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箱离地2米高!权力高高在上,政府还怎么听民意?

投递口距离地面2米高!

这两天,海口某街道办的一个意见箱火了。

为什么把意见箱设置这么高?相关负责人给出了两个原因——

一是防止小朋友破坏。这可真是,人在家中玩,锅从天上来,熊孩子:这锅我不背。

二是,没觉得高,“我们工作人员都可以够着啊!”

相比第一个,这个解释恐怕更接近真相,服务的考量标准是“我们”,而不是“你们”!我们都能够得着,你们为什么不可以?这和那个意见箱一样,俨然都是一副高不可攀的傲慢姿态。

本是收集群众诉求的意见箱,反而让群众很有意见,这样的“奇葩”可不只一个——

(1)“最高”意见箱

要知道,离地2米的意见箱并不是最高的。去年,云南还出现过一个3米高的。这高度,姚明来了都够不着。(据悉,姚明直立摸高2米95。)

(2)“最安全”意见箱

2016年,陕西一镇政府在“群众意见举报信箱”旁边装了个摄像头。被曝光后,办事人员回应称,摄像头并非是监视意见箱,而是监控交通状况。

(3)“最牛气”意见箱

前几天,一位网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某区长网络信箱留言,询问“五一期间为什么只安排公安局植树”。谁承想,收到了“如果对此有不满,建议另谋高就”的回复。这般口气,真是牛的不得了。

高高挂起的意见箱,折射的是服务意识的“缺位”“悬空”。这样刁钻古怪的政府服务场景,我们并不陌生——

《人民的名义》,丁义珍蹲式窗口。

对很多干部来说,畅通民意渠道只是形式,拉近党群政民距离也不过是场面上的台词,在具体问题上,不少人还是怀揣“怕被监督、怕暴露问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小心思,不愿意听民意、察民情。

也正因为有些部门对服务群众抱持“孙连城式”的敷衍态度,甚至是“丁义珍式”的对付心态,才有了“高人一头”的意见箱、“低人一等”的办事窗口。

不得不说,这些场景是对民众监督权利的践踏,衍生出来的是对群众利益的漠视,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

意见箱里是没意见了,可民众的意见大了去了。

仰视意见箱,对民众而言,更是仰视高高在上的权力。久而久之,必然会滋生出距离感、不信任感。

更值得警醒的是,许多类似事件都是在媒体曝光后才得到整改。但舆论风暴后的亡羊补牢,却难以全部挽回政府形象的损失。

小小意见箱,背后是大写的“态度”二字,必须要“较真”。

当然,“意见箱”的设置也只是第一步。听民意,更要解民忧。如若收集来一箩筐意见,笑脸相迎姿态满分,但后续却丢在一旁置之不理,同样会损伤民心。

这一点,重庆市政府网上信箱是一个好范例——

面对市民提出的各种“疑难杂症”,他们不仅照单全收,还挨个处理,并给予回复。

例如,“有人在我家院子的公共露台种菜,你们管不管吧。”

回复:没有种菜,只是有些杂草和杂物,业主已承诺会尽快清理。

再如,“殡葬场天天烧纸冒烟,好怕怕,还影响居民心理健康,所以我建议赶紧搬了它!”

回复:因殡仪服务站的选址布点必须符合全市殡葬设施规划,目前并无搬迁计划。

还有,“我家附近没有肯德基,没有麦当劳,没有沃尔玛,星巴克也没有!夜店倒是有不少……人家周末好无聊哦,你们管不管嘛。”

回复:街道还处于建设发展阶段,目前正在开展商圈规划,力促完成规划后各在谈项目早日落地。

反映问题也好,发发牢骚也罢,各个耐心解答,这或许才是意见箱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