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独特的豪门,不做家族企业

中国的传统往往是子承父业,纵观豪门圈子,很多二代们无论男女都继承了上一辈的衣钵。然而有这么个豪门画风就很不一样,首先不在既有公司体系内培养后代,而且后来还居然把整个企业的经营大权交给了家族外的职业经理人,如此操作在我国算得上是很稀有了——这就是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的何氏家族。

其实何享健本人也挺低调的,不怎么接受媒体采访,各种商业论坛见不到他的身影,大家的印象里上一次听见他的新闻好像还是捐了60亿,之后就没再听闻他有什么新消息了。

小学毕业,建千亿美的

当年何享健创建美的的时候,还是冒着政治风险的。

他1942年在广东顺德出生,文化程度仅仅小学毕业,下过地当农民,也进过工厂做工,后来变成了北滘[jiào]镇的街道干部。那个时候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街道干部是要承担起解决群众就业的责任的,不过镇上并没有什么企业可以提供岗位,没有办法,何享健就动起了“生产自救”的脑子。于是在1968年的5月,他联系了23各居民筹集5000元创立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主要从事生产塑料瓶盖的业务,这就是美的的前身。

要不说富豪能发家总归有他自身特点的原因呢,何享健的眼光其实挺超前,也有胆量落实计划。要知道,像生产组这种形式当时虽然归属于集体经济,但是又游离在计划体制之外,这么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组织随时都有被勒令关门的可能,一般人是不会去做的。可是生产组总得活着呀,为了卖产品何享健就坐着火车全国各地到处跑,住旅馆太贵,他就在澡堂和车站过夜,随身带着的红糖水就是早点了。

这么一做就是12年,70年代末期的时候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当时的潮流是啥?港澳同胞回乡探亲带家电。引来外商所投资的合资企业往往选择的也都是家电行业,何享健一看这趋势,当机立断决定把工作组改建成电器厂,从给名牌生产配件和仿制流行品起步,就这么走上了家电行业的道路。1981年的时候,工厂的名字变成了顺德县美的风扇厂,厂长自然是何享健。

勇于尝试,第一个响应股权改革

早年的美的在容声、万家乐、格兰仕等家电大企业的包围之下并不出众,不过就是这么个不显眼的小公司,在股权改革这件事上却走在了行业的前端,甚至是中国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乡镇企业。1992年顺德率先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好多比美的有名气、规模大的公司都在观望,迟迟不肯行动,反倒是何享健热情度挺高,自己主动找到政府央求将美的当作试点。

你以为何享健那时候是思想觉悟多么高尚管理知识多么丰富么?其实并不。当时的他对股份制改造的理解并不深刻,股票更是不怎么懂,但他就是觉得“一个企业的进步、规范需要股份制改造这种代表未来方向的手段”。1993年的时候,美的成功登录深交所上市,募得资金12亿。现在回过头看,何享健虽然学历不高,但他的意识非常敏锐。这一特点影响着他后来做出了解散元老管理班子、交权于职业经理人、不做家族企业的决定。

大力改革管理制度,劝退管理层元老

1997年的时候美的动了一次大手术,何享健成立了5个事业部,制定了一个股东、董事长、经营团队“三权分立”的模式,只要经营业绩不达标,整个团队集体就得引咎辞职。这引起了90%管理层的反对,何享健也有独断专权的时候,此时的他直接拍桌子表明立场,谁反对也没用,这个改革必须执行!

趁着这次机会,他召开了创业元老座谈会,不知道这个座谈会具体都说了些什么,反正最后的结果是他成功劝退了不能适应新制度、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老战友们,这里边就包括他自己的妻子——梁凤钗,当时她负责仓库管理。

老一代管理层退下一线之后,职业经理人们闪亮登场,解决了“内部矛盾“之后的美的开启了10年扩张之路,将小天鹅、荣事达等企业先后并购。这些老牌子大家小时候应该有印象吧。

不做家族企业

说何享健眼光超前也好,说其儿子何剑锋无心电器行业也罢,官方的说法是:何享健把世界500强公司研究了一遍,又冷静地分析了一下自己家族和美的集团的运营特点,觉得家族企业这种模式对美的集团发展无法发起到正面作用,于是并没有让自己的子女进入美的,不做家族企业。

而事实上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2012年何享健不再担任美的集团董事长,接着又退出了董事会,现在美的集团的决策层里,没有一个“何家人”,除了股东,他们不担任任何角色。

何享健之子——何剑锋

现在的何剑锋最为人所熟知的角色,是盈峰投资控股集团法人。他的金融商业版图经过这几年的资本运作也是不小,其名下有9家公司,还收购、入股了8家企业,持有上风高科39.8%的股份,更是战略投资了国内有名的易方达基金和开源证券,这三个公司炒股和买银行理财的同志们肯定不陌生,客户经理绝对向你推销过他们家的产品。

虽然何剑锋不在美的任职,但其实他的原始资本积累还是来自于美的。早年何剑锋曾从事空调制造上游的相关生意,为美的贴牌生产产品,2004年的时候他将盈峰集团旗下的两家公司卖给了美的电器,作价近7000万元。后来何剑锋觉得自己还是对金融行业更感兴趣,于是便专耕资本运作了。

有报道说何享健的另两个女儿虽然不在美的任职,但所持有的公司也都是美的生产上下游的相关生意,不过事实证明,最近两年何享健子女在美的生态链上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小,何氏家族与美的集团的关系也是逐渐弱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