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中学“喷泉”何春艳: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开栏语

在嘉陵江畔的川北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生命为笔,用热血为墨,用精彩的人生故事,助力万千学子书写辉煌人生。

他们中有主张地理就该“接地气”的严永东,“三乱”教学试出英语“三昧真火”的白和平,教会学生“思维体操”的王成忠,“全国最美语文教师”杨林康,突破局限再求学的何春艳,愿与学生做“同龄人”的朱廷婷……以这20位一线教师为缩影,折射出的是广元中学深耕教育的初心和坚守。

讲台三尺,能载千秋伟业,烛光一丈,亦照万里山河。优质的学校为教师成长提供坚实保障和宽广平台,优秀的教师又成为学校发展的基石、灵魂。

近年来,广元中学沉于心、勤于行,在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教研教学、硬件设施、后勤服务等方面革故鼎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收获的是捷报频传。学生刘宇翔夺得全国配音大赛冠军、华冉君摘得全国书法大赛金奖、范清菡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荣获“梁衡作文奖”成为全省唯一、张洪铭荣获全国科创大赛二等奖……在2013年至今的高考中,重本上线人数已翻两番,600分以上特优生人数年年全市第一,小英才班重本上线率100%。

春华秋实,广元中学秉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不朽的广中精神,怀师爱,守师规,尽师智。让无数优秀的学子,从这里,走向世界。

今年,《华西都市报》为您讲述这20位广中老师的感人故事,而卓越广中的更多精彩,还未完待续。

【人物名片】何春艳,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广元市骨干教师,广元市三八红旗手,多次被评为“广元市高考成绩显著学科教师”。所教学生马瑞男、王佳锌均获全市理科第一名,指导的学生参加化学竞赛,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

工作狂 教书就是最大的爱好

走进广元中学,博膳楼方向,有两排梧桐树。初夏,已是绿意盎然。19年前,何春艳从四川师范学院毕业,来到广元,一下子就被这里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吸引。

“那时的广元中学,还是筒子楼,土坝子。”何春艳感慨,在广元中学工作的这19年里,她见证了学校的成长与变迁,也历经了自己教学技艺的蜕变与升华。如今的广元中学,已是享誉川北地区的一流学府,而她也成长为广元市知名化学教师。“唯一没有变的,就是校园里那两排苍翠的梧桐树,仍如初见时般美丽。”

化学知识的教授在课堂,但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她都乐于为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学相长,言传身教。不仅对学生,对年轻教师,何春艳也是这般细心与用心。她经常和年轻老师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告诉他们对学生要有耐心,对教学要不断钻研,对工作要敬业乐业。

完美态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9年来,何春艳老师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近年来,广元中学发展优质教育、特色教育,从以前的特优班,到基地班,到现在的小英才班,何老师都一马当先,潜心钻研。如今的她,是广元中学高2015级25、26两个小英才班的化学老师。

“学校的小英才班,集中了广元地区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一批学生。团队中的每位老师,都十分珍爱这些学生,都希望成为孩子们学习上的催化剂,帮助他们在三年后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何老师一直在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在化学这一学科上突破局限,蜕变为顶尖高手。

为达成这一目标,她十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关键问题进行探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她常要求学生从积累做起,从专业、规范的书写与表达做起。“基础要打牢,知识面要不断拓展,学科素养养成了,单科突破能力就能达到最好。”

何春艳老师还有一个制胜的法宝——自编习题。“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只有老师自己知道。”何老师说,为了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练习题,学生的化学作业基本上都是她从省内外的一些名校试题中选择后改编重组的。每一道试题,甚至每一个选项,都有着明确的考查意图,这样的过手训练才称得上有效,最终才会高效。

“改编惯了,总想让学生能产生变式思维。”她笑着说,“就像有强迫症似的,对现成的习题‘挑三拣四’,总要亲自验证研究,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喷泉心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2003年的上学期,何春艳老师因故承担了多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那段时间,她发现自己一直在输出、在消耗,这种忙碌与消耗让她感到莫名的恐慌。于是她选择脱产深造,攻读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这一次学习,给她带来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提升,更是思想观念上的改变。

“教育具有时代性,学校也在不断变革,老师也要跟上步伐。”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这是何春艳老师多年来坚守的教育初心。在她眼中,教育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在于激励,在于唤醒,在于鼓舞。

对于那些在学业上处于瓶颈的学生,她总会亲切地与孩子们交流,真诚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期待。而对于那些奋进求索的学生,她从不吝惜掌声与鼓励。课余时间,她的身边总是挤满了学生,洋溢着欢声笑语。在学生心里,何春艳老师不仅是亲切的老师,更是亲密的朋友。

“喷泉实验”,是何春艳老师和她的学生最喜欢的实验之一。“喷泉实验本身很容易,即使引发的方式不同,但得到的结果却相同。”何老师说,“这就像带学生一样,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所用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只要我们找对了那把钥匙,就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让智慧的泉水喷涌而出。”而这样的老师,总是让教育充满魅力,令人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