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四大天王”定档,这个系列海报上的"D"原来有此含义

2010年9月,徐克执导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上映,最终拿下3亿票房。此外,本片在奖项上也颇有收获,徐克还凭此获得了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有了这样的市场反响及成绩,主创们自当再接再厉,《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在2013年9月上映。这部续集不仅票房是上部的2倍,连在豆瓣的评分都比前作略高。

“通天帝国”评分6.4,“神都龙王”评分6.5。

时隔近5年之后,这个系列的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已经定档7月27日,让不少喜欢这个系列的观众翘首相待。

有观众将这个系列看作是香港“邪典”电影的回归,是香港电影多年“无力”之后的强势崛起。

徐克的江湖世界光怪陆离,透着诡谲神秘,这也是他被称为“老怪”的主要原因。当年的一部《蝶变》让人惊艳,之后担任导演、监制的黄飞鸿系列、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和新龙门客栈,让他成为武侠电影大师的同时,也将“江湖”主题推向巅峰。

哪怕是他那部“滑铁卢”之作《蜀山传》,今天回看也有诸多惊艳之处,有网友就说如果放在今天,至少狂揽10亿票房。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有着浓郁的徐克味道,无论是诡谲的杀人方式还是倏忽缥缈的神秘氛围,都是本片可圈可点的地方,对感官的刺激非常强烈。

但除此之外,太过玄幻的情节设定让本片的历史背景失了稳重,即有的人说的“没有厚度与知识感”,甚至不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

作为一部商业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其实已经比较成功,但也就此而已。

第二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商业味道更加浓郁,连主角都换成了小鲜肉和当红小花。赵又廷版本的狄仁杰显得稚嫩而呆,但因为前提设定的人物年龄问题,倒也不是很违和。

至于“杨天宝”姑娘,花瓶的任务完成的不错,出场时的“天女舞”非常让人惊艳。

而且对比第一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特效显然投资更大,连上一部“剧情不够打戏凑”的“精髓”都更加发扬光大。

与很有实力却因为没有拿到主角福利的邓超相比,冯绍峰不仅在《神都龙王》中活到结尾,还将出现在《四大天王》之中。

除了上部的原班人马,《四大天王》新加入了金马影后马思纯作为生力军。

至于剧情,从第一部“自焚变金龟毒”、第二部“人变怪物原来也是中毒”的设定之后,观众对“超自然”元素已经不抱希望。

有了前两部的基础和赵又廷、林更新、马思纯等主演的加持,即使《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预告片被指“网游特效满满”,想来票房也不会差。

最后,说到点题的“D”字来由。

三部的海报上都有一个“D”,它不仅是“狄仁杰”的姓氏首字母,也是侦探(Detective)的首字母,融合在一起,即是主角代指,也是影片类型显示。

而且,这个“D”字的设计满满“刀光剑影”,又是“武侠、动作电影”的标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