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鈴鈴》:港式喜劇已經涼了,就別來內地攪混水了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我是老王

香港喜劇片的輝煌時代早已不知道過去了多少年,如今還能被稱為喜劇大師的還有誰?唯一的喜劇大師怕只剩下那位被觀眾捧上神壇,卻又嫌棄他不夠全知全能的周星馳了吧。王晶、劉鎮偉雖然時不時的出來撈一筆,但都是爛片而已。

而成龍大哥雖然也有功夫喜劇,但現在大哥的港式情懷已經逐漸轉變為中國式情懷,不能代表港式電影。

港式喜劇儼然一副垂死掙扎的樣子,而大陸喜劇卻正是崛起之時。大陸不僅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更有快速崛起的喜劇人團隊,所以出現《妖鈴鈴》這樣的合拍片太正常不過了。

但是與日暮西山的港式喜劇相比,良莠不齊的大陸喜劇同樣不容樂觀。一方面有甯浩、徐崢、陳思誠這樣的優秀導演,一方面又有一大批想忽悠錢的腦殘電影。

《妖鈴鈴》的陣容在國內來說既可以說強大,也可以說普通。強大是因為集合了開心麻花,大碗娛樂,德雲社這樣國內最炙手可熱的喜劇人,不拍電影就可以直接再開一季的《歡樂喜劇人》了。說普通是因為,國內本來就是麻花、大碗、東北,德雲社四分天下的喜劇局面。其他的要麼有自己的超一流團隊大角,要麼沒市場沒人氣的龍套。

國內的這四大喜劇團隊看起來很華麗,但他們在喜劇電影中的貢獻,完全停留在演員依靠魅力對觀眾的影響,而不是融入整部電影,使電影變得有趣。即便是開心麻花,在拋卻了《夏洛特煩惱》、《驢得水》的內涵與核心之後,也變得不怎麼用心了,以至於看完《羞羞的鐵拳》只能記住一句:你過來啊!

所以港式喜劇沉迷於老梗中,走不出過去的輝煌。而國內大部分喜劇電影,格局又太小,一直在演的上面過分最求粉絲效應,幾乎沒有什麼正經的戲。完全就是在用自嗨式的尷尬演技,講述一個根本不存在笑點的爛俗劇情。

《妖鈴鈴》非常不幸的集各家之所長,成為被港式老梗強勢輸血的尬演式鬧劇電影。

然後強加了一個喪屍梗,自傲的認為這就是創新。跳了一段舞,就成了致敬。沒有被劇情和節奏撐起來的創意和致敬,都是無恥的耍流氓。

就像小品要靠煽情博眼球,相聲要靠點俗的博歡呼。《芳華》引起了一代人的回憶,《前任3》歪打正著撩起了前任的舊火。但是即便是《泰坦尼克》講了一個感人的愛情,也需要巨輪的沉沒做陪襯。《速度與激情7》用保羅的情懷賺了無數眼淚,沒有炫酷屌炸的追車也不可能大賺,《戰狼2》在怎麼不被人滿意,也是吳京點燃中國人熱血的電影。

電影光用力是不夠的,只用心又賺不了錢。馮小剛辛辛苦苦幾十年,才能即用心又用力的拍自己追求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