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读研|金融硕士 PK 金融学硕士

高薪就业,自然是学术深造最看重的。就目前来说,毕业能实现高薪就业的,唯金融学马首是瞻。现在很多考生都想报考金融类硕士。那么,你能分清金融硕士和金融学硕士之间的区别吗?

考试范围

金融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或者英语二、数学三或者396经济类联考综合、金融学综合;

金融学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三、经济学。

温磐提示:目前专硕考试的趋势是统一考英语二和经济学联考综合:英语二较英语一考察的英语词汇量更少、分析能力要求更低、难度相对小;经济类联考综合考察数学知识简单,基本为初高中内容,添加逻辑能力的考察,整体难度小于数三。

培养方式

金融硕士:应用型硕士,学制两年,自费方式培养;

金融学硕士:学术型硕士,学制三年,自费或者公费或者委托方式培养。

课程设置

金融硕士:更多偏重于实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例如,金融学硕士第一年会着重学习高级微观、高级宏观、中级金融理论、金融思想史;金融硕士则不要求,更侧重于金融工具、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证券投资的学习;

金融学硕士:学历教育,重点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读博资格

专业硕士不能直博,即不能直接保送读博,但仍可以考博;学术型硕士目前改革试点院校提供较少比例的直博名额,入学筛选后确定。

导师制度

按照教育部指导规划,专业硕士采取双导师制度,即社会导师和校内导师双导师。

专硕潜力大

随着硕士招生的改革不断推进,专硕已经开始与学硕并驾齐驱,后者注重研究型人才培养,前者注重应用培养,各有所长;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10级会计专硕的就业趋势来看,完全不逊于学硕。金融专业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两年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硕一般三年)的培养方式更能满足就业的需要。长期以来社会上一直存在大学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的批评,专业硕士的出台有利于改善这种状况。欢迎留言评论或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