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 凄凄惨惨 记女作家萧红的悲惨人生

她诞生于黑龙江呼兰城的一个大财主家庭,富庶的家庭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欢乐。母亲早逝、父亲性情冷酷,她只有依靠她唯一的亲人爷爷的关爱下度过了不幸而苍凉的童年。她是一名“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女子。她那坎坷的一生,正是我们现代女性觉醒和受难的写照。她那隐秘而忧伤的爱情经历,宛如一朵没有开放的栀子花,在风中孤独地飘荡。她就是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她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31岁的生命中,她每一天都在寻寻觅觅。她想寻找属于她自己的一片天地、她也想寻找真正爱她的男人。然而31年她却每一天都过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一代才女的耀眼光芒以及她31岁坎坷人生和情爱恩怨,至今仍是文学粉丝们神经的敏感点。 她,就是呼兰河畔永不褪色的萧萧落红.....

她通过萧军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结识了很多左翼文化人。还得到了鲁迅先生这位大师的很多指点和帮助,使她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杨帆直航。《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很多优秀作品就是在这位导师的指点和鼓励下诞生的。《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鲁迅先生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她的作品《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是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她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女作家,然而她却不是一个贤妻良母。她与萧军因文学而走到一起,却又因现实的生活而分开。他们一个多愁善感,另一个坦荡豪爽;一个是长不大的女孩,另一个是血性汉子。萧军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萧红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家,在思想上是个同志,又一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的,可是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一对曾经深爱的恋人就就这样分手了,然而此时萧红的已经怀了萧军的孩子。那一年日军逼近武汉,萧红离开了武汉来到山西民族大学任教。不久她又和端木蕻良结婚,这是她第二次怀着别人的孩子嫁给另一个男人了。1938年底她生下一子,孩子出生不久即夭亡。但是发生这一切的时候因为战乱端木蕻良去了重庆亦不在她的身边。

1942年1月她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22日,萧红与世长辞,在战火纷飞中,寂寞地离开了人间。一代才女萧红短暂的一生,象明亮绚丽的流星划过,激烈地燃烧自己,把光亮留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