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德國士兵為什麼會如此瘋狂地對猶太人痛下毒手?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猶太進行種族清洗,1941年至1945年間,約六百萬猶太人遭到屠戮,包括一百多萬兒童。如此龐大的人數,需要去奉命執行的人自然也少不了。據戰後統計,參與的德國士兵超過二十萬人,即平均一個士兵會殺掉三十個猶太人。這樣一想,實在令人心驚膽戰。因為畢竟都是活生生的人,士兵們往往會留下嚴重的心理創傷。

執行這樣一場駭人聽聞的任務,光有思想作為精神支撐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些更實際的東西,使士兵們能夠在夜晚安然入睡,在第二天繼續舉起手槍。而這種安眠藥,就是最為直接的方式——酒精。酒精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蘇美爾文明時期,在距今六千多年以前,蘇美爾人已經發展出了成熟的釀酒技術。對於日耳曼民族來說,啤酒向來有“液體面包”之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啤酒的消費量增加了三成,葡萄酒幾乎翻了一倍,香檳更是增加了五倍。 可以預見地,酗酒者的數量也同步增加。1938年,德國的酗酒者數目達到三十萬人。按照供需關係定理,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在當時的德國,伏特加比什麼都貴。只要你有伏特加,就可以買到一切。所以大量的德國士兵從民眾家中掠奪,從佔領區的商店沒收收。而當局者為了鼓舞士氣,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隨著軸心國獲得一連串勝利後,德國在1939年9月吞併了波蘭,開始將它們國內和奧地利的猶太人集中在波蘭的內陸﹐稱為“下等人”的地區。在希姆萊的指揮下,一支由一等兵組成的“特別行動隊”在東線誕生。他們並不上前線戰鬥,而是執行一項特別任務——在德國佔領區抓捕並殺害猶太人。希姆萊為了麻痺手下的士兵,還安排了專屬的酒精供給以保證手下的人有喝不完的酒。

1941年秋,烏克蘭Senkivishka村莊,一名德國警察穿著白色圍裙,手持槍支,筆直地站在一排排跪著的猶太人面前,“一個接一個地,子彈射進後頸。” 每殺幾組人,這位德國屠夫就會休息一下,喝杯小酒,然後再站起來繼續“工作”,規律得彷彿流水線上的零件工。 一天之內,他一個人,殺光了整條村子裡的猶太人。同一天,在白羅斯首都明斯克,12歲的蘇維埃男孩目睹了數萬名猶太人被處決的場面: “他們把小孩子扔到一個坑裡,開始埋土……德國人一邊往坑裡看一邊笑,還往裡邊扔糖果。警察個個爛醉如泥……”


根據戰後的一則採訪,一名曾經執行清洗任務的士兵回憶,“我們全身都是血……有的人沒有被直接打死,倒下去像豬一樣慘叫……最難受的是向微笑的人開槍,你可以試想,當一個人用友好無辜的眼神看著你的時候,你卻送他一粒子彈,這樣長期的工作時常弄得我精神不正常,我睡著以後常常在夜裡突然坐起來,把室友嚇得半死。隨著任務的進行,我越是離不開酒精。我們每天將腦袋垂到酒瓶子裡,尋求一絲喘息的機會。”


而執行特殊任務下班後的士兵會得到一桶花露水和一桶伏特加。花露水用來掩蓋身上的血腥味,伏特加用來麻痺自己的神經。而且醫生會定期為所有士兵按摩,尤其是右手和食指。因為扣下扳機的次數太多經常導致他們骨節受損,手臂抬不起來。在軍營的飯店和酒吧裡,士兵們夜夜笙歌,醉醺醺地吹噓自己的任務數目,在同僚中尋求認同,努力找尋哪怕一絲絲的合理。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伏特加,離不開欺騙自己的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