只是为小青山送去两箱牛奶那么简单,我们送去的是小青山的不竭希望,是他对知识和外面世界的渴望。

来到小青山家里,齐静谊老师拿出自己为小青山搜集整理的“脑瘫儿康复训练”方面的资料,一边讲解,一边比划细心的指导小青山的妈妈如何去做。教导主任杨力轻轻的拉起小青山,扶着他一步步走着,似乎是在告诉孩子:“不要怕,老师会陪着你。”

爱心是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必备的精神食粮,在爱心的召唤下,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能克服自己假日少、路途远、家务忙、压力大等困难全身心融入到送教工作中,坚持一月三次送教上门,让残疾儿童在运动康复和认知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送教上门"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在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我们对特殊儿童的一片爱心,饱含着高峰九年一贯制学校全体教师对特殊教育的付出与努力。

(供稿:王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