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坠落》:美国人狠狠抽了自己一耳光

战争没有英雄,谁也不想当英雄,只是时势造英雄。

电影《黑鹰坠落》是一部老片,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变而成。讲述了美军为首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在索马里执行抓捕任务,和当地民兵发生了惨烈的军事冲突,导致美军在国际压力下自索马里撤军,美国不得不接受了这次军事失败的苦果。影片导演是雷德利·史考特,全片给人感觉更像是纪录片。

《黑鹰坠落》中大量运用了冷色光和纷飞的子弹,这种运用极好地表现了战场的残酷无情。地面“游骑兵”、空中直升机,总部和前线的联系,三维立体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层次分明的剪辑方式与叙事方法,把战争的血腥与残酷淋漓尽致呈现,士兵陷入巷战时突击困难,微观上展示了士兵们的无助与脆弱。

《黑鹰坠落》对战争是否正义没有明确的角度,影片唯一的角度是“袍泽之情”。美军在突击行动中节节失利,“黑影”直升机的坠落,加上战术失当导致需要救援的士兵越来越多。遭到围困的小股部队被枪林弹雨包围,救援这些被困的士兵成了唯一的信念。影片没有整体战概念,也没有给索马里民兵表达观点的机会。

这部影片缺乏深度,角色机械,展开剧情时切入角度过于浪漫,没有角色心理变化,也没有曲折故事,把所有的美军士兵都刻上好人的烙印,他们相互援助,勇气可嘉,道义凛然。这些角色感觉都是群演,没有灵魂人物出场,等待救援的不恐惧,去参与救援的不激动,冷静和沉稳让我们无法看到士兵的情绪变化。

从开头士兵出发到结局,士兵情绪没有明显的起伏,见不到该有的恐惧和绝望、绝望到希望,希望到失望的变化。影片看不到高潮,只有枪炮齐鸣和疯狂的双方参战人员。战术是错误战术,行动首尾不能兼顾,人物情感浮于表面,事件演变也没有深入探究。我们看到的是壮烈而勇敢的战争画面,却没有得到太强的感受。

影片带有浪漫风格,故事男性色彩浓烈,流露了美国士兵之间坚强与勇敢的英雄气概,局部战役的刻画真实专业,视听效果震撼,满足了我们的感官需要。片中众多人物角色的塑造显得单薄,人物缺少细腻性格特色。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士兵开始怀疑战争的真实意义。黑鹰直升机的坠落是表象,所谓的美国民主和思想在坠落,导演把打着维和的幌子入侵他国的电影拍得让人觉得中肯,美化了美国军人的杀人行为,导演的小聪明就在这里。这次维和行动以美国失败告终,美国人狠狠抽了自己的一耳光。