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打掉U-2战略侦察机最多的国家,他指挥的,兼说传奇将军

1957年8月28日,成钧被任命为空军副司令员,分管防空作战、核试验和日常战备等工作。1960年,台湾当局从美国接收设备更先进的 U-2高空侦察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训练准备后,于 1962年 1月13日开始进入大陆侦察,到 6月底先后出动11架次,活动范围除新疆、西藏外,遍及中国大陆。成钧组织机关有关部门研究后与刘亚楼商议,提出使用保卫要地的几个地空导弹营,在 U-2活动航线上机动伏击的意见。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后,6月 27日,空军地空导弹第二营先转移到湖南长沙设伏,近两个月未遇战机。

成钧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U-2高空侦察机

成钧回到北京,召集机关有关部门反复研究 U-2飞机窜入活动的航线,分析其特点和规律。成钧和参谋们发现南昌是 U-2航线经过最多的地区,显然是其航线的一个重要检查点,把地空导弹部队设伏在那里是大有希望的。随后,成钧同刘亚楼商定,把地空导弹第二营从长沙转移到南昌设伏。

为了诱使敌机“上钩”,成钧先后两次派轰炸机从南京佯动到南昌地区降落。国民党军发现了这一动向,于9月9日6时许派出一架U-2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以2万米高度从福建平潭岛窜入大陆上空,沿鹰厦铁路上空北进,8时24分到九江上空左转直飞南昌。当敌机进入第二营火力范围时,该营发射3枚导弹,当即将该机击落。

1962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击落U-2的报道

国民党空军的高空侦察活动并未因U-2飞机的被击落而收敛,而是通过电子侦察摸到了解放军地空导弹的工作频率,在 U-2上加装电子预警系统,用以向飞行员发出有地空导弹威胁的报警信号,使飞行员操纵飞机机动逃脱。1963年3月至9月,U-2曾3次临近地空导弹营设伏地点,均因其使用电子预警系统而及时改变航向,得以逃脱。成钧在组织机关分析几次战斗失利的教训中,发现U-2通常在打开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天线20秒后才开始机动,要击落它就要在这20秒上做文章。

针对这一情况,成钧组成三结合班子到部队抓试点,专门钻研打开制导雷达天线的距离和发射导弹的动作问题,把原来规定8分钟做完的一套动作,要求在20秒之内完成。部队提出两个办法:一是压缩打开制导雷达天线的距离,开始试点定在45公里以内,最后压缩到38公里以内。二是快速完成捕捉、跟踪目标及发射导弹等一系列操纵动作,将原来开制导雷达天线后需要做的14个动作中的9个放在打开天线前做好,其余5个动作力争在打开天线后的4至8秒内完成。实行这两个办法,对指挥员的作战指挥和部队操纵兵器的技术动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钧立即在地空导弹部队中推广,各营经过几个月艰苦训练,逐步掌握了这种“近快战法”。

11时15分,一架U-2从甘肃鼎新地区折返,沿原航线回窜。当该机快到武汉附近时,成钧令各营指挥员立即回阵地准备战斗。U-2飞机飞过九江上空,向空军地空导弹第二营阵地接近时,集群指挥员经成钧同意,正式向部队下达作战命令:“第二营负责消灭敌机,其他各营作好佯动和射击准备,制导雷达开天线距离压缩到37公里以内!”

地空导弹第二营营长岳振华(中)

当 U-2距第二营阵地70公里时,该营使用松-9型炮瞄雷达接替513型雷达指示目标。当 U-2距阵地 39公里,正要测定发射诸元、制导雷达即将打开天线时,炮瞄雷达突然丢失目标。在这紧急关头,地空导弹第二营营长岳振华改用513目标指示雷达测定射击诸元。U-2 型飞机距阵地 35 公里时,第二营打开制导雷达天线,8秒内连续发射3发导弹。14时18分,U-2被击中爆炸,残骸落于江西广丰县万罗山附近,国民党军少校飞行员叶昌棣跳伞被擒。事后,从U-2的残骸中发现其机动逃脱的电子设备。成钧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研制了“反电子预警1号”和“反电子预警2号”设备。

这架U-2高空侦察机残骸是由四架被击落的U-2机残骸拼凑而成。

成钧曾使用过的捷克DUO 袖珍手枪(枪号934)。该枪握把处烙有“三十七□查”字样,据推测系中国进口时查验者留下得标记。

知识链接:捷克DUO 袖珍手枪

这支6.35 毫米DUO袖珍手枪由捷克布尔诺兵工厂制造,其最初的制造商是私人枪械制造商弗朗齐歇克·杜谢克(Frantisek Dusek),DUO的名称也正是由其姓氏加上工厂所在城市奥博克诺(Opocno)的缩写联合而成。单动设计,无击锤,主要结构特征与柯尔特M1908 无击锤袖珍手枪和“宝贝勃朗宁”相同,但取消了握把保险。纳粹德国吞并捷克后,德国占领军当局继续生产该枪,并把它们作为隐蔽自卫武器配发给一些高级军官和特工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