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林黛玉告诉你 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每一个人都期望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找一个互相喜欢的人结为伴侣,共度一生。愿望是如此的丰满,就如薛宝钗的身材,现实却如林黛玉的身材,是如此的骨感。问问你的爷爷奶奶父母叔婶等,再问问你的同学朋友,有多少人是因为爱情而结婚,有多少能做到互相喜欢。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爱情,即使是相亲结婚的,日久也会生情的。只因爱情的境界有很多种,每一种所能享受到爱情的幸福程度也有所不同。

爱情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如宝玉和黛玉那样的爱情。宝黛的爱情虽然没能最终修成正果,但恋爱的境界却由彼此猜忌疑惑最终升华到最高境界。

两人初次见面,并不像其他情侣那样一见钟情,而是像朋友般“一见如故”。林黛玉初见宝玉便大吃一惊,好像在哪见过似的,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初次见面就有了熟识之感,不得不说,这样的爱情在其它的小说戏曲,乃至现实中都不多见。

从初见的”一见如故“到一桌吃饭,一床睡觉,两人可谓是青梅竹马。甚至比一般的青梅竹马更为亲密,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小时候,你邻家的小哥哥小妹妹就算与你玩的再好,也仅限一起上学一起放学玩玩游戏,到了晚上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很少出现一床睡觉的情况。虽然宝黛长大后,另外搬开居住,但这段时间建立的感情自然是后来的宝钗和湘云都比不了的。

第三十二回,湘云来大观园做客,捡到宝玉的金麒麟,黛玉担心二人因这些小物件生出什么事来,就来看看。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

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这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恋人之间互为知己。宝玉最爱的人是为什么是黛玉,不只是她的容貌,她的才华,她的人品,更重要的是两人互为知己。而宝钗经常劝宝玉学习仕途经济之学问,反而将宝玉越推越远,直至与其“生分”了,因为两人志向不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价值观不同,怎么可能成为知己、成为恋人。古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可见知己是多么难得!宝玉的志向黛玉懂得,她也认同。黛玉的喜好宝玉明白,他亦欣赏。第七十回,黛玉写了首桃花诗,姑娘们在那讨论,又拿给宝玉看,叫他猜是谁作的。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泪来。宝琴说是自己所作,宝玉就是不信,并说林妹妹曾经离丧,才作此哀音,可见黛玉心里的苦,他也感同身受。

当黛玉知道袭人被王夫人暗地定为姨娘,还约湘云过来道喜,为什么她不吃袭人的醋却吃宝钗的醋呢?只因初时的宝钗与黛玉是竞争对手,而袭人作为姨娘,或者众多未来姬妾中的一员,与黛玉并没有太强的竞争关系。正妻只有一个,而姬妾却可以有很多,以黛玉和宝钗这样的身份,断不可能给人做小,所以两者只能选择一个。黛玉看明白了这点,同时也清楚袭人伺候宝玉尽心尽力,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宝玉。所以,她不但不吃醋,还去道喜。只有知己才会这么做,换做是王熙凤,袭人会有好下场?

当听说贾政奉旨出差快要回来的消息,宝玉怕查功课,急急忙忙的临时抱佛脚,又是背书又是写字。黛玉了解宝玉的情况,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劝,只是默默用宝玉的笔迹写了一堆字帖给宝玉应急,且为了怕他分心,故意不去找他。这就是知己,对方的处境,对方的性格,对方的笔迹,对方最需要什么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没有华丽的言词,只有默默的在背后用行动支持。

再美丽的容貌也有老去的一天,再横溢的才华也有枯竭的时候,再高尚的人品也有犯错的时候,所以,再热烈的爱情也终会归于平淡。惟有互为知己的恋人不惧世俗的挑战,不惧岁月的磨练,得以长长久久,一直幸福下去。

想要找到互为知己的恋人真是太难了,这恐怕要有很大的运气,在遇到之前,不妨做好准备,梳理一下自己的三观,看看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慢慢去寻找吧。退而求其次,如果已经找了一个不那么知己的伴侣,也可以通过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和睦相处,不求知己,但求知心也好。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您的支持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