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海行动》这个狙击手的小细节,你看懂了吗?

有人说那个恐怖分子小狙击手是不是傻啊,李懂一枪已经打墙上了也不知道跑?

人家当然不是傻,实际上人家才是真正的在战争中的天才成长型狙击手。

这是属于这个狙击手的成长线。

第一场狙击战里,还没有成为一只耳的小狙击手已经很流批了,先是射伤了队长,然后发现顾顺,爆了他的头盔,压下了顾顺对恐怖分子的攻击,但是这时候顾顺让李懂去干扰压制一只耳,李懂开着蛇形车一路跑然后biangbiangbiang一只耳的方位,一只耳当时是果断扭转枪口打李懂的,所以顾顺这边没了一只耳的压力才能一把端了迫击炮阵地然后狙一只耳。

简而言之,第一场狙击战一只耳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死盯顾顺(对面狙击手)。

第二场狙击战,在天台,一只耳又是两枪差点爆了顾顺李懂,两人都失去原有位置,负轻伤。

这在于他选取位置和狙击速度的灵活。

第三场狙击战,一只耳跑到房间里架着羊头,这个时候他谁都不管了,只死盯着顾顺的位置,李懂这边没打死他当然也知道,然后李懂先打了一枪在墙边,镜头里一只耳的眼珠子,真的只有眼珠子撇向左边,定定地看了两秒,在李懂的下一枪打到墙上时,眼珠子又转回去死盯着顾顺的方向,之后顾顺在自己墙上掏了一个洞射穿了一只耳墙上的洞打死了他。

可以看出来这里,一只耳已经比第一场进步了,他能够准确判断对方的骚扰进攻和狙击的区别,第一场里他不停地吃干果罂粟啥的稳定自己,但在这里他已经可以完全靠自己死盯对方,完全不受骚扰影响。

如果,如果顾顺没有掏好那个洞出其不意地从那里射击而是差不多原方位冒头,那到最后拼的就是一只耳和顾顺谁的枪更快了,甚至有可能顾顺一冒头一只耳的子弹就出去了,所以,这真的是对方狙击手的成长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